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消费者被误导消费如何办?

#消费权益 最新修订 | 2024-09-22
1.8w浏览
时亚晴律师
时亚晴律师在线
北京市乾坤律师事务所/主办律师
5.0分服务:664人
咨询我
专业处理消费权益方面的问题很专业
态度好推荐!给我定制了解决方案,问题解决了
可靠专业能力强,消费权益方面处理经验丰富
经验丰富经验足口碑好,擅长多领域法律问题解决了我的困扰
回复很快擅长代理消费权益及多种案件
形象专业很快就回复我了,处理问题很高效
律师解析
经营者误导消费者消费的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同时根据《反不当竞争法》第八条,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字数较多,预估阅读时间较长
浏览全文

消费权益案件·推荐文章

镇江156****9173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77****718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56****8383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480人选择咨询律师
6524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消费者被误导消费如何办?
一键咨询
  • 162****316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7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82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413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5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65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185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57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6****57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0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18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56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005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4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02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64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3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1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2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080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78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68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32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4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43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7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54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571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60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66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7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81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52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3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77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6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27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86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23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40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57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88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41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05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24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34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2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6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00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28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180****8760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52****3976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88****3994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误导消费者消费如何赔偿
关于误导消费者的赔偿问题,商家若存在欺诈行为,需按法律规定赔偿消费者实际损失,并额外支付商品或服务价格三倍的赔偿金。当实际损失小于或等于500元时,商家应支付500元作为额外赔偿,无论商品或服务原价如何。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消费者被误导消费如何办?
经营者误导消费者消费的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1w浏览2024-09-21
误导欺骗消费者,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律师回复] 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28条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虚假广告:
(一)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
(二)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
(三)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的;
(四)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
(五)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其他情形。按照通俗的理解,虚假广告主要包含虚假的内容宣传和引人误解的信息传递,一般表现为广告宣传的内容或服务并不具备相应的质量或不能达到其所宣传的效果,抑或是使受众对商品或服务产生错误的理解、联想,因而误导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前段时期查处的佳洁士牙膏广告和碧生源茶广告等都属于虚假广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了界定:
(一)对商品作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的;
(二)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当作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的;
(三)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的。但以明显的夸张方式宣传商品,不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不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如何衡量商品的宣传行为是否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呢该司法解释对此也予以明确,即人民应当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发生误解的事实和被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认定。015年新修订的广告法,对涉及虚假广告的相关责任主体及具体民事责任进行了明确。作为推销商品或者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我们称之为广告主,也就是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各类企业。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众多生产同类产品的经营者,广告主为了最大限度推销、宣传自己的商品和服务,占领更大的市场,获取更多利润,有时会过分夸张、夸大宣传其商品和服务的功效。广告主若发布虚假广告,根据法律规定可在一定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4.3w浏览
消费者被误导消费如何办
10w+浏览2024-02-24
误导消费者欺骗消费者怎样处罚
对于欺诈消费者行为,有明确法律法规的,按其执行;否则,由工商部门整改。措施包括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1-5倍或无违法所得时1万元以下)。情节严重者,可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消费者还有权要求商家赔偿至少1倍的损失。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消费者被误导消费怎么办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的,购买者可以要求三倍商品价格的经济补偿。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一般都会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损害,但认定消费欺诈行为并不要求消费者有实际的损失或者损害发生,只要经营者的行为足以误导消费者就可以被认定为欺诈。
1w浏览2024-10-15
误导欺骗消费者,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律师回复] 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28条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虚假广告:
(一)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
(二)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
(三)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的;
(四)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
(五)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其他情形。按照通俗的理解,虚假广告主要包含虚假的内容宣传和引人误解的信息传递,一般表现为广告宣传的内容或服务并不具备相应的质量或不能达到其所宣传的效果,抑或是使受众对商品或服务产生错误的理解、联想,因而误导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前段时期查处的佳洁士牙膏广告和碧生源茶广告等都属于虚假广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了界定:
(一)对商品作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的;
(二)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当作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的;
(三)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的。但以明显的夸张方式宣传商品,不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不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如何衡量商品的宣传行为是否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呢该司法解释对此也予以明确,即人民应当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发生误解的事实和被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认定。015年新修订的广告法,对涉及虚假广告的相关责任主体及具体民事责任进行了明确。作为推销商品或者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我们称之为广告主,也就是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各类企业。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众多生产同类产品的经营者,广告主为了最大限度推销、宣传自己的商品和服务,占领更大的市场,获取更多利润,有时会过分夸张、夸大宣传其商品和服务的功效。广告主若发布虚假广告,根据法律规定可在一定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4.3w浏览
