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上下班途中工伤申报期限

3k浏览 帮助30人
专业服务 律师认证 退款保障
在线咨询,律师1对1沟通
最新修订 | 2024-03-02

关于“上下班途中”,在司法实践中,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高人民法院也屡屡对此问题作出批复答复,以明确其适用。但从总体上看,效果并不理想。


“上下班途中”虽然规定在《工伤保险条例》中,但不属于我们所说的“专业术语”,而是日常用语而已。这一特征要求我们必须以普通人的观念对待它。从“上下班途中”用语来看,是指职工以上下班为目的,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途中。对“上下班途中”的认定,可以参照是否以上下班为目的、上下班路途的方向、距离的远近及时间因素等综合判断。它包括以下四方面。


(一)空间因素


“上下班途中”的空间指的是,居住地与工作地之间的合理路径。所谓合理路径,一般是两地的最直接、最通达的路线。但是在职工没有走最直接、最通达的路线上下班受到伤害时,还应当充分考虑职工绕道的理由。一般来说,理由正当绕道也应视为合理路线。若绕道其他地方办理其他事务,而该事务与其工作、回家或者日常生活没有必然联系的话,则该过程就不应认定为上下班途中。对劳动者绕道的正当理由原则上由职工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有异议的,由用人单位对理由不正当承担举证责任。


对“上下班途中”的空间理解,要注意居住地或工作地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情形。虽然2002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职工在上下班途中”解释为“职工从居住住所到工作区域之间的路途”。【[注1]劳动和社会保险部办公厅《关于如何理解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有关内容的答复意见》(劳社厅函[2002]143号)第8条第9款中提到的“职工在上下班途中”系指职工从居住住所到工作区域之间的路途。】但此后针对同一问题,国务院颁布的两次《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6项中,仍然只规定了“上下班途中”的条件,并未进一步将“上下班途中”限定为“职工从居住住所到工作区域之间的路途”。因此,关于上下班的路径问题产生较大分歧。笔者认为,不管《工伤保险条例》立法者是出于何种考虑,毕竟公开颁布的国务院行政法规没有对“上下班途中”作出进一步限定,而从“上下班途中”的本意而言,主要还是职工从居住住所到工作地之间的路途,且“上下班途中”的情况又比较复杂,因此,对“居住地”和“工作地”可以作广义的理解。所谓的“居住地”是指单位提供的宿舍、实际居住地、临时居住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以及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等等。


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非固定居所到工作场所之间的路线是否属于“上下班途中”的答复》([2008]行他字第2号)认为,如邹平确系肥城市下班直接回其在济南的住所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6项的规定。而所谓的“工作地”是指一处或者其中一处、固定或者不固定工作地、职工来往于多个与其工作相关的工作场所之间的合理区域、因工外出所涉及的区域


以及本单位或者经本单位同意参加其他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地等等。


(二)时间因素


“上下班途中”的时间指的是,在居住地和工作地等空间因素确定后,从居住地到工作地或者工作地到居住地的合理时间。所谓合理时间,除了考虑两地的距离外,还应当充分考虑道路的畅通情况、代步工具的种类和性能、气候变化情况等因素,以足以保证劳动者能够顺利到达居住地或者工作地。目前,由于企业普遍不提供住宿条件,而工人又经常加班加点,有些实行计件工资、管理不是十分严格的单位还可能存在工人“私自”加班的情况,甚至职工存在迟到早退的现象,这些致使《工伤保险条例》所指“上下班途中”的认定非常困难。“上下班途中”包括职工正常工作的上下班途中,也包括职工加班加点的上下班途中。如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
<工伤保险条例>
若干问题的意见》对“上下班途中”的解释是:既包括职工正常工作的上下班途中,也包括职工加班加点的上下班途中。所以,一般来说,职工加班加点、提前上班、推迟下班,只要有证据证明确是为了工作,其在前往或离开工作地的途中应该认定为上下班途中。


