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范围是怎样的

最新修订 | 2024-09-09
浏览10w+
王颖律师
王颖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419人
专家导读 医疗事故赔偿事项有十一项:1、医疗费。2、误工费。3、住院伙食补助费。4、陪护费。5、残疾生活补助费。6、残疾用具费。7、丧葬费。8、被扶养人生活费。9、交通费。10、住宿费。11、精神损害抚慰金。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范围是怎样的

一、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范围是怎样的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五)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六)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七)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九)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十)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十一)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二、影响赔偿数额的因素有哪些?

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一)医疗事故等级;

(二)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三)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医疗事故中根据造成的损害情况不同,主要划分为了四级,也就是一级医疗事故、二级医疗事故、三级医疗事故以及四级医疗事故,而在每一等级中,其实又具体区分为了甲乙丙丁戊戌等多级。而我们说的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其实就是指医疗事故发生死亡的情况。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3.4k字,预估阅读时间12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09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范围是怎样的
一键咨询
  •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4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57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76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16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86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832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18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42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2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18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6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4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64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35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75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范围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范围问题带来帮助。
10w+浏览
医疗纠纷
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范围是怎样的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范围是怎样的
医疗人身侵权损害的赔偿标准有两种:一种是医疗事故条例规定的赔偿标准,但此规定只适用于构成医疗事故的医患纠纷;第二种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及人身损害精神损害赔偿等相关司法解释所规定的赔偿标准,适用于医疗事故等特殊案件外的所有人身侵权损害赔偿案件。
具体赔偿范围: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此外,受害者还可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法律、行政法规对精神损害赔偿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对于超过确定的护理期限、辅助器具费给付年限或者残疾赔偿金给付年限和医疗费用不足、被抚养人生活费确需增加等情形,受害者还可以再次向人民。
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范围是怎样的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范围是怎样的
医疗人身侵权损害的赔偿标准有两种:一种是医疗事故条例规定的赔偿标准,但此规定只适用于构成医疗事故的医患纠纷;第二种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及人身损害精神损害赔偿等相关司法解释所规定的赔偿标准,适用于医疗事故等特殊案件外的所有人身侵权损害赔偿案件。
具体赔偿范围: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此外,受害者还可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法律、行政法规对精神损害赔偿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对于超过确定的护理期限、辅助器具费给付年限或者残疾赔偿金给付年限和医疗费用不足、被抚养人生活费确需增加等情形,受害者还可以再次向人民。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范围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范围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10w+浏览
医疗纠纷
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范围是如何的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范围是怎样的
医疗人身侵权损害的赔偿标准有两种:一种是医疗事故条例规定的赔偿标准,但此规定只适用于构成医疗事故的医患纠纷;第二种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及人身损害精神损害赔偿等相关司法解释所规定的赔偿标准,适用于医疗事故等特殊案件外的所有人身侵权损害赔偿案件。
