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关于肖像权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最新修订 | 2024-02-27
9.3w浏览 3点赞
律师解析
侵犯肖像权的法律规定如下:
1.广告主或者广告经营者在广告中使用他人名义、形象的,应当事先取得他人的书面同意;使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名义、形象的,应当事先取得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3.被侵犯肖像权的,当事人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知识产权保护案件·推荐文章

苏州135****160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52****681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81****9230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579人选择咨询律师
363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关于肖像权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一键咨询
  • 134****01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60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0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86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8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542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3****23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0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07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4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84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30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88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48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80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635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75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88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16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482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318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6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2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50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72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464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61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27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4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41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33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24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06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40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1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48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083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33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8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380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0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42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0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44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32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55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356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536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32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65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135****4424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35****888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77****2976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关于个人肖像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关于个人肖像权的法律规定是公民依法享有肖像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够没有经过本人的同意,就擅自的以盈利为目的,对于他人的肖像进行使用。否则是属于侵权的行为,对方可以要求进行赔偿。
10w+浏览
损害赔偿
肖像权的法律规定丑化他人肖像属于违法行为吗?
我国法律规定恶意丑化他人肖像的行为属于侵犯他人肖像权,是违法行为。侵害肖像权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不当利用他人肖像。2、恶意侮辱他人肖像。这是指不法行为人恶意的丑化、玷污、毁损他人的肖像。3、擅自创制他人的肖像。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有关肖像权的法律是什么
有关肖像权的法律是我国的民法通则,在第一百条和第一百二十条当中明确提到,没有经过本人的同意就以营利为目的使用自己的肖像的,对于这种行为,完全是可以要求当事人马上停止侵害,赔礼道歉,造成的一系列的恶劣影响都必须要进行消除,并且赔偿给自己造成的损失。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关于侵犯肖像权第几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关于侵犯肖像权如何维权?
肖像权受到侵害,公民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侵权人置之不理,公民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强制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我起诉对方侵犯肖像权,后在法院签署了调解书,对方赔了钱,己过去1年多了,现在对方报案告我敲诈,我是否够成敲诈罪?
[律师回复] 针对您所描述的情况,以下是对您是否构成敲诈罪的详细分析:

一、敲诈勒索罪的定义和认定条件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实施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从而构成犯罪。在认定敲诈勒索罪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主观方面:行为人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实施恐吓、威胁或要挟的行为。
客观方面: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恐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
客体方面: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二、结合您的情况进行分析

主观意图:根据您所述,您在发现对方侵犯肖像权后,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并在法院签署了调解书。这表明您的初衷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行为方式:您在诉讼过程中,并未采用威胁、要挟、恐吓等手段迫使对方赔偿。相反,您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并与对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调解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一旦签署,双方都应遵守。对方在签署调解书后支付了赔偿款,说明其认可了调解结果。
时间间隔:从您签署调解书到对方报案告您敲诈,已经过去了1年多。在这段时间内,您并未对对方进行任何形式的威胁或要挟。

三、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您起诉对方侵犯肖像权,并在法院签署了调解书后获得赔偿的行为,并不符合敲诈勒索罪的认定条件。因此,您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四、建议

如果对方坚持报案告您敲诈,您可以向警方提供相关的证据材料,如调解书、法院判决书等,以证明您的清白。同时,您也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以获取更详细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