在实践中,职工由于种种原因未按规定的时间上下班,擅自迟到、早退是否属于上下班途中?第一种意见认为,迟到、早退违反劳动纪律,但这种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其过错不足以导致其失去工伤保险的资格。因为这种过错和失去工伤保险的资格这一后果相比严重不合比例;第二种意见认为,迟到、早退是一种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制裁,迟到、早退的途中不应被认定为上下班途中。本来将上下班途中认定为工伤已是对劳动者的扩大保护,将早退定为工伤离立法本意更远,缺乏法律依据;第三种意见认为,对于迟到、早退还要区分两种情形:经过批准的,应当视为上下班,而没经过批准擅自离岗回家的,不视为上下班。笔者认为,上述情况要结合职工在其中的过错,职工无过错的,只是由于客观原因引起的,应当认定为上下班途中;职工即使有过错但在不属于极其不合理的,亦应当认定为上下班途中。因此,职工因属于违反劳动纪律,应当受到劳动纪律的制裁,但原则上并不影响其“上下班途中”的认定。


“上下班途中”的时间不仅涉及职工正常工作、加班加点、迟到早退,而且还涉及早到迟退。职工早到迟退涉及的时间是否属于上下班途中?如单位规定的下班时间是下午5点,而工人没有回家,也没有加班工作,只是一个人呆在单位或者在单位与别人聊天,直到晚7点后回家发生交通事故,能否认定是合理的下班途中;又如单位规定的上班时间是早8点,职工早6点就在去单位的线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而平时是7点或7点30分才去上班,但职工当天就是想早去单位,能否认定是合理的上班途中,是容易引起纠纷的问题。笔者认为,原则上,在合理范围内仍应认定为上下班途中。


(三)目的因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人社厅函[2011]339号《关于工伤保险有关规定处理意见的函》认为,新《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6项规定的“上下班途中”是指合理的上下班时间和合理的上下班路途。笔者认为,理解“上下班途中”的规定,除合理的上下班时间和上下班路途外,还必须以“上下班”为目的。因为以上下班为目的是上下班途中的实质内容,而合理的上下班时间和上下班路途是上下班途中的时空表现形式。因此,有些职工从事日常工作生活所必须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内和合理路线未改变以“上下班”为目的的途中,亦应当认定为“上下班途中”。


(四)合理因素


如上所说,“上下班途中”一般应结合上下班行程路径、时间和目的三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但是对这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必须符合“合理性”。上下班的时间、路线以及目的不合理,如从单位到住宿地所使用的时间过长,或者选择了南辕北辙的路线等,则可能否定其上下班行为;如果上下班时间、以及目的地趋于合理,则可以支持其上下班行为。因此,对“上下班途中”的认定,不能失去合理性的基础。但是,该合理性不能作过于扩张的解释,也不宜作过于狭窄的理解,对于上下班路线、时间以及目的合理性的把握应当有一个度。


一方面,上下班途中的路线是否合理问题。上下班途中的路线涉及到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的距离,但是上下班路线是否合理,也就是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的距离是否合理,应就具体个案进行分析。一般来说,职工的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的途径应不限于最短路线,而在于合理路线。在实践中,何为“合理路线”,争议较大的问题在于职工在上下班途中绕道是否属于上下班途中。笔者认为,应当视绕道的原因而定。对于绕道的原因,实践中有因客观原因(突发事件、交通堵塞、天气恶劣等)而绕道,因私事而绕道等多种情形。因客观原因绕道的,原则上要认定为“上下班途中”,而因私事而绕道的,不能“一刀切”,如职工在上下班途中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必须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内未改变以上下班为目的的合理路线的途中,应当视为“上下班途中”,其他的原则上不认定为“上下班途中”。前者如接送孩子上学、去菜市场买菜等绕道,后者为下班后朋友聚会等等。


另一方面,上下班途中的“时间”是否合理问题。“上下班途中”的时间不仅涉及职工正常工作、加班加点,而且还涉及迟到早退、早到迟退。但是,这些所涉时间是否合理,对认定“上下班途中”影响较大,在实践中也有争议。笔者认为,与上下班途中路径是否合理一样,根据引起的原因而定。只要有正当理由的,均属于合理范围。如有些职工存在正当理由,即使提早6个小时上班,下班后5个甚至是10多个小时还在回家的途中,均属于“上下班途中”。