具体赔偿范围: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此外,受害者还可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法律、行政法规对精神损害赔偿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对于超过确定的护理期限、辅助器具费给付年限或者残疾赔偿金给付年限和医疗费用不足、被抚养人生活费确需增加等情形,受害者还可以再次向人民。
快速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当前3090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范围是怎么的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范围是怎么的问题解答如下, 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范围是怎样的
医疗人身侵权损害的赔偿标准有两种:一种是医疗事故条例规定的赔偿标准,但此规定只适用于构成医疗事故的医患纠纷;第二种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及人身损害精神损害赔偿等相关司法解释所规定的赔偿标准,适用于医疗事故等特殊案件外的所有人身侵权损害赔偿案件。
具体赔偿范围: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此外,受害者还可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法律、行政法规对精神损害赔偿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对于超过确定的护理期限、辅助器具费给付年限或者残疾赔偿金给付年限和医疗费用不足、被抚养人生活费确需增加等情形,受害者还可以再次向人民。
我朋友的男朋友是一名医生,工作的时候被病人弄伤了,医生自己遭遇医疗损害赔偿范围是什么
[律师回复] 依照《条例》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医疗费;
2、误工费;
3、陪护费;
4、住院伙食补助费;
5、残疾生活补助费;
6、残疾用具费;
7、丧葬费;
8、被扶养人生活费;
9、交通费;
10、住宿费;
1
1、精神损害抚慰金;
1
2、鉴定费。笔者认为,对上述因医疗事故而产生的损失,其赔偿标准应首先适用《条例》、《通知》的规定,《条例》、《通知》没有规定的,则可比照《解释》的规定予以赔偿。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范围具体规定
(一)医疗费
《条例》第50条第(1)项规定:“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与《解释》第十九条比较,这里的“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具有特殊性。在审查医疗事故而产生的医疗费凭据时,应将医疗事故而产生的医疗费与患者因治疗原发病所应支付的医疗费用分开,对患者原发病治疗的费用应不予赔偿。“基本医疗费”系指满足患者普通的、一般性的治疗所需费用,而不能享受特殊的治疗。如住高级病房、使用进口或贵重药物等。
审判实践中有人提出,医疗事故发生后,患者应就近治疗,需转院治疗时,应经原就诊医院同意。还有人认为,患者门诊治疗费用,一般不应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lt;民法通则gt; 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简称《意见》)第144条规定,“医药治疗费的赔偿,一般应以所在地治疗医院的诊断证明和医药费、住院费的单据为凭,应经医务部门批准而未获批准擅自另找医院治疗的费用,一般不予赔偿。”笔者认为,在审判实践中对此不应过分苛求,应根据案件综合情况予以认定。一方面,患者有权根据病情和医疗机构治疗水平、技术条件、服务质量、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等具体情形选择就医医院。如一味硬性以“就近就地”进行限制,则剥夺了患者的选择权。医患关系中,患者处于弱势地位,医院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往往不同意患者转院,实际上可能导致患者的利益再次受到侵害。另外关于门诊治疗费用的问题,有时患者因受经济条件限制,本应住院治疗但因无钱住院只好到门诊就医治疗,如对门诊费用不支持,显然有违公平原则。另一方面,为防止少数患者有意扩大医疗费用的支出,法院对患者提供的医疗费证据,应当认真审查。如受害人用药、转院是否合理,总体花费与病情是否相符,用药与医疗事故发生的费用是否相关,门诊费用是否系因医疗事故而发生的支出等等,并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综合予以确认。
《条例》第50条第(1)项对医疗费的规定不尽完善,只提到“凭据支付”,未提及“病历和诊断证明”,这是该条的缺陷。对此,可参照《解释》第十九条规定处理。
按照《条例》第52条的规定,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费用,实行一次性结算。患者主张后续治疗费的,应当要求患者举证,举不出证据,则对其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患者不能另行主张。一般应以法院委托的鉴定机构所作的鉴定结论来确定患者的后续治疗费用。对个别医生或有些医疗机构出具的后续治疗费的证明,应进行认真审查。
(二)误工费
《条例》第50条第
(二)项规定:“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审判实践中,对误工时间的认定,有不同做法。如有的法院以患者住院的天数来确认,有的法院以从患者入院之日至伤残鉴定结论之日的时间来确定,有的法院以从患者入院之日至实际伤残之日的时间来确定,等等。笔者认为,误工时间应从医疗事故发生之日起算至作出伤残鉴定结论的前一日。这是因为,患者入院之日,是因其本身患病而入院治疗,并非医方的侵害行为而引起其误工,故不宜以入院之日起算,只有从医疗事故发生之日,即医疗行为引起侵害事实发生时,才造成患者误工。故误工起算时间以医疗事故发生之日为宜。终止之日宜定为作出伤残鉴定结论的前一日,因为在伤残鉴定结论之后,对患者可赔偿残疾生活补助费。对于患者没有申请伤残鉴定,或没有伤残的医疗事故赔偿,其误工费如何计算?起算时间应仍为医疗事故发生之日,终止之日则以患者实际住院天数,或以医院出具的患者出院后需休息的时间来确定。
这里的“上一年度”是指医疗事故发生时的上一年度?或是作出伤残鉴定结论的上一年度?或是伤残实际发生的上一年度?审判实践中对此认识不一。笔者认为,这里的“上一年度”可参照《解释》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即是指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年度,这是因为,
1、《证据规则》第42条规定,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依据上述规定,一审举证的最后期限为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故确定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的上一年度,与证据规则的司法解释保持一致。
2、由于误工费属受害人的实际损失,为尽量弥补患者的损失,将时间定为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的上一年度适宜。因为这一时间点最接近对受害人的损失,通常对受害人较为有利。
这里的“职工年平均工资”,笔者认为,应当参照《解释》第三十五条规定,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的有关统计数据确定。如果是农村居民或农民进城打工人员,则以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计算;如果是承包经营户或个体工商户,由于我国目前对承包经营户或个体工商户管理不完善,绝大部分没有照章纳税,无法知道其收入实际是多少,其提供的证据往往有很大的虚假程度,因而可参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上一年度农村居民或城镇居民人均年纯收入计算。
