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借条是可以起诉的,但不一定能起诉成功。具体情况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
1. 借条本身的法律效力:
行为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如果借条是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出具的,那么借条在民事行为能力方面是有效的。比如,一个成年人在意识清醒、自主自愿的情况下写下的借条,一般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如果是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无法正确认识自己行为的情况下出具的借条,就可能不具有法律效力。
意思表示真实:借条所反映的借贷双方的意愿必须是真实的,没有受到欺诈、胁迫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如果一方以威胁、恐吓的方式强迫另一方写下借条,这种情况下的借条是可以被撤销的,不具有法律效力。
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借条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比如,借条中约定的利息过高,超过了法律规定的上限,那么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是无效的,但不影响借条本身关于本金部分的效力。
2. 是否有其他证据辅助证明借贷关系:
款项交付的证据:除了借条,还需要有证据证明借款已经实际交付给了借款人。对于小额借款,如果出借人能对款项来源和交付作出合理解释,法院一般会支持借贷关系成立。但对于大额借款,比如几十万元甚至更多,如果原告仅有借条,而无法证明出借款项的实际交付,被告又否认借款事实,那么法院可能不会认定借贷关系成立。例如,通过银行转账记录、现金取款凭证、证人证言等可以证明款项交付的事实。
双方的交易习惯和沟通记录:如果借贷双方之前有过类似的交易,且交易方式和习惯与本次借款相符,那么可以作为辅助证据。此外,双方之间的短信、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关于借款的沟通记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借贷关系的存在。
总之,只有借条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为了提高胜诉的可能性,出借人最好尽可能收集更多与借贷相关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