为了更好地指导下级法院审理相关行政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条规定:“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二)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三)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四)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其中,第1、2项为同一情形,其着力于不同情形下的居住地与工作地的上下班途中,将居住地除界定为公认的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外,还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第3项是为了解决实践中常见但又争议较大的特定上下班情形,如上下班途中从事接送孩子上学、去菜市场买菜等日常工作生活所必须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内未改变以上下班为目的的合理路线的途中;第4项为兜底条款。


总而言之,对“上下班途中”的判断,首先要考虑的是是否以上下班为目的。“以上下班为目的”是判断上下班途中的核心。目前,法院和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之所以确立“合理时间”、“合理路线”标准,是因为“上下班为目的”是主观的东西,上下班为目的是人的内心活动,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需凭借外在因素如时空因素、一般社会生活经验及社会情理等对一些非常规下的所谓“上下班途中”进行合理性地综合考量。这涉及到社会学解释的问题。所谓的社会学解释,是在多种法律解释出现不同结果时,为选择最佳的一种解释,法官“依社会道德观念”、“依社会上一般观念”解释法律,它比较偏重于社会效果的预测及其目的之考量。“上下班途中”作为一个法律概念,随着社会发展和变迁,含义不断丰富。如居住地日益复杂;工作场所更由于电子办公的普及而难于判断;因人口流动大,异地工作或异地婚姻大量涌现,“上下班途中”判断显得更加复杂。因此,必须要以变化后的社会及社会观念重新审视“上下班途中”。如上所述,职工在上下班途中从事日常工作生活所必须的、合理的活动,而是否合理可以根据一般社会生活经验及社会情理等综合考量。这实际上已包括社会学解释方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非固定居所到工作场所之间的路线是否属于“上下班途中”的答复》([2008]行他字第2号)就是因为随着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公路交通的发展,城市人口流动性日益加大,有些职工平常在一个地方工作,周末到另一个地方居住的情形越来越多,因此该答复反映出的有关不固定居住地的法律问题具有普遍意义。正所谓“如社会急遽变迁,社会目的与法律目的不同时,则应以社会学的解释为之,始能切合社会之需要。”【[注2]杨仁寿:《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1999年版,第128页。】