固定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及国家规定的补贴、津贴,但不包括特殊工种的补助费。一般体现为有固定工作的人员,患者只要提供供职单位的证明即可。但有些患者受到损害后,其供职单位并不扣发或部分扣发工资,对这部分患者而言,前者不存在误工损失,后者只存在部分误工损失,如同样对其进行误工费赔偿,势必使其获得法外利益。这种情况下,是否应当赔偿,值得商榷。笔者认为,如患者供职单位并未扣减工资,其误工损失一般不应赔偿,以避免重复赔偿。
患者无劳动收入而要求赔偿误工费的,应不予支持,如离、退休人员受损后,照样领取离、退休金。农村已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如七十岁的老年人,一般不再从事农业劳动。但如果受害人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因受害确实无法从事家务劳动,造成其他家庭成员负担加重的,可酌情予以经济补偿。
(三)陪护费
《条例》第五十条第
(四)项规定,“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该条规定,陪护的期限已明确规定是指住院期间。也即审判实践中常常确认的住院天数。护理费的标准,可按前述误工费的标准计算。但该条对陪护人数未作出具体规定,笔者认为,原则上以一人为宜,但医疗机构建议需二人或二人以上护理的,护理人数可确定为二人,但不宜超过二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解释》与《条例》对护理期限的规定是不同的。《解释》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能力时止,最长年限可达二十年。
(四)住院伙食补助费
《条例》第五十条第
(三)项规定:“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一般来讲,患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费支出要超出在家中生活的标准,故对其超出部分给予适当补助是必要的。这里的补助对象仅仅是住院的患者。没有住院的患者,则不存在住院伙食补助费。照顾住院患者的陪护人员也不应给予住院伙食补助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的期限是指患者住院的天数。住院伙食补助费标准是指事故发生地的省一级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
(五)残疾生活补助费
残疾生活补助费,系对患者因伤残而导致收益减少,生活质量降低而给予患者必要的救助所支出的费用。《条例》第五十条第
(五)项规定,“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该条规定与《解释》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有所不同。按《解释》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是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最长年限为20年。而本条规定是按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最长年限为30年。本条中的“定残之月”,有人理解为患者实际伤残之月,有人认为是伤残鉴定结论作出之月。笔者认为,后一种意见可取。因为患者至医疗事故发生之日至伤残鉴定结论作出之月的前一日,已计算了误工费。如从患者实际伤残之日计算,则有可能重复受偿,对实际伤残之月,审判时,往往很难判断。因而将伤残鉴定之月确定为定残之月为宜。定残之月确定后,赔偿适用的标准则按定残之月时,医疗事故发生地省级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或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的标准予以计算。另外,按照卫生部于2002年8月16日发布的《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的规定,医疗事故一级乙等至三级戊等对应伤残等级一至十级。患者依上述规定,主张以医疗事故等级确定其伤残等级的,则以医疗事故等级鉴定作出之日确定为定残之月。如医方对此有异议,由医方负举证责任,申请伤残鉴定,如伤残鉴定等级与医疗事故等级相对应的,则仍以医疗事故鉴定作出之日确定定残之月,如不相对应,则以伤残鉴定作出之日为定残之月。
这里的“最长赔偿30年”,“不超过15年”,“不超过5年”。有人认为,这是赋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可根据案件实际情况,综合确定。但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也要有一定依据。笔者认为,可参照《解释》第二十五条的规定确定,即赔偿年限可依据患者伤残等级,以规定的最长年限乘以伤残系数予以确定,较为科学、合理。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特殊情况下,法官根据案件实际情况的需要,突破上述计算标准而行使自由裁量权。
(六)残疾用具费
《条例》第五十条第
(六)项规定:“残疾用具费,因伤残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的费用计算。”
残疾辅助功能器具,是因患者致残,为补偿其遭受创伤的肢体或器官功能,辅助其实现生活自理或为适当改善残疾者生活质量而购买、配置的生活自助器具。如瘫痪后购买的轮椅,截肢后购买的假肢,失明后安装的义眼,听力减弱购买的助听器等等。
该条规定应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医疗机构证明患者需要配置;二是配置的费用。该证明由患者负举证责任,缺少其中一个要件,均系举证不能,对其请求可不予支持。司法实践中,有人认为,只要患者提出残疾用具费,就按有关标准计算予以赔偿,这是欠妥的。
“普及型”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很难准确界定。有人认为,国产的就是普及型。但全国各地生产残疾辅助器具的厂家很多,他们根据成本效益,计算确定其产品定价,因此彼此差别很大,对那种笼统地认为国产的就是普及型的观点,笔者持否定态度。认定“普及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需有医疗机构明确配置何种残疾用具相关费用的证明。
2、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应赔偿的残疾辅助器具费。这里的“普通”,是指非享受型、豪华型的残疾器具。这里的“适用”,一是指确实能起到功能补偿作用,有助于恢复生活自理,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二是指符合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不具有稳定性或不符合安全性要求的,则不适用;三是指所配置的残疾用具的价位适中,既不是昂贵的,也不是廉价的。
由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实行一次性结算,故笔者认为,残疾用具费以赔偿首次配置费用为原则,对患者以后需要更换的费用,一般不予支持。这是因为配置残疾辅助用具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前述残疾赔偿金包含有这方面的功能,如果再给予全额赔偿残疾用具费,就有重复赔偿之嫌。另外,如果该项费用赔偿标准掌握不适当,就有导致赔偿数额严重失衡的可能。如有的伤残等级重,总的赔偿费用偏低,而有的伤残等级较轻,赔偿的费用却较高,其结果就使人们完全有理由怀疑将残疾辅助器具纳入赔偿范围的合理性。考虑首次配置费用,仅是抚慰性的赔偿,给患者以安慰及心理适应过程。
(七)丧葬费
《条例》第五十条第
