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威胁恐吓应该如何处理

最新修订 | 2024-02-27
9.3w浏览
律师解析
收到威胁恐吓根据程度不同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1、若收到的威胁恐吓以求签订合同的,被威胁恐吓人可以以受胁迫为由向法院请求撤销该合同,这是属于民事胁迫领域的处理;
2、若威胁恐吓达到了刑事犯罪的程度,此时可以向公安报案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治安管理案件·推荐文章

南京135****3767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56****4604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77****8021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668人选择咨询律师
6922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威胁恐吓应该如何处理
一键咨询
  •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642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47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60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36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800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31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38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237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55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6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613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3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00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4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51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4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46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4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2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32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37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0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5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115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74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60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37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3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776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584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33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0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817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68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45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83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16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1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48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85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5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7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450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752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0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41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5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0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41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5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135****7603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52****480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80****9539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被人恐吓威胁了应该如何办
可以立刻报警,公安机关会根据具体的情节对行为人作出处罚。恐吓威胁,是指行为人以将来作出一定危险行为来威胁被恐吓人或者近亲属的行为。恐吓威胁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严格的会构成刑事犯罪。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劳动仲裁公司威胁你可以报警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当您面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时,首要任务便是及时地搜集相关证据材料,然后迅速向当地的公安机关报案。
待公安机关接到报警之后,会对事件进行初步审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立案的标准。
若不符合立案条件,公安机关将依据相关法规对涉事人员进行治安处罚,或者将其移交至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反之,如果符合立案条件,公安机关将会依法展开侦查工作,收集证据,以便成功破案,惩治犯罪嫌疑人。
根据我国法律的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对于公民的扭送、报案、控告、举报以及犯罪嫌疑人的自动投案等行为,均应立即接受,详细询问情况,并制作相应的笔录。
在确认笔录内容无误后,要求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自动投案人签字、按手印。
如有必要,还需进行录音或录像。
经过进一步的审查,如果发现该事件并不足以构成刑事处罚,但仍需进行行政处理的,公安机关将依法进行处理,或者将其移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公安机关在接收到案件后,如经审查认为存在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并且该案件属于其管辖范围内的,则必须得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的批准,才能正式立案;
反之,如果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极其轻微,无需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存在其他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同样也需要得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的批准,方可不予立案。
对于有控告人的案件,如果决定不予立案,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内送达给控告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经查证属实的,仲裁庭应当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
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快速解决“劳动纠纷”问题