上下班途中工伤申报期限
咨询助手提示您
全文4.5千字,阅读时间约15分钟
直接问律师最快9秒应答
继续阅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答? 125501人选择咨询律师
5989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上下班途中工伤申报期限
一键咨询
  • 177****35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21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66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45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07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57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00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82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66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68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55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25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58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33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33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3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3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8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8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24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243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786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75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77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086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3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8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14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72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35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14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10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67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15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25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37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20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51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70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3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43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24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64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62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80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00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785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47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44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378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常州152****2780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34****637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81****3214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职工上下班途中受伤报不报销?
职工上下班途中受伤报销,因为在上下班途中的话,它是属于工伤方面的一个赔偿,因此它是需要由用人单位方面来做出一些费用方面的报销的,但是也需要明白的是,在此过程当中都是有一定的认定过程。
10w+浏览
工伤赔偿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上下班途中摔伤能报工伤吗?
因此如过是自己摔倒受伤,虽然发生在上下班途中,但并未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是不能认定工伤的。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刑事拘留的期限是多长时间的
[律师回复] 解析:
通常情况下,刑事拘留的法定时限为十四日,但在特殊情形下,最长可达至三十七日。若三十七日期满之际,经由人民检察院的审查决定,认为犯罪嫌疑人并无逮捕的必要,则公安机关须依照相关规定,于收到通知之日起即时释放被拘留者,且需在释放后的第一时间内告知人民检察院有关执行情况。如果在此过程中,仍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侦查工作,同时犯罪嫌疑人也符合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条件,那么公安机关应依法对其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律图东莞
律图东莞
3.1w浏览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392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上下班途中摔伤能报工伤吗?
上下班路上受到伤害要认定为工伤,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在上下班途中。2、受到伤害的原因是发生了交通事故。3、该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中,本人为非主要责任。因此如过是自己摔倒受伤,虽然发生在上下班途中,但并未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是不能认定工伤的。
10w+浏览
工伤赔偿
职务侵占罪数额限制是多少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以及退赃、退赔的影响分析如下:
1.涉及金额在人民币伍仟元至壹万元之间的,属于数额较大之嫌,将面临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处罚;
2.若涉案金额高达拾万元以上,则构成数额巨大,将面临5年以上有期徒刑,且可能被同时判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3.本罪的犯罪主体通常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员工,他们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主观意图。若涉及到国家公务人员实施上述行为,应按照贪污罪进行定罪处罚。
为了证明犯罪嫌疑人的职务、身份,需要调阅相关被害单位的企业注册登记资料和劳动合同等文件,以此作为犯罪主体的确证依据。
此外,还需收集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所占有的财物是否为其利用职务之便获取的证据材料。
同时,调取与犯罪对象和涉案金额相关的财物账目等证据,并由司法会计审计部门出具审计鉴定报告等权威性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职务侵占全额款项已被追回,仍无法避免刑事责任的追究。因为职务侵占属于行为犯,且属于公诉案件,一旦发生侵占行为,其危害后果已然形成,无论其是否归还所侵占的财产,都必须依法定罪量刑。
至于量刑标准,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涉案金额大小。若涉嫌侵占罪的金额达到较大规模,将面临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对于那些愿意积极退赃、退赔的犯罪分子,法院将结合其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的弥补程度、退赃、退赔的实际数额及其主动性等多方面因素,酌情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贪污罪】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479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下班车祸死亡工伤怎么申报
由单位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应当立即向当地劳动保障保障行政部门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报告。
10w+浏览
工伤赔偿
取保候审期会被限制吗
[律师回复] 解析: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取保候审乃是一种对公民人身自由进行有限制的措施。
然而,必须明确指出的是,取保候审所造成的自由限制并非绝对,而仅为相对性的。在实施了取保候审措施后,当事人虽不需受拘禁之苦,却仍须严格遵守相应的规定条款,外出时应主动向公安机关汇报行踪事宜,并且确保能随时听从传讯,返回案发现场配合调查工作。如此一来,当事人的身体及行动自由实际上将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约束与限制。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律图长寿区
律图长寿区
4.1w浏览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711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上下班途中发生的工伤鉴定怎么申请?
先到(市)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障科领取工伤申请认定表,并详细填写表格,其中包括要求所在企业盖章同意伤者进行工伤鉴定;因工伤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应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或者其委托的代理律师按规定的期限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10w+浏览
工伤赔偿
办取保候审要去哪里申请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取保候审的具体操作程序如下所述:
首先,被羁押的罪行嫌疑人和被告人以及他们的法定代表人或近亲属需要通过书面形式提交取保候审的申请。
其次,收到取保候审申请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以及人民法院需要在七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回复。
再次,对于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取保候审的情况,应当向其本人公开宣布,并且要求其在取保候审决定书上签字确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有权对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取保候审:
第一种是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第二种是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是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会导致社会危害性增加的;
第三种是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者正处于孕期或者哺乳期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也不会导致社会危害性增加的。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律图长宁区
律图长宁区
3.7w浏览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律图安心问
服务承诺
专业服务
18W+认证律师,年普法人次15亿+,律图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法律服务。
律师认证
该律师已经过平台身份认证及执业资格等严格审核,确保律师真实且专业,可放心委托!
退款保障
律图全程保障您的消费权益,律师未服务将自动退款至支付账户。
用户真实评价
  • 律师说的很清楚,我一下子就听的明白了,值得信赖!
    186****1027
  • 律图的律师专业性强,诚恳真挚,问题真正得到了解决。回复问题较快,是我网上咨询遇到的最好的平台和律师。
    138****6529
  • 律图的律师专业性强,诚恳真挚,问题真正得到了解决。回复问题较快,是我网上咨询遇到的最好的平台和律师。
    182****5913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