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造谣诋毁诽谤罪立案标准如何判定

最新修订 | 2024-05-11
2.7k浏览
卞晓飞律师
卞晓飞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53人
律师解析
关于诽谤罪立案标准,需同时具备以下三点要求:
第一,行为人实施了捏造事实的行为;
如果所散布的并非虚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便对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产生了负面影响,也无法构成诽谤罪;
第二,行为人需要将捏造的事实进行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主要分为两种:
(1)口头传播;
(2)书面传播,例如通过张贴大字报、小字报、绘画、报纸、杂志、书籍、信件等形式进行传播。
若行为人散布的是虚假事实,但并未对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产生实质性损害,或者并未对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产生任何影响,那么便不构成诽谤罪;
第三,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个体进行的,无需指名道姓,只需根据诽谤的内容推断出被害人身份即可,但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并无特定的指向,无法对某个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产生贬损效果,那么也就无法以诽谤罪论处。
此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可构成诽谤罪。
具体而言,情节严重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累计超过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
(2)导致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出现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
(3)在过去两年内曾经因为诽谤受到过行政处罚,之后再次进行诽谤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名誉毁谤案件·推荐文章

常州134****410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35****304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35****3738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488人选择咨询律师
3239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造谣诋毁诽谤罪立案标准如何判定
一键咨询
  •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0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46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38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58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6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27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3****32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10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1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0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24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42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44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63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37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244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182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370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480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10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3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24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2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74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47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228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70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14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12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5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87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28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30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52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62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00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8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77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4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2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671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63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281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1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18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15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6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38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64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3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134****3752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88****2298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56****8658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微博恶意造谣诽谤诋毁他人
1、微博恶意造谣诽谤诋毁他人如果对其他人造成严重伤害或后果的,应当构成诽谤罪。2、《刑法》264条规定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10w+浏览
损害赔偿
诋毁诽谤造谣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行为的主体是从事市场交易活动的经营者。行为的主观方面是明知故意。行为侵犯的客体是特定经营者即作为行为人竞争对手的经营者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行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散布虚伪事实,对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进行诋毁和贬低,给其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害后果。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交通肇事逃逸造成人死亡,谅解书已签,还会对我怎么处罚啊
[律师回复] 在中国法律体系下,交通肇事逃逸造成人死亡的行为,即便已经与被害人家属签订了谅解书,也不能免除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3修正)》第一百三十三条现行有效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现行有效明确指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裁判文书中也有相关案例支持上述观点。如【(2016)吉0402刑初219号】一案中,被告人因交通肇事后逃逸,虽然后来对被害人家属进行了赔偿并取得了谅解,但仍被判处有期徒刑,因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且肇事后逃逸。这说明即使取得了被害人家属的谅解,也不足以免除肇事者的刑事责任,但可以作为量刑时的从轻处罚因素考虑。

经验文章1也强调,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严重违法行为,即使签署谅解书,仍须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对于交通肇事后逃逸造成人死
网上造谣诋毁是否认定为诽谤罪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网上造谣诋毁是否认定为诽谤罪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在我国诋毁算诽谤罪吗?
在我国诋毁是否算诽谤罪是需要根据是否符合法定的立案标准来确定的。对于诽谤行为,法律要求要达到情节严重的时候,那么才能以诽谤罪定罪处罚。否则的话,只能当做民事侵权案件进行处理,此时就无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了。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在我国可能构成诽谤罪的情形有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诽谤罪,系指有意捏造与传播虚构之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尊严及破坏其名誉,情节严重者。
此外,在互联网环境中恶意诽谤他人亦构成犯罪。
诽谤罪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
1、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乃是他人的人格尊严以及名誉权。
犯罪的直接对象为自然人。
2、客观要件。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皆可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观方面须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此举会导致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后果,同时期望或放任该后果的发生。
行为人的目的在于破坏他人名誉。
若行为人误将虚假事实视为真实事实予以传播,或者虽散布虚假事实却无损害他人名誉之意图,则不构成诽谤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快速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当前327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诽谤造谣毁坏他人名誉判刑多久?
诽谤造谣毁坏他人名誉判刑多久,应当是根据犯罪的情节严重程度,来作出不同的判断的一个根据我们国家刑法当中明确的规定,如果构成侮辱罪或者是诽谤罪的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就是按照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来处罚。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酒驾造成多少车损构成危险驾驶罪
[律师回复] 解析:
当驾驶员处于醉酒状态并驾车行驶时,即便未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发生,其行为亦被定性为危险驾驶罪行;
然而,若此种情况导致了极其严重的交通事故,驾驶员会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而受到法律制裁。
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何谓“重大交通事故”?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重大交通事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在事故中造成一人或多人死亡,且驾驶员对事故负有全部或主要责任;
(2)在事故中造成三人及以上人员死亡,且驾驶员对事故负有同等责任;
(3)在事故中造成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的直接损失,且驾驶员对此负有全部或主要责任,同时,驾驶员无力承担的赔偿金额需达到人民币三十万元以上。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