(七)项规定:“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而《解释》第二十七对丧葬费的规定为,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6个月总额计算。二者规定的赔偿标准不一样。笔者认为,如是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则应按《条例》规定执行,执行的时间标准为患者死亡的当年,按医疗事故发生地省级民政部门规定的丧葬补助标准计算。不管其职业、身份、工作、性别、年龄等情况有何不同,也不管其生前是生活在农村或城镇,在支付丧葬费时,没有任何差异,均适用统一标准予以确定。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
《条例》第五十条第
(八)项规定:“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已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该条明确规定,“以其户籍所在地或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户籍所在地、或居所地登记一般在县(市)、区公安机关,故应采用县(市)、区级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关于赔偿标准,以患者作出伤残鉴定之月正在适用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扶养人有多人的,应当扣减其他扶养人对被扶养人所承担的份额。
关于被扶养人范围。该条规定中的“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不同理解。有人认为,是指患者实际丧失劳动能力前,有人认为是指作出伤残鉴定结论之前。笔者认为,应以伤残鉴定作出之日为界限。如肖某诉某妇幼保健院医疗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一案,肖某2003年9月住院生产时发生医疗事故,2004年4月30日收养一子,并在民政部门依法办理收养登记,2004年11月10日作出伤残等级鉴定。法院认定肖某收养之子是在其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人。假如,肖某是在伤残鉴定之后收养,则该养子不能列入被扶养人范围。该条规定中的“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是指患者根据法律规定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具体有以下三种情形:一类是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解释》中规定是不满十八周岁);一类是虽已年满十六周岁,但属于无劳动能力人;一类是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人提出,能否确定胎儿的份额?在继承法中,有关于胎儿继承权利的规定,但由于人身损害赔偿和继承是二个不同的法律关系,我国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对胎儿是否享有民事权利,无明确规定,因而在司法实践中作法不一,有的法院认为应该赔偿,有的法院认为不应赔偿。按照梁慧星教授的利益平衡的理论,对胎儿的份额应予赔偿,笔者赞同这种观点。有人提出,出嫁女是否对其已年满六十周岁的父母负有赡养义务。笔者认为,子女对其父母均具有赡养义务,这是法定义务,不因其出嫁而免除其赡养父母的义务,因而其主张被扶养人生活费的,应当予以支持。
由于患者伤残等级的不同,其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被扶养人生活费也应依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而有所不同。司法实践中,有人提出,赔偿被扶养人生活费,也应当依据患者伤残等级系数予以确定。笔者同意这种观点。《解释》中第二十八条采纳了这种观点。由于《条例》对此未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可参照《解释》的规定执行。
(九)交通费
《条例》第五十条第
(九)项规定:“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结合《条例》第五十一条的规定,笔者认为,包括对参加医疗事故处理的患者近亲属,或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参加丧葬活动的患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所需交通费,上述费用均应予以赔偿,但人数不得超过二人。“凭据支付”中的 “据”,是指正式票据,如汽车票、船票、火车票、出租汽车票等等,均属正式票据。“实际必需交通费用”,一般情况下,乘车的交通工具以普通公共汽车和火车座位票为主,特殊情况下,可以乘救护车、出租车、火车硬卧等,但患者必须注明乘坐的合理性。法院在审查是否为“必需”时,应审查正式票据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是否相吻合,对不吻合的部分,应予剔除。此费用宜从严把握,不宜放宽条件。
(十)住宿费
《条例》第五十条第
(十)项规定:“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该条标准可参考前述住院伙食补助费的论述,在此不再重述。但依《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对患者近亲属在处理医疗事故时而必需的住宿费,也属赔偿范围,但赔偿限额以不得超过二人为限。
(十
一)精神损害抚慰金
公民的身体健康权遭受侵害并导致严重后果的,受害人除有权请求赔偿实际损失外,还可请求赔偿精神损失。《条例》第五十条第(十
一)项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该条规定,比《解释》第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规定更为具体,计算标准更为明确。但该条规定中,对赔偿标准计算的时间不明确,笔者认为,对造成患者死亡的,按患者死亡当年的省级统计标准计算;造成患者残疾的,按照伤残鉴定结论作出之月的当年省级统计标准计算。值得注意的是,《条例》中对死亡补偿费未作规定,只是在精神损害抚慰金中,对造成患者死亡的予以精神损失赔偿。但《解释》明确规定,死亡补偿费属受害者物质损失,不属精神损失。是否应当赔偿患者死亡补偿费,笔者认为,《条例》中虽然没有规定,但为了防止因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与残疾赔偿数额过于悬殊,可比照《解释》的规定予以赔偿,这符合公平原则。同样是死亡的后果,在其他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予以赔偿,在医疗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不予赔偿,显然有失公平。
(十
二)鉴定费
鉴定费在《条例》中未明确规定,但此费用是患者的实际支出,属患者损失的范围,医方应当赔偿。鉴定费用的确定,以鉴定机构收取鉴定费用的收据为凭,予以认定。
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范围是怎么样的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范围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范围是怎样的
医疗人身侵权损害的赔偿标准有两种:一种是医疗事故条例规定的赔偿标准,但此规定只适用于构成医疗事故的医患纠纷;第二种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及人身损害精神损害赔偿等相关司法解释所规定的赔偿标准,适用于医疗事故等特殊案件外的所有人身侵权损害赔偿案件。
