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自动离职多长时间合同自动解除

帮助5人 4.8w浏览 匿名 2022-07-01 四川乐山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规定自动离职多久合同自动解除。法律赋予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的权利,企业可以在规章制度中对员工无故旷工离职进行处罚。企业可以依照规章制度的规定,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全文
    11 2022-07-01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589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自动离职多长时间合同自动解除
一键咨询
  • 攀枝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宾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86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1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攀枝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绵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充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绵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凉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6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00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03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6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8****038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遂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21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7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凉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8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坝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14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乐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元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凉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雅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乐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40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740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成都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资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7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40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7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坝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巴中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元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76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乐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宾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18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71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63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870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12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20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3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充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3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宾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7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6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57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5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6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2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攀枝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眉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乐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成都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达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坝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0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713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536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483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60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4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70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55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75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成都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绵阳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5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12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坝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714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眉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282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6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73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583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达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遂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攀枝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资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170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370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47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镇江152****8313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34****9725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77****116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分居多长时间可以自动解除婚姻
婚姻关系只能通过离婚登记或者法院判决或调解的方式解除。分居,不管时间多长,都不能自动解除婚姻关系。但是,按照法律的规定,夫妻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可以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依据,在诉讼中,如果调解不成,应当判决准予离婚。但是非因感情不和而分居的,不能适用该项规定。
10w+浏览
婚姻家庭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非自愿解除劳动关系离职证明怎么写
兹证明X先生女士(身份证号为X)自年月日入职我公司X职务,至年月日因X原因申请离职,在职期间无不良表现,经协商一致,已办理离职手续。因未签订相关保密协议,遵从择业自由。特此证明。
7浏览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劳动关系自动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1、劳动合同期满的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3、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10w+浏览
劳动纠纷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怎样认定自动解除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1、劳动合同期满的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3、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10w+浏览
劳动纠纷
自己名下公司不是自己注册的会怎样
[律师回复] 解析:
以他人名义注册公司所可能引发的两项关键性影响包括:
其一,对被冒名者的潜在影响。
假如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发生了诸如债务拖欠等问题,那么法律责任将首先由法定代表人承担,若涉及到刑事犯罪,则法定代表人还需承受刑事责任的处罚;
然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其追究的主要仍为民事责任。
其二,对实际经营者自身的潜在影响。
由于公司登记信息上显示的均为他人姓名,因此从法律角度来看,该公司无疑也属于他人资产。
倘若公司实现盈利并有人提出分享利润的请求,那么实际经营者将不得不按照规定将红利分配给这一他人,即使该人士从未在公司就职过,因为在公司登记信息中,他确实拥有该公司的所有权,依据相关法规,获得的盈利亦理应归属其所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三条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股东符合法定人数;
(二)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
(三)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四)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五)有公司住所。
第二十四条
有限责任公司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
第二十五条
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公司名称和住所;
(二)公司经营范围;
(三)公司注册资本;
(四)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
(五)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
(六)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议事规则;
(七)公司法定代表人;
(八)股东会会议认为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
股东应当在公司章程上签名、盖章。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98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自愿解除劳动关系补偿
用人单位存在劳动法第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1、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3、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10w+浏览
劳动纠纷
案子报捕之后公安有多长时间
[律师回复] 解析:
在被批准逮捕之后,公安部门通常需要花费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来展开深入调查和取证工作。
具体而言:
1、自公安机关实施逮捕行动之日起,应开始进行为期约两个月的侦查工作,然而,若涉及到重大或疑难案件,侦查时限可延长至七个月;
2、随后,案件将移送至检察机关进行审查起诉,这一过程通常持续一个月,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半个月。
在此期间,检察机关有权要求公安机关对案件进行两次补充侦查,每次补充侦查的期限为一个月,但总计不得超过两次。
3、最后,案件将进入法院审判环节,一般情况下,审判周期为一个月,但也有可能因特殊原因而延长半个月。
对于重大或疑难案件,审判周期则可再次延长一个月。
(在简易程序中,审判周期可缩短至二十日内完成)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5942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非法限制人身自由如何追究责任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对人身自由实施限制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
首先,这种行为具体表现为采取拘留或禁闭等强制措施,或者使用其他强制方法来剥夺和限制其他人按照自身意愿去控制他们的身体活动的自由。
其次,如果不法分子对他人的人身自由进行了非法的限制但尚未达到了犯罪的程度,那么他们将会被判处10天以上15天以下的拘留,并且还需要向受害者支付500元人民币到1000元人民币之间的罚款。
最后,对于那些情况比较轻微的违法者,也将面临着5天以上10天以下的拘留,同样也需要向受害者缴纳200元人民币以上500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
然而,如果人民警察在处理社会治安案件时,过度地延长了询问查证的时间从而对公民的人身自由造成了限制,那么他们将依法受到行政处分。
如果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那么相关人员将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另外,如果有人通过非法手段剥夺他人的人身自由,那么他将可能会被判定犯有非法拘禁罪,并将面临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2012修正)》第四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组织、胁迫、诱骗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或者残疾人进行恐怖、残忍表演的;
(二)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强迫他人劳动的;
(三)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的。
第九十二条
对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在处罚前已经采取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应当折抵。
限制人身自由一日,折抵行政拘留一日。
职务侵占罪管辖地怎么确定
[律师回复] 解析:
我国现行法规明确指出,在处理职务侵占类刑事案件时应依法坚持犯罪地域管辖原则,具体而言,犯罪地域通常指涉嫌实施犯罪的相关责任人所在公司或其他法人机构的注册地址。
此罪名的犯罪主体需为公司、企业或其他法人机构内部的从业者,而非国家公务人员,因此,属于特定犯罪主体。
犯罪分子主观方面体现为在知晓所侵占财产为其所在单位所有的前提下,故意采用侵吞、盗窃、诈骗等手段非法占有该财产。
此外,犯罪分子在主观意识中明知是他人代为保管的财产、遗失物或埋藏物,却仍决定将其占为己有且拒不返还。
从客观角度来看,此类犯罪主要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通过侵吞、窃取、欺骗等方式非法占有其所在单位的财产,即将公共财产转化为私人财产。
然而,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段是否涉及到先期持有财产并不影响本罪的构成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为公司、企业或其他法人机构的财产权益,其中既包括国有资产、集体财产,也涵盖了个人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