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私自送养是否犯法

最新修订 | 2024-02-25
6.8w浏览
律师解析
私自送养犯法。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双方同意私下抱养孩子并不是犯罪的行为,如果没有办理收养手续的,是属于违法收养的行为。
没有营利目的而出卖亲生子女的,不成立拐卖儿童罪,也不构成犯罪。但对于出卖亲生子女确属情节恶劣的,可按遗弃罪处理;
以营利为目的出卖不满14周岁子女的,情节恶劣的,应以拐卖儿童罪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五条
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的,办理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在登记前予以公告。
收养关系当事人愿意签订收养协议的,可以签订收养协议。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收养评估。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收养赡养案件·推荐文章

镇江178****5983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52****6044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88****7132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442人选择咨询律师
650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私自送养是否犯法
一键咨询
  •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1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25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7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34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60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70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64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68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55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34****246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770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14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6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65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86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17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6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10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02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0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82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12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302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8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42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853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266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00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86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40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08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2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28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25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85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34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21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536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66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72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7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56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55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76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54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3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40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30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76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2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沭阳134****21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52****281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78****563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自愿送收养犯法吗 送养人需提供哪些手续
私下送养收养行为已属违法,几乎游走在涉嫌犯罪的边缘,稍不注意则可能触犯刑律。收养小孩必须要通过福利院办理手续,私下捡、收养是不合法的。送养人需提供的手续有:1、送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组织作监护人的,提交其负责人的身份证件。2、提交其他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送养的书面意见。
10w+浏览
婚姻家庭
取保候审同案犯可以见面吗
[律师回复] 解析:
根据中国现行刑法典的严格规定,对于已获得取保候审权利的被取保人来说,他们不得与某些特殊人物进行会面或书信往来,这些特殊人物包括但不限于同案犯。
在司法实践中,许多刑事案件都涉及到共同犯罪的问题。所谓共同犯罪,是指由两位及以上的犯罪分子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同样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27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惯犯抢夺罪量刑有哪些
[律师回复] 解析:
抢夺罪的量刑标准是以被抢夺的财物价值作为评判依据。若行为人所抢夺之物价值较高,或出现多次抢夺现象,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同时可能会并处或单独处以罚金;如涉及金额巨大以及情节严重者,则将面临三年以上或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倘若行为人在实施抢夺过程中携带了武器等危险物品,那么其行为将会被视为抢劫罪,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惩处。
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抢夺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果涉及到的金额较大,或者出现了多次抢夺的情况,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可能会并处或单独处以罚金;而当涉及的金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时,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
至于涉及金额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犯罪分子,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并处以罚金或者没收全部财产。
此外,如果行为人在实施抢夺过程中携带了武器等危险物品,那么其行为将会被视为抢劫罪,按照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进行惩处。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女孩子犯了盗窃罪会怎么样
[律师回复] 解析:
在法律层面而言,未成年人实施盗窃行为均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具体刑罚措施将取决于案件实际情况。警方将会依据其所涉及盗窃物品价值和作案次数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断该行为是否达到了刑事犯罪的标准。若未达到犯罪程度,则会被处以五日至十日的拘留,同时可能面临五百元以内的罚款;倘若情节较为严重,则会被处以十日至十五日的拘留,并可能被处以一千元以内的罚款。
然而,如果该行为已经构成了盗窃罪,那么就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盗窃罪的量刑标准如下:
1.对于盗窃金额较大的罪犯,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以罚金;
2.对于盗窃金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罪犯,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
3.对于盗窃金额特别巨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罪犯,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并处以罚金或没收财产。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自愿送收养犯法吗?送养人需提供哪些手续?
这样的行为不犯法,但要是父母打算借送养孩子的名义实际进行买卖的话,这样的行为就会构成拐卖儿童罪。送养人需提供的手续有:1、送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组织作监护人的,提交其负责人的身份证件)。2、提交其他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送养的书面意见。
10w+浏览
婚姻家庭
私自抱养孩子犯法吗?
私自抱养孩子是犯法的,有可能被认定为拐卖儿童的罪名。严格禁止买卖儿童或者假借收养的名义去买卖儿童,如果夫妻出卖自己的亲生子女,公安部门需要没收他们没收非法所得的钱财,并处以罚款的惩罚。如果他们构成犯罪的行为的话,需要依照法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
10w+浏览
婚姻家庭
将自己的孩子送人抚养犯法么?
如果是夫妻双方协商同意后,并且通过规定的法律程序进行转让孩子抚养权,是不违法的,但是如果其中涉及存在金钱和交易,使孩子成为一种办事和赚钱的工具,就是违法行为。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故意伤害罪是违法还是犯罪
[律师回复] 解析:
1、在实践操作中,若行为人故意伤害他者,通常被认定为一宗故意伤害罪。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即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应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等严厉处罚措施。
2、对于那些实施了导致他人重伤的行为,将面临着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如果施行了致人死亡或用极端暴虐残酷的方式致使他人重伤并构成极重伤残等级的,则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的严惩。
3、行为人应当明确知晓自身的行为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后果。他们对这种潜在的危险结果抱有希望或放任的态度。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否则就无法被认定为故意犯罪。
4、希望结果的发生与放任结果的发生,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在刑法理论体系中,前者被称为直接故意犯罪,后者则被称为间接故意犯罪。
5、故意犯罪的心理状态,是指犯罪人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复杂心理活动的综合体现,具有综合性、持续性、情境性、独特性以及外露性的显著特征。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私自挪用货款是否犯罪
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私自挪用货款是否犯罪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顶部
包敬立律师
包敬立律师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