具体赔偿范围: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此外,受害者还可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法律、行政法规对精神损害赔偿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对于超过确定的护理期限、辅助器具费给付年限或者残疾赔偿金给付年限和医疗费用不足、被抚养人生活费确需增加等情形,受害者还可以再次向人民。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09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医疗损害赔偿范围有哪些
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医疗损害赔偿范围有哪些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10w+浏览
医疗纠纷
医疗损害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哪些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医疗损害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哪些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法(2003)20号]精神,人民在处理因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时应当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依据; 因医疗事故造成就诊人死亡、残疾或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时,请求医疗单位承担赔偿责任。此时,应赔偿就诊人的履行利益,即通过赔偿使受害人在财产上恢复到若医疗单位法人合理、谨慎地履行其医疗义务后所能达到的状态。赔偿范围主要包括: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五)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六)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七)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 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 60周岁以上的, 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九)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十)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十
一)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参加医疗事故处理的患者近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有关规定计算,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
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的,参加丧葬活动的患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有关规定计算,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
快速解决“其他”问题
当前3090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医疗损害的赔偿范围主要包含哪些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医疗损害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哪些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法(2003)20号]精神,人民在处理因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时应当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依据; 因医疗事故造成就诊人死亡、残疾或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时,请求医疗单位承担赔偿责任。此时,应赔偿就诊人的履行利益,即通过赔偿使受害人在财产上恢复到若医疗单位法人合理、谨慎地履行其医疗义务后所能达到的状态。赔偿范围主要包括: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 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五)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六)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七)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 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 60周岁以上的, 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九)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十)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十
一)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参加医疗事故处理的患者近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有关规定计算,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
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的,参加丧葬活动的患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有关规定计算,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
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范围是该怎样的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范围是该怎样的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范围是怎样的
医疗人身侵权损害的赔偿标准有两种:一种是医疗事故条例规定的赔偿标准,但此规定只适用于构成医疗事故的医患纠纷;第二种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及人身损害精神损害赔偿等相关司法解释所规定的赔偿标准,适用于医疗事故等特殊案件外的所有人身侵权损害赔偿案件。
具体赔偿范围: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此外,受害者还可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法律、行政法规对精神损害赔偿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对于超过确定的护理期限、辅助器具费给付年限或者残疾赔偿金给付年限和医疗费用不足、被抚养人生活费确需增加等情形,受害者还可以再次向人民。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医疗事故医疗损害赔偿范围有哪些
1、医疗费;2、误工费;3、陪护费;4、住院伙食补助费;5、残疾生活补助费;6、残疾用具费;7、丧葬费;8、被扶养人生活费;9、交通费;10、住宿费;11、精神损害抚慰金;12、鉴定费。