当前601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被威胁恐吓了应该怎么样办
可以立刻报警,公安机关会根据具体的情节对行为人作出处罚。恐吓威胁,是指行为人以将来作出一定危险行为来威胁被恐吓人或者近亲属的行为。恐吓威胁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严格的会构成刑事犯罪。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恐吓威胁他人应该怎么处理
能。被人造谣诽谤,首选是提起侵权诉讼,诽谤辱骂在一定程度上会构成刑事案件,是构成犯罪的行为。如果造成的严重影响而伤害了当事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提起控告,请求追究侵害人的刑事责任。应该保留相关证据后,直接选择报警。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原配一直威胁已经退出的小三怎么办
[律师回复] 解析:
遭遇他人威胁胁迫的情况下,您应该立即前往当地公安局报案。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1.通过书写恐吓信或实施其他方式,对他人生命及财产构成威胁,若行为人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以及其他违法信息,严重扰乱了他人的日常生活,将面临公安机关的严厉处罚,即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
2.若行为人在公共场合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同样将受到公安机关的处罚,包括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为严重者,将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同时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威胁恐吓该如何处理
视具体情况而定,收到威胁恐吓的骚扰短信,情节较严重,当事人可以报警处理,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拘留等行政处罚。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小三威胁我身败名裂可以报警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在面对小三问题时,当事人能否选择报警处理这一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做出判断抉择。
若仅仅涉及到普通的婚外情纷争,且该行为已经对夫妇双方的家庭生活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干扰影响,那么公安机关有权对此类行为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措施。
同时,如果第三者多次向对方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类型的信息,干扰到了其他人的正常生活秩序,则将面临五天以下的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的罚款惩罚;
若情节更为严重,则可能被处以五天以上十天以下的拘留,并可附加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然而,如果小三与出轨方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涉嫌构成重婚罪行的话,当事人便可以选择报警并请求警方立案调查。
在此种情况下,有配偶之人却再次缔结婚姻关系,或者明知他人已有配偶仍与其结婚的,都将面临两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快速解决“婚姻家庭”问题
当前663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持刀入室威胁他人达到自己要求构成何种罪名
[律师回复] 解析:
持械入户恐吓行为,依据其犯罪构想的差异性,有可能被认定为是违法的故意伤害行径、准暴力犯罪(如抢劫)或是违法的性侵犯(如强奸)。
当涉及到未经授权就故意对他人身体进行伤害时,施暴者将面临至少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处罚。
如果在实施上述罪行过程中,导致受害人受到了严重的伤害,那么施暴者将会面临更严厉的法律制裁,包括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甚至是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乃至死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武威医疗事故怎么赔付的
[律师回复] 解析:
在处理医疗事故赔偿时,应当遵循以下相应标准:
首先,医疗事故赔偿中的住院伙食补助费应按照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进行计算;
其次,对于残疾生活补助费,则需依据受害人的伤残程度,按照同地区居民年平均生活费水平进行计算;
最后,还包括其他相关费用的赔偿。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
医疗事故赔偿,按照下列项目和标准计算: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五)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六)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七)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九)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十)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十一)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被人威胁恐吓应该怎么样处理
报警。恶意威胁的一般以行政处罚进行教育。被侵权人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有实际损失并能证明损失与侵权人行为之间存在因果联系的,也可以主张经济赔偿。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车贷逾期拖车吓唬人是否合法
[律师回复] 解析:
在车贷偿还过程中出现逾期并导致汽车被拖离的行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一种违反相关法规的非法行为。
这其中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无论是通过贷款方式购买车辆,抑或是使用车辆作为抵押物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借款,车辆本身均应被视为借款人的私人财产,并且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此类财产依法受到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侵犯他人财产权益。
其次,借款人未能按时归还车贷的行为,无疑已经构成了借款合同中的违约行为。
在此基础之上,出借方有权依照双方签署的借款合同以及车辆抵押合同,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法律诉讼等手段,同时,他们也有权利要求以抵押的车辆为担保,优先获得赔偿。
然而,如果在借款人违约的情况下,出借方未经授权便擅自将借款人的车辆强行开走或者拖离,那么这种行为无疑侵犯了借款人的合法财产权益,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更为重要的是,出借方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越过了法律的界限,行使了只有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才能行使的强制扣押权,其违法性质显而易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四条
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
快速解决“债权债务”问题
当前671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婚外情分手情人各种威胁恐吓怎么办
[律师回复] 解析:
当发生男女双方在分手之后其中一方遭受来自另一方的恐吓行为时,如果这种恐吓威胁到了受害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并给其正常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那么作为受恐吓方,您有权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此事,以便公安部门能够根据其实际情况展开调查、筛选和处理。
对于情节较为轻微的情况,公安民警可能会采取拘留或者罚款等司法措施来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然而,如果事件涉及到更为严重的暴力犯罪,例如人身伤害、绑架等,涉案人员将会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刑事处罚。
因此,请务必及时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被威胁卖信息这种行为是否违法
[律师回复] 解析:
所谓“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那些身处国家机关、金融部门、电信公司、交通运输行业、教育系统、医疗机构等特定职业领域内,并肩负职务责任或提供相关服务的工作人员,如果他们违反了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要求,将所在单位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所获取到的公民个人信息,以出售或非法提供的方式,转手给他人,且情节严重的话,就会被认定为犯罪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第一千零三十五条
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
(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