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我朋友从公司辞职之后公司一直拖欠工资不给我朋友,朋友申请了劳动仲裁,申请仲裁时效和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帮助5人 4.6w浏览 匿名 2018-06-23 石景山区
问题相似?点击查看诊断报告~
律师解答 共2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期限是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期限制度。超过该期限制度的法律后果是当事人失去申诉权。该制度是劳动争议仲裁法上的制度,而不是诉讼法上的制度。诉讼法上的期限制度主要是诉讼时效期间,而不是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期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是因为劳动争议案件受理上的特殊性,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条的规定“以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六十日期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确已超过劳动仲裁申请期限,又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使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期限与诉讼时效期间发生了联系,这种联系有的学者称之为“劳动仲裁申请期限视为消灭时效意义上的仲裁时效”。也可以说是将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期限等同于诉讼时效期间。其实质上就是劳动仲裁申请期限与诉讼时效期间的关系问题。
    关于两者的关系,或者是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条的规定,备受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和《劳动法》规定的仲裁申诉时效是普通法和特别法的关系,因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因此,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涉及时效问题时,应当适用《劳动法》关于仲裁申诉时效60日的规定,而不能适用《民法总则》关于3年诉讼时效的规定。其理由是,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就是说,当特别法对时效有特殊规定时,应当适用特别法的规定。劳动法关于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的规定,就是属于“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因而,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不仅应当适用劳动法规定的60日的仲裁申诉时效,而且还要审查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是否超过了仲裁申诉时效。如未超过,则其诉讼请求应予以保护;如已超过,又无不可抗力和其他正当理由,则应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另一种观点则相反,即认为在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作出规定之前,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应当执行《民法通则》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在审理中,也无需再去审查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是否超过仲裁申诉时效,以及有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这是由我国《劳动合同法》的效力所决定的。此外,还有一种折衷观点,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3条应当修改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第82条之规定,以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六十日期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确已超过劳动仲裁申请期限,但未超过《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的特殊诉讼时效期间的,人民法院也应受理;对于超过该特殊民事诉讼时效期间又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人民法院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该观点实际上将劳动仲裁申请期限与短期诉讼时效期间糅合在一起而适用的。其前提是承认劳动仲裁申请期限也是诉讼法上的制度,且应优先适用该制度。这种观点值得借鉴。理由是:其
    一,劳动争议案件受理上的特殊性决定了人民法院应受劳动仲裁申请期限制度的约束,应当成为诉讼法上的制度,而不仅是劳动争议仲裁法上的制度。将两者完全对立起来的观点不足取,也不符合现行法的规定。因为该制度是《劳动法》上的制度,人民法院应当适用。其
    二,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lt;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gt;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3条规定:“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3条规定相比,两者的规定基本是相同的,可见劳动仲裁申请期限与诉讼时效期间基本相同。其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3条确立了劳动仲裁申请期限是诉讼法上的制度,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受理超过劳动仲裁申请期限的案件应当受理,受理后查明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其
    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该条规定了劳动仲裁申请期限的中止和中断制度。至此,劳动仲裁申请期限与诉讼时效期间已没有区别,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综上,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期限与诉讼时效期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一般意义上讲,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但因为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超过劳动仲裁申请期限的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申请仲裁时效和诉讼时效人民法院应当首先解决当事人的劳动仲裁申请期限是否超过法定期间的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客观上使得劳动仲裁申请期限转化为诉讼时效期间,使仲裁申请期限成为我国诉讼法时效制度中的一个特有和特殊制度。这也是劳动争议诉讼制度中的一个特色。
    全文
    6 2018-06-23
  • 顾倩律师
    顾倩律师
    评分 4.9 服务10万+人
    咨询我
    劳动仲裁的时效为一年。
    全文
    4 2018-06-25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热门问答·劳动纠纷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536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申请仲裁时效和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一键咨询
  • 门头沟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顺义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6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淀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33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52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27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2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丰台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2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密云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朝阳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密云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2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20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房山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0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76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城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2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丰台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81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00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842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118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1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8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73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32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35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055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4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城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通州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城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783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004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5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28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28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11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5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房山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21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房山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3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557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兴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68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丰台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6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04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密云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3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兴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1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门头沟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庆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61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17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23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36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06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城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景山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52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延庆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57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朝阳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23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密云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0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房山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密云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13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城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兴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怀柔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昌平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8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36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58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城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徐州134****5479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88****1149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78****979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劳动仲裁的仲裁时效多长时间
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劳动仲裁的仲裁时效多长时间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劳动仲裁的仲裁时效多长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劳动仲裁的仲裁时效多长时间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劳动仲裁的仲裁时效有多长
申请劳动仲裁的有效期为一年时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10w+浏览
劳动纠纷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劳动仲裁时效是多长
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劳动仲裁时效是多长相关的法律规定。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43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劳动仲裁时效是多长时间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劳动仲裁时效是多长时间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