10w+浏览
医疗纠纷
医疗事故损害的赔偿范围包括哪些呢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医疗损害可以分为受害人死亡(生命权被侵害)以及受伤(健康权被侵害)两种情形,因此在确定医疗损害赔偿范围时,亦要从这两种情形加以分析。那么,医疗事故损害的赔偿范围有哪些呢?根据《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的赔偿需要适用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医疗事故损害的赔偿范围有哪些呢
医疗损害可以分为受害人死亡(生命权被侵害)以及受伤(健康权被侵害)两种情形,因此在确定医疗损害赔偿范围时,亦要从这两种情形加以分析。《侵权责任法》出台之前,在立法、司法解释和民事司法判决中,多以赔偿直接损失为限,即原则上只适用于对财产的侵害和经济利益的侵害。根据《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的赔偿需要适用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一)病患生命权被侵害时的赔偿请求范围
人的生命作为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基本标志,如康德所言,世界上没有类似的生命,也不能在生命之间进行比较、人的生命没什么法定的替换品或代替物。生命权是一项以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它的基本内容是维护人的生命活动延续。生命权一旦被侵害,即受害人人格终了,也就无法亲自行使基于生命被侵害而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所以,此时相关的损害赔偿应包括:
1、为受害人支付殡葬费之人的赔偿请求
受害人死亡,殡葬费的支出,即为因生命权被侵害而发生的必要的支出,由损害行为实施人加以承担是毫无异议的。至于殡葬费请求人与受害人的关系,笔者认为,是超出法律干预的范围的,即无论受害人与殡葬费请求人的关系怎样,侵权行为实施人都应承担部分费用。
2、受害人对之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的赔偿请求
在总结我国立法与司法经验的基础之上参考国外法律实践,《侵权责任法》规定侵害他人并造成死亡后果的,不仅应当赔偿一般人身损害赔偿范围之费用,如医疗费、护理费以及交通费等,而且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一,丧葬费是指侵权人侵害他人生命权并且致人死亡时所产生的丧葬费用的金钱赔偿。就被侵害的死者来讲,其近亲属要对死者进行安葬,自然产生了丧葬费的支出。如:组织遗体告别仪式所需的租用场地的费用,为死者整理遗容、安排遗体冷藏、火化、骨灰寄存等费用;为死者购买棺木、墓地等安葬死者的费用。至于具体数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此有规定。

二,死亡赔偿金是指赔偿责任人对被侵权人死亡这一损害结果支付的金钱赔偿。死亡赔偿金不属于精神损害赔偿,因其所需的个人生命的代价,故属于财产性质的赔偿。但是关于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数额的标准,即《解释》第29条的规定却一直为人所诟病,因其有同价不同命的嫌疑。纵观国外的法律经验,多数国家的人身损害死亡赔偿金的确定主要由法官在司法实践中根据具体案情自由裁量,没有在法律中作出明确的赔偿标准。有鉴于此,《侵权责任法》并未对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做出明确的区别对待的规定,从而为立法和新的司法解释的出台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留下了空间。
3、受害人之近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
我国法律认为死者近亲属享有精神损害的赔偿请求权,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诉。这和其它多数国家的观点是相通的,多数国家的法律通常都作此类似规定,认为个人生命的被侵害会给其近亲属带来极端的精神痛苦,因此死者的近亲属依法应当享有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故死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均可根据《解释》之规定向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诉。
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客体范围主要包括:

一,人格权。按照现行法律列举的人格权,其可被分为一般人格权与具体人格权两个种类,而后者包括物质型人格权与精神型人格权两个子类。

二,人格利益。考察现行的民事立法可以发现,民法的保护对象不仅仅只是民事权利。人格权利固然是侵权行为法领域保护的重心,尽管人格利益并未上升为权利,然鉴于其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故实有必要赋予其法律的保护。

三,特定的身份权。因身份权遭受侵害而造成受害人精神痛苦的非财产上损失后果的情况并不鲜见,就当前司法实践看,应属监护权遭受侵害之情形为最。
(二)病患健康权被侵害时的赔偿范围
健康权是自然人以其完整的身体外部组织及健全的身体内部生理机能,保持身体生理机能正常运作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人格权。该种权利被侵害,很容易导致受害人劳动能力的丧失,给受害人及其近亲属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因此,损害赔偿请求权应包括:
1、受害人本人提起的损害赔偿请求范围
每个受害人健康时,其劳动能力的体现是不同的,乃至于是相差迥异的。因此在计算劳动能力的赔偿数额方面,亦不能片面地以一时、一地、一人的情况笼括全局,而应针对具体受害人所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等诸多因素综合考量,做到全面、客观、公平。
2、近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范围
在侵权责任法领域中,受害人近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国目前的立法并不支持受害人近亲属享有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的权利。笔者认为该点取向并不合理,有待进一步完善,赋予受害人近亲属一定限度内的主张损害赔偿的权利。根据民事法律领域的公平原则,尽管受害人近亲属受到的是间接的精神损害,但却因此不令其享有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显然是不合理的,况且在通常情况下,近亲属基于与受害人的特定亲属身份关系,在受害人健康权受到侵害时,甚至会受到更大程度的精神损害。
快速解决“医疗纠纷”问题
当前3090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是什么
