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恐吓罪要哪些证据怎么收集证据

最新修订 | 2024-03-01
1.8w浏览
律师解析
我国刑法中没有恐吓罪,如果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有威胁、要挟等行为的,可能涉嫌敲诈勒索罪抢劫罪(当场取财)。
证据方面:有威胁、要挟等行为,有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方面的证明材料!
证据的收集,可能通过电话录音、视频录像,他人证明的方式来收集。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暴力犯罪辩护案件·推荐文章

镇江156****9940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88****385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81****213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617人选择咨询律师
3016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恐吓罪要哪些证据怎么收集证据
一键咨询
  • 138****50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61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67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2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67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1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5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568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25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8****83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0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7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22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0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4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05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77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2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28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0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2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2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37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80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3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505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87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44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84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05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51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83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32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4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528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60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17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62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21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45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20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18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276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8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3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2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21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34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7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6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180****188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80****6534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77****608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恐吓电话录音算证据吗
算。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有当事人的陈述、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等,录音资料则属于视听资料证据的一种。按照法律规定,证据的取得必须合法,而且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10w+浏览
刑事辩护
网络电话恐吓威胁怎么找证据?
如果被网络电话恐吓威胁了一定要录音,这是属于申请侦查立案的证据。如果没有录音的情况下,可以向有点部门或者是运营商申请调取当时的通话记录作为证据。如果是情节严重的会构成恐吓威胁罪。
10w+浏览
婚姻家庭
威胁恐吓罪怎么取证
可以参考以下证据类型:1、书证。指以文字、符号所记录或者表示的以证明待证事实的文书。比如,有恐吓内容的书信、文件、票据、合同等。2、物证。指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说明待证事实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物品。
10w+浏览
诉讼仲裁
起诉业务员飞单需要什么证据
[律师回复] 解析:
所谓的飞单行为,实际上就是银行内部某些员工与外部人员相互勾连,擅自将本行未曾自行发布过的理财产品,以及未经本行授权且未能签署代理销售协议的私募基金等第三方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进行私人售卖,这便涉嫌构成了职务侵占罪。
对于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犯罪客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
这里所说的“公司”,特指那些非国有性质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而“企业”则是除了上述公司之外的非国有性质的,经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设立并拥有一定数量注册资本金以及从业人员的盈利性经济组织,例如商店、工厂、酒店、宾馆以及各类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组织;
至于“其他单位”,则是指除了上述公司、企业之外的非国有性质的社会团体或经济组织,其中包括集体或者民办的事业单位,以及各类团体。
其次,在客观方面,职务侵占罪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侵占本单位财物,并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再次,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仅限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最后,从主观方面来看,职务侵占罪必须是直接故意,而且还需要具备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意图。
也就是说,行为人试图在经济领域中获取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权。
至于他们是否已经实际获得或行使了这些权力,都不会影响到犯罪的成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贪污罪】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威胁恐吓罪如何取证?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威胁恐吓罪如何取证问题带来帮助。
10w+浏览
诉讼仲裁
威胁恐吓罪如何取证?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威胁恐吓罪如何取证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0w+浏览
诉讼仲裁
袭警罪中暴力的认定证据有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袭警罪”定义及量刑标准的深度解析:
该项罪名所侵害的核心权益在于维护我国警察系统正常运作的法律权威性和执法管理工作的严肃性。
而其施害的特定对象则必须为依照法律规定正在履行职务或承担职责的公安干警。
从客观层面上来看,该罪行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了使用暴力或恐吓手段来阻挠公安干警依法执行公务或履行职责,并由此导致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只要符合法定年龄要求并且具有相应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有可能构成此罪。
对于那些以暴力方式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公安干警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严厉处罚;
若采用枪支、管制刀具,甚至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极端手段,对其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妨害公务罪、袭警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法集资诈骗罪的刑期是多久
[律师回复] 解析:
提问者可能在询问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及集资诈骗罪的自然人应如何受到相应的惩罚。
我国现行刑法典依据相关条例,明确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设定了刑责,量刑标准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判处罚金;
若数额巨大或者情节严重,则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罚款额度亦从20,000至500,000元不等;
而对于集资诈骗罪,根据涉案金额大小,量刑标准分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罚款额度为20,000至500,000元;
若数额巨大或者情节严重,则可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罚款额度同样为20,000至500,000元;
若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则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罚款额度或没收全部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产权合同纠纷仲裁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在涉及合同纠纷处理过程中,现行法规对仲裁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当合同纠纷发生之后,各方当事人均须优先考虑通过仲裁庭以裁决方式解决争端,唯有在仲裁协议欠缺清晰明确或根本无此协议的前提下方可提起民事诉讼;
其次,若双方经协商仍未能达成和解方案,则他们有权征得人民法院的许可进行起诉,或者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合同自签订之日起即告成立,然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到的、且并非源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导致继续履行合同对其中一方当事人显失公平,那么受到不利影响的一方可与另一方重新展开协商;
如在合理期限内双方仍未就此事达成共识,则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对原合同进行变更或解除。
在此种情形下,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将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事实情况,并依据公平原则对原合同作出相应的变更或解除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
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
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顶部
孟凡永律师
孟凡永律师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