消费者被误导消费怎么办
10w+浏览2024-02-24
误导消费者欺骗消费者怎样处罚
对于欺诈消费者行为,有明确法律法规的,按其执行;否则,由工商部门整改。措施包括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1-5倍或无违法所得时1万元以下)。情节严重者,可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消费者还有权要求商家赔偿至少1倍的损失。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消费者被误导消费该怎么办
商家诱导误导消费者构成欺诈,须对消费者因交易产生的经济损失进行至少三倍赔偿,不足五百元按五百元赔偿。赔偿以实际消费金额为准,但需遵循《反不当竞争法》禁止虚假宣传的规定。商家不得对产品特性等作误导性陈述,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决策自由。
1w浏览2024-06-30
误导欺骗消费者,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律师回复] 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28条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虚假广告:
(一)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
(二)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
(三)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的;
(四)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
(五)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其他情形。按照通俗的理解,虚假广告主要包含虚假的内容宣传和引人误解的信息传递,一般表现为广告宣传的内容或服务并不具备相应的质量或不能达到其所宣传的效果,抑或是使受众对商品或服务产生错误的理解、联想,因而误导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前段时期查处的佳洁士牙膏广告和碧生源茶广告等都属于虚假广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了界定:
(一)对商品作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的;
(二)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当作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的;
(三)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的。但以明显的夸张方式宣传商品,不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不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如何衡量商品的宣传行为是否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呢该司法解释对此也予以明确,即人民应当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发生误解的事实和被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认定。015年新修订的广告法,对涉及虚假广告的相关责任主体及具体民事责任进行了明确。作为推销商品或者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我们称之为广告主,也就是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各类企业。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众多生产同类产品的经营者,广告主为了最大限度推销、宣传自己的商品和服务,占领更大的市场,获取更多利润,有时会过分夸张、夸大宣传其商品和服务的功效。广告主若发布虚假广告,根据法律规定可在一定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4.3w浏览
消费者被误导消费如何办
10w+浏览2024-04-04
误导消费者怎么赔偿
误导消费者的法律责任与赔偿处理若在商家涉嫌实施欺诈行为时,消费者可以依法请求对方对原支付款项进行三倍的赔偿。这是由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明确规定的。然而,如此做法的前提条件恰恰在于被认定为商家存在欺诈行为。在此种状况下,经营者需向受侵害的消费者提供其所需之商品或服务,且须承担相应赔付责任。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消费者被误导消费如何处理?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的,购买者可以要求三倍商品价格的经济补偿。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一般都会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损害,但认定消费欺诈行为并不要求消费者有实际的损失或者损害发生,只要经营者的行为足以误导消费者就可以被认定为欺诈。
1w浏览2024-10-02
误导欺骗消费者,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律师回复] 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28条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虚假广告:
(一)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
(二)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
(三)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的;
(四)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
(五)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其他情形。按照通俗的理解,虚假广告主要包含虚假的内容宣传和引人误解的信息传递,一般表现为广告宣传的内容或服务并不具备相应的质量或不能达到其所宣传的效果,抑或是使受众对商品或服务产生错误的理解、联想,因而误导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前段时期查处的佳洁士牙膏广告和碧生源茶广告等都属于虚假广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了界定:
(一)对商品作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的;
(二)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当作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的;
(三)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的。但以明显的夸张方式宣传商品,不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不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如何衡量商品的宣传行为是否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呢该司法解释对此也予以明确,即人民应当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发生误解的事实和被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认定。015年新修订的广告法,对涉及虚假广告的相关责任主体及具体民事责任进行了明确。作为推销商品或者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我们称之为广告主,也就是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各类企业。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众多生产同类产品的经营者,广告主为了最大限度推销、宣传自己的商品和服务,占领更大的市场,获取更多利润,有时会过分夸张、夸大宣传其商品和服务的功效。广告主若发布虚假广告,根据法律规定可在一定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4.3w浏览
消费者被误导消费怎么处理
10w+浏览2024-02-23
误导消费者消费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严禁商家欺骗消费者,包括虚构事实、误导宣传等行为,要求商家全面、真实提供商品或服务信息,并对消费者疑问负责解答。商家销售时必须明码标价,不得制作虚假、误导性宣传,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权益不受损害。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消费者被误导消费怎么处理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的,购买者可以要求三倍商品价格的经济补偿。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一般都会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损害,但认定消费欺诈行为并不要求消费者有实际的损失或者损害发生,只要经营者的行为足以误导消费者就可以被认定为欺诈。
1w浏览2024-09-07
误导欺骗消费者,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律师回复] 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28条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虚假广告:
(一)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
(二)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
(三)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的;
(四)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
(五)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其他情形。按照通俗的理解,虚假广告主要包含虚假的内容宣传和引人误解的信息传递,一般表现为广告宣传的内容或服务并不具备相应的质量或不能达到其所宣传的效果,抑或是使受众对商品或服务产生错误的理解、联想,因而误导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前段时期查处的佳洁士牙膏广告和碧生源茶广告等都属于虚假广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了界定:
(一)对商品作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的;
(二)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当作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的;
(三)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的。但以明显的夸张方式宣传商品,不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不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如何衡量商品的宣传行为是否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呢该司法解释对此也予以明确,即人民应当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发生误解的事实和被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认定。015年新修订的广告法,对涉及虚假广告的相关责任主体及具体民事责任进行了明确。作为推销商品或者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我们称之为广告主,也就是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各类企业。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众多生产同类产品的经营者,广告主为了最大限度推销、宣传自己的商品和服务,占领更大的市场,获取更多利润,有时会过分夸张、夸大宣传其商品和服务的功效。广告主若发布虚假广告,根据法律规定可在一定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4.3w浏览
消费者被误导消费如何处理
10w+浏览2024-02-19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徐州178****5817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南京156****5930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77****9203用户1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镇江180****386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88****3226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南通188****7538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立即咨询(问题解决率99%) 推荐使用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