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谁有权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最新修订 | 2024-02-21
7.8w浏览
律师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有权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紧急状态,是指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特别重大突发事件,需要国家机关行使紧急权力予以控制、消除其社会危害和威胁时,有关国家机关按照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决定并宣布局部地区或者全国实行的一种临时性的严重危急状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政府信息公开案件·推荐文章

泰州177****775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81****7123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52****2688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624人选择咨询律师
626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谁有权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一键咨询
  • 136****43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580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85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188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578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48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53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6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655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44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31****831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66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026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04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125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12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8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042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0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26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78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0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35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03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66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57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35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54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1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14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2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00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5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475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1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51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37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84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00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56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40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0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5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17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358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332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63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30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52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8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152****580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78****3591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34****1684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什么是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具备哪些条件
紧急避险指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条件1、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2)正在发生的危险。3)紧急避险,不能使用损害他人身体健康或他人生命权利采取避险行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什么是紧急避险,紧急避险应符合什么条件
紧急避险指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必须有威胁合法利益的危险发生有威胁合法利益的危险发生,是紧急避险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危险正在发生危险正在发生,是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商标无效宣告状态能告侵权吗
商标无效宣告状态也是可以告侵权的,但自己也得收集相关的证据,能证明对方确实侵犯了自己的商标权。不过,最好的办法还是等到商标局宣告商标无效之后再起诉对方侵权,因为商标局的无效宣告也是对方侵权的证据材料,处于无效宣告状态毕竟也没有正式的宣告无效。
10w+浏览
知识产权
强奸罪开庭了多久可以宣判
[律师回复] 解析:
通常来说,自案件正式立案之日起,审判周期便会持续两个月或三个月的时间,但最长不会超过五个月。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款规定,对于一审判决的宣判期限,通常情况下应为一个月,最晚不得超过一个半月。
然而,针对特定情况,比如:
位于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且属于重大复杂类型的案件;
涉及重大犯罪集团的案件;
呈现流动特征并涉及多方的复杂案件;
犯罪涉及范围广泛且证据收集难度较大的重大复杂案件等,经过省级、自治区级和直辖市级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准或决定,可以将宣判期限再次延长一个月。
若在审理过程中出现了管辖权变更以及补充侦查等情况,则需对审理期限进行重新计算。
同样地,二审判决的宣判期限也应遵循上述原则,即一般情况下为一个月,最晚不得超过一个半月。
如遇特殊情况,经过省级、自治区级和直辖市级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准或决定,可再次延长一个月。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598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帮信罪法院是网上宣判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如若触犯了帮信罪而未主动投案自首,那么将面临被网络追捕的风险。
对于此类情况,法院或有可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被告人进行定罪量刑,其中最轻的惩罚也可能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并处相应罚金。
然而,刑法明文规定,仅仅存在帮信行为并不足以构成刑事犯罪,唯有当这些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时,方能被视为犯罪。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五种情形均应被认定为刑法所定义的“情节严重”:
(1)为三个及以上对象提供帮信服务的;
(2)涉及支付结算金额高达二十万元以上的;
(3)违法所得超过一万元人民币的;
(4)在过去两年内曾经因为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协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以及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原因受到过行政处罚,并且在此之后再次从事上述活动的;
(5)被帮信对象实施的犯罪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商标无效宣告状态能告侵权吗
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如果您目前正面临着商标无效宣告状态能告侵权吗的问题没办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中整理的一些法律知识来找到答案。
10w+浏览
知识产权
故意伤害罪形态有哪些
[律师回复] 解析:
该罪名所侵害的乃是他人的生命权或者身体权,亦即指保护人体各部分组织完整性的人格尊严。
这就意味着,若某人有意伤害自身的肉体,通常并不被认定为犯罪行径,除非这样的行为构成了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且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客观层面上,该罪名主要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这种损害行为既可能是积极的行动,例如殴打、刺杀等暴力手段;
同时也包括消极的不作为,比如未能给予必要的医疗援助等情况。
另外,这种损害行为必须是非法实施的,也就是说,任何形式的致伤行为都不得为法律所容忍。
在主体方面,本罪的主体范围较为广泛,即所有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皆可成为本罪的犯罪嫌疑人。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年满14周岁但尚未成年的个体,如果其故意伤害他人导致重伤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在主观方面,本罪的行为人必须是出于故意的心态,即他们明知自己的行为将会给他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却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149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帮信罪开庭会当场宣判吗
[律师回复] 解析:
1、案件审理完毕之后,并不必定会于当场发布审判结果,亦存在选择其他适当时间宣布判决的可能性。
2、任何关于宣告判决的程序都应公开进行,以保证公正与透明度。
3、对于需要当庭宣告判决的情况,法院应在五个工作日内将判决书送达到当事人以及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手中;
而对于需要定期宣告判决的情况,则应在宣告判决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给各方当事人及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此外,判决书还需同时送达辩护律师和诉讼代理人。
帮信罪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犯罪主体方面。
帮信罪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年龄段的自然人,其中包括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2、主观方面。
帮信罪的主观要件要求行为人必须是出于故意,即是指明知道自己为他人实施的信息网络犯罪提供了协助。
3、所侵犯的客体。
帮信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于正常信息网络环境的管理秩序。
4、客观方面。
帮信罪的客观表现形式为为信息网络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等服务,且情节较为严重。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这一客观方面具体是指行为人明知他人正在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活动,却仍然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便利条件。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紧急救助与紧急避险民事责任的规定是怎样的?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