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定情形下,拖欠工资是有可能被认定需承担刑事责任的。
我国的相关法律明确指出,倘若用人单位采取诸如转移财产、隐匿行踪等手段来躲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又或者其明明有能力支付却故意不予支付,并且涉及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即便经政府的相关部门勒令其支付,依然拒不支付的话,那么就会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关于“数额较大”的界定标准,它并非是一个固定数值,而是会依据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而有所差异。一旦确定构成了此罪,用人单位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刑事处罚,这将对其产生严重的法律后果。
然而,在大多数普通情况下的拖欠工资问题,往往是通过劳动监察部门发挥督促作用,促使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同时,劳动者也可以通过劳动仲裁以及民事诉讼等合法途径,来全力追讨自己被拖欠的工资,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