[律师回复] 对于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是什么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根据《解释》的相关规定,对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患者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以及名誉权遭受 侵害的,可以向人民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解释》 第1条规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侵害,向人民法侵权责任法研究 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依据此规定,在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中,对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以及名誉权实施的侵害行为,受害人及其亲属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生命权是指自然人的生命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其主要的 内容是维护生命安全。健康权是与生命相互衔接的权利, 是在生命安全有保证的前提下,用以维护自身生理机能的应有状态,不受他人非法侵害的权利。身体权是以自然人的物质机体及其组成部分为客体而存在的人身权。医师 在进行诊疗行为的过程中,因违反注意义务,造成患者人身伤残或死亡的,就属于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受害人本人及其亲属在请求赔偿各种医疗费用的同时,可以请求医疗机构赔偿精神损害。此外,《民法通则》第10条规定了公民的名誉权、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名誉权是自然人就其获得的品德和社会评价不被他人侵害的权利。
(二)患者因医疗损害行为导致死亡或者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遗体遭受侵害,其近亲属因此而遭受精神痛苦的,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体现了《解释》第3条关于侵害 死者的特定人格利益的规定,明确了在医疗事故损害赔 偿中其近亲属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依据《民法通则》第9条的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而自然人死亡后基于近亲属间特定的身份关系,其人格要素仍然对其遗属及其活着的配偶、父母、子女 其他近亲属发生影响,并构成精神利益的重要内容。在医患关系中,对死者的人格或遗体实施的侵害,实际上是对其活着的配偶等近亲属精神利益和人格尊严的直接侵害,其损害后果表现为死者近亲属遭受感情创伤、精神 痛苦、甚至人格贬损。对此,《解释》明确规定,由侵权人即医疗机构承担赔偿受害人近亲属精神损害的责任。
医疗事故损害的赔偿范围包含什么呢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医疗损害可以分为受害人死亡(生命权被侵害)以及受伤(健康权被侵害)两种情形,因此在确定医疗损害赔偿范围时,亦要从这两种情形加以分析。那么,医疗事故损害的赔偿范围有哪些呢?根据《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的赔偿需要适用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医疗事故损害的赔偿范围有哪些呢
医疗损害可以分为受害人死亡(生命权被侵害)以及受伤(健康权被侵害)两种情形,因此在确定医疗损害赔偿范围时,亦要从这两种情形加以分析。《侵权责任法》出台之前,在立法、司法解释和民事司法判决中,多以赔偿直接损失为限,即原则上只适用于对财产的侵害和经济利益的侵害。根据《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的赔偿需要适用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一)病患生命权被侵害时的赔偿请求范围
人的生命作为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基本标志,如康德所言,世界上没有类似的生命,也不能在生命之间进行比较、人的生命没什么法定的替换品或代替物。生命权是一项以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它的基本内容是维护人的生命活动延续。生命权一旦被侵害,即受害人人格终了,也就无法亲自行使基于生命被侵害而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所以,此时相关的损害赔偿应包括:
1、为受害人支付殡葬费之人的赔偿请求
受害人死亡,殡葬费的支出,即为因生命权被侵害而发生的必要的支出,由损害行为实施人加以承担是毫无异议的。至于殡葬费请求人与受害人的关系,笔者认为,是超出法律干预的范围的,即无论受害人与殡葬费请求人的关系怎样,侵权行为实施人都应承担部分费用。
2、受害人对之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的赔偿请求
在总结我国立法与司法经验的基础之上参考国外法律实践,《侵权责任法》规定侵害他人并造成死亡后果的,不仅应当赔偿一般人身损害赔偿范围之费用,如医疗费、护理费以及交通费等,而且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一,丧葬费是指侵权人侵害他人生命权并且致人死亡时所产生的丧葬费用的金钱赔偿。就被侵害的死者来讲,其近亲属要对死者进行安葬,自然产生了丧葬费的支出。如:组织遗体告别仪式所需的租用场地的费用,为死者整理遗容、安排遗体冷藏、火化、骨灰寄存等费用;为死者购买棺木、墓地等安葬死者的费用。至于具体数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此有规定。

二,死亡赔偿金是指赔偿责任人对被侵权人死亡这一损害结果支付的金钱赔偿。死亡赔偿金不属于精神损害赔偿,因其所需的个人生命的代价,故属于财产性质的赔偿。但是关于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数额的标准,即《解释》第29条的规定却一直为人所诟病,因其有同价不同命的嫌疑。纵观国外的法律经验,多数国家的人身损害死亡赔偿金的确定主要由法官在司法实践中根据具体案情自由裁量,没有在法律中作出明确的赔偿标准。有鉴于此,《侵权责任法》并未对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做出明确的区别对待的规定,从而为立法和新的司法解释的出台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留下了空间。
3、受害人之近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
我国法律认为死者近亲属享有精神损害的赔偿请求权,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诉。这和其它多数国家的观点是相通的,多数国家的法律通常都作此类似规定,认为个人生命的被侵害会给其近亲属带来极端的精神痛苦,因此死者的近亲属依法应当享有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故死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均可根据《解释》之规定向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诉。
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客体范围主要包括:

一,人格权。按照现行法律列举的人格权,其可被分为一般人格权与具体人格权两个种类,而后者包括物质型人格权与精神型人格权两个子类。

二,人格利益。考察现行的民事立法可以发现,民法的保护对象不仅仅只是民事权利。人格权利固然是侵权行为法领域保护的重心,尽管人格利益并未上升为权利,然鉴于其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故实有必要赋予其法律的保护。

三,特定的身份权。因身份权遭受侵害而造成受害人精神痛苦的非财产上损失后果的情况并不鲜见,就当前司法实践看,应属监护权遭受侵害之情形为最。
(二)病患健康权被侵害时的赔偿范围
健康权是自然人以其完整的身体外部组织及健全的身体内部生理机能,保持身体生理机能正常运作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人格权。该种权利被侵害,很容易导致受害人劳动能力的丧失,给受害人及其近亲属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因此,损害赔偿请求权应包括:
