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高温补贴是国家规定必须发的吗

最新修订 | 2024-03-02
1.9k浏览
张恒律师
张恒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07人
律师解析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之规定,高温补贴乃为必需发放的福利待遇,对于参与高度高温作业的工作者,依法享有相应的岗位津贴权益。在此情况下,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如需安排员工在高温环境中进行户外作业,且未能有效地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至摄氏33度以下(含33度)时,则须向其支付相应的高温津贴。若遇有企业未按规定发放,劳动者可向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诉投诉事项。
法律依据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七条
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高温津贴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劳动保障案件·推荐文章

宿迁180****3371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35****660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78****9301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479人选择咨询律师
3391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高温补贴是国家规定必须发的吗
一键咨询
  •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660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36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056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32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84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2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61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74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707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66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8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165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3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87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07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620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7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20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2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7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131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68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86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686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48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57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70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73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41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4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24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08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2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40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42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38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25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22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44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18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83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620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34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22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1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21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00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638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4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56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135****7863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81****9260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88****4407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职工高温补贴是否必须发放?
职工高温补贴必须发放。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发放,属于克扣拖欠工资,劳动者可及时向各区县的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或申请进行劳动争议仲裁。高温下工作应发放高温津贴,按照国家劳动保障部门的相关规定,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时,企业应依据劳动合同中签订的内容,视工种和工作环境的不同,向职工发放高温津贴。
10w+浏览
深圳高温补贴必须发吗不发会怎么样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从事室外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的高温补贴。
10w+浏览
宁波高温补贴必须发吗,发放标准是什么?
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225元;非高温工作人员每人每月180元;一般工作人员:每人每月145元。连发4个月(6月、7月、8月、9月,以现金形式按月发。只要企业在6月至9月间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人员,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就应发放当月高温补贴。
10w+浏览
室内工作必须发高温费吗?
室内工作场所温度在33℃以上、35℃以下的,高温补贴按每人每天不低于5元标准发放;35℃以上37℃以下的,按每人每天不低于10元标准发放;37℃以上的,按每人每天不低于15元标准发放。
10w+浏览
劳动纠纷
我国高温费是必须发的吗?
夏季高温费是我国制定的一项企业员工的岗位津贴,是必须要发放的。如果企业不发,职工可以向相关管理部门投诉。凡工作场所存在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的用人单位,要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等规定的各项防暑降温措施。
10w+浏览
劳动纠纷
贩毒罪必须有哪些证据
[律师回复] 解析:
首先,毒品案件必须具备清晰明了的抓捕行动时间、抓捕地点以及抓捕方法等要素的案件说明。
其次,对于人赃并获的案件,应包括从犯罪嫌疑人身上或人体内,或者从其随身携带有衣物中搜寻出毒品的详细搜查笔录,同时还需记录毒品被起获时所在的精确位置的相关细节。
再者,若毒品是在确定的地点单独被发现的案件,则需要提供该地点的租赁证明,调取该地点的所有者、管理者或同住人的证词,并要求这些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识确认。
此外,对涉及到的物品和文件要全面且及时地进行扣押,对起获的毒品及其外包装等关键物证进行拍照留存。
接着,对于含有犯罪线索的物证,应立即进行查阅和送检。
然后,抓获犯罪嫌疑人的警员的证人证言也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如果有其他目击者见证了抓捕和起赃的全过程,他们也应该提供证人证言,并且要求他们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
同时,为了确保抓捕和起赃过程的真实性,我们建议尽可能对整个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和录像。
另外,在将技术侦查所得的证据转化为刑事诉讼证据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例如,将监听或特情人员举报发现的线索描述为“群众匿名举报”,将手机信号追踪描述为“尾随跟踪”等情况。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