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转载新闻是侵权吗

最新修订 | 2024-03-02
7.9w浏览
律师解析
转载新闻如果不为盈利且注明出处的,一般是没有侵权的。如果出于非盈利目的而转载行为,且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称、作品名称,并且没有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也没有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的,不认定为侵权。反之,则应当认定为侵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称、作品名称,并且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十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前款规定适用于对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限制。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著作权案件·推荐文章

扬州188****7981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56****889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77****2303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607人选择咨询律师
6804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转载新闻是侵权吗
一键咨询
  •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7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33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68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33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02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878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56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52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53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7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23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82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4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46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35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1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31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3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15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82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87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32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5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62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34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6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5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36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44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36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4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5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810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53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02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568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816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3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86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40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87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14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27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03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22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01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8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1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415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13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177****5114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35****5773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88****1674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网络转载侵权吗
网站上转载的文章作为纸媒体文字作品的数字化形式,是有著作权的,著作权人仍为该文字作品的作者。
10w+浏览
知识产权
新闻报道侵犯他人名誉权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在没有相关部门认定结论以及司法鉴定结论支撑下,即在新闻报道中作出案外人的死亡与原告的诊疗行为具有因果关系的认定,被告对所涉当事人的姓名没有进行技术处理,并将原告的住所及执业证件予以曝光。
10w+浏览
损害赔偿
离职后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
[律师回复] 解析:
在公司、企业或其它相关单位工作的员工,如果利用其职务所赋予的权力和机会,非法占有本单位的财务资源据为己有,且涉案金额达到较大标准,将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若涉案金额重大,则面临着由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且可能会被同时剥夺财产所有权的严厉惩罚。
对于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的公职人员,以及这些单位委派至非国有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执行公务的人员,如果存在上述行为,也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惩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一百八十三条
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新闻侵害名誉权有哪些形式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事实不真实导致新闻侵害名誉权。2、褒扬性新闻失实侵害名誉权。3、评论失实导致新闻侵害名誉权。4、言词失实导致新闻侵害名誉权。5、图片失实导致新闻侵害名誉权。
10w+浏览
新闻侵害名誉权表现有哪些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事实不真实导致新闻侵害名誉权。2、褒扬性新闻失实侵害名誉权。3、评论失实导致新闻侵害名誉权。4、言词失实导致新闻侵害名誉权。5、图片失实导致新闻侵害名誉权。
10w+浏览
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怎么办?
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的,当事人可以向司法机关提出诉讼并按照规定的程序作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和恢复名誉,具体情况下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相关情况来进行处理,避免法律适用错误的情况。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非国家人员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如何确定
[律师回复] 解析:
1、职务侵占罪,即公司、企业或其它相关机构的在职员工,利用本身职权所占据的优势条件,未经合法程序擅自将本部门的资产据为己有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
当该类犯罪涉及到的金额达到法定标准——即人民币60,000元时,方可予以刑事立案处理。
而职务侵占罪中所定义的“数额较大”的金额起点为人民币六万元及以上;
至于“数额巨大”的金额起点则设定在了人民币一百万元及以上。
我们相信,以上的解释能为你提供相应的参考信息。
2、对于公司、企业或其它相关机构中的职员而言,他们若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的财产非法占为己有,且涉案金额达到了法定标准——即人民币60,000元,那么将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严厉惩罚,同时还需承担罚金的责任。
如果涉案金额进一步扩大,达到了法定标准——即人民币一百万元及以上,那么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需要承担罚金的责任。
而当涉案金额再一次扩大,达到了法定标准——即人民币一千万元及以上,那么将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并且仍需承担罚金的责任。
3、对于贪污或受贿行为,如果涉案金额在人民币三万元至二十万元之间,那么应当被视为“数额较大”的情况,根据法律规定,应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还需承担罚金的责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贪污罪】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5916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未达到职务侵占罪数额怎么认定
[律师回复] 解析:
职务侵占罪,系指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内部员工,在其本职工作中,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应归属于该组织的财务非法占为己有,且涉案金额达到了一定数值的犯罪行为。
这类犯罪的成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首先,必须存在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有为己有的行为;
其次,必须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数额较大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认定。
值得注意的是,若只涉及到非法侵占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财物的行为,而并未达到数额较大的认定标准,那么这种行为并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而所谓“数额较大”的起始点,依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法律规定,通常是指侵占公司、企业等单位财物在人民币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范围内。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省市对于数额较大的认定标准也有所差异,普遍高于原定的五千元,例如河南地区的标准为一万元,而南方部分城市则在一万元至两万元之间不等。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将该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以职务侵占罪共犯论处。
专利侵权全面覆盖如何应对
[律师回复] 解析:
当专利权人所享有的合法权益遭受不正当侵犯之际,他们有权寻求专利行政管理机构的协助以对此事进行妥善处理,亦可直接向国家审判权力机关——各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首先,此处我们讨论请求专利行政管理机构介入并进行调解处理。
此种途径主要由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享有特别经济待遇的经济特区行政管辖区域内的人民政府设立的专利行政管理机构负责执行。
当涉及到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发生之时,专利权人或与该事件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均有权利请求侵权行为发生地所在地区的专利行政管理机构或侵权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的专利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处理。
其次,当专利权遭受非法侵犯时,专利权人或与该事件有利害冲突的当事人同样拥有权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在专利行政管理机构已经就此事做出处理决定之后,若对该决定持有异议,仍可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法律依据:
《专利法》第六十条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
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