1、受害人本人提起的损害赔偿请求范围
每个受害人健康时,其劳动能力的体现是不同的,乃至于是相差迥异的。因此在计算劳动能力的赔偿数额方面,亦不能片面地以一时、一地、一人的情况笼括全局,而应针对具体受害人所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等诸多因素综合考量,做到全面、客观、公平。
2、近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范围
在侵权责任法领域中,受害人近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国目前的立法并不支持受害人近亲属享有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的权利。笔者认为该点取向并不合理,有待进一步完善,赋予受害人近亲属一定限度内的主张损害赔偿的权利。根据民事法律领域的公平原则,尽管受害人近亲属受到的是间接的精神损害,但却因此不令其享有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显然是不合理的,况且在通常情况下,近亲属基于与受害人的特定亲属身份关系,在受害人健康权受到侵害时,甚至会受到更大程度的精神损害。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09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医疗损害如何计算赔偿范围?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医疗损害如何计算赔偿范围?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0w+浏览
医疗纠纷
医疗事故和人身损害赔偿的赔偿范围
[律师回复] 解答如下, 医疗事故与人身损害赔偿的关系我们常常听到有患者说:“我不和医院打医疗事故官司,这太难了,我要去直接人身损害赔偿”。那么两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人身损害赔偿”的意思是当人身体受到伤害时,可以要求伤害他的人赔偿自己因此而遭受的损失,比如医疗费、与人身的关系我们常常听到有患者说:“我不和医院打医疗事故官司,这太难了,我要去直接人身损害赔偿”。那么两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人身损害赔偿”的意思是当人身体受到伤害时,可以要求伤害他的人赔偿自己因此而遭受的损失,比如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等。对的处理,法律有一个统一的原则---《民法通则》。同时根据受伤原因不同,法律还有一些单独的具体规定。比如处理交通事故的《交通安全法》;处理工伤事故的《工伤保险条例》。而医疗事故也是这样,在遵守《民法通则》的原则的同时,还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来规定一些细节。那么为什么会有人提出“不打医疗事故官司,要按人身损害赔偿”呢这要先了解一下我国对于医疗事故处理的历史。在现在施行的2002年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前,我国一直在适用1987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这部法规由于历史原因,对医院有很多保护。比如医疗事故不能去,只能由卫生局组织鉴定和处理;并且也没有赔偿,只有象征性的补偿;甚至医院即便有过错只要患者没有严重残疾那么连补偿也没有等等。由于它存在这些不合理的问题,在人民处理案件时陆续颁布了一些司法解释,进行了一些变通。对于医疗事故案件,患者可以按照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直接到,不再细分是不是医疗事故,而是按照人身损害赔偿的原则来判决。这样一来处理程序简单、认定责任容易,赔偿多。这就使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同样的事按照“医疗事故”来处理和按照“人身损害赔偿”诉讼,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2002年废止了《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并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这部条例对此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它与《民法通则》的原则已经完全一致。患者可以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自己选择处理的方式,及时公正的解决问题。
四、医疗事故的分级与分责现在医疗事故按照患者身体受伤害的程度被分为四级,一级到包括造成患者死亡及不同程度残疾和功能障碍的;四级是指没有造成患者残疾,但有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2002年前,现在的四级医疗事故不包括在医疗事故的范围内,而是被归为“医疗差错”。此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还有两个与此相关的大的变化,一个是将各级医疗事故与和一般的人身损害赔偿的伤残等级对应,使得两者的赔偿趋于统一。比如被分为甲、乙、丙、丁四等,对应二级、、四级、五级四个伤残等级。另一个就是“分责”。什么是分责简单的说,一起事故的发生可能不是医院单方的责任,可能还有患者的责任或者其它客观因素的影响,医疗事故在认定时按照医院过错的大小,认定医院是全部责任、主要责任,还是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或轻微责任。这也直接影响医院最终支付的经济赔偿金额。
五、发生了医疗事故,医院都可能要承担哪些责任对于医院来说发生了医疗事故首先面对的是“民事赔偿责任”,简单的说是要“赔钱”。现在一些医疗事故的赔偿金额是很高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对大多数医院来说都是难以负担的。此外,作为政府的管理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还要对医院和医务人员进行处罚。包括罚款、停业整顿、甚至吊销执业许可证等等。对于严重的医疗事故,还有可能触犯刑律,追究刑事责任。近几年也已经有了这样的案例。
六、怎么知道一起医疗事故要赔偿多少钱现在医疗事故的赔偿金额与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赔偿金额差距已经很小了,在计算时有一些很详细的标准,但作为医院只需要记住这些原则就够了:
一、任何级别的医疗事故都涉及一些实际支出,比如医疗费、患者本人的误工费、护理人的陪护费、患者本人的伙食补助费、患者本人及护理人交通费;家属参与事故处理的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这些费用都发生事故处理之前,一般按照票据核算。
二、造成残疾的,还要支付患者本人的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及被扶养人生活费,这些是对患者以后必然会发生的收入、减少精神痛苦等损失的提前补偿,按一定的公式计算;
三、这些是对于造成患者死亡的,还要支付被人生活费、丧葬费和精神抚慰金,这些是对因患者死亡而给其亲属造成的精神痛苦及经济损失的补偿,同样按照一定公式计算。这些总数计算好后,需要再按照医院的责任程度来乘以一个系数,比如一起事故所有赔偿项目相加是10万元,医院如果承担主要责任,换算系数是75%,那么就是医院就需要赔偿7.5万元,其余由患者自己负担。
快速解决“医疗纠纷”问题
当前3090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医疗事故损害的赔偿范围包含哪些呢
[律师回复] 对于医疗事故损害的赔偿范围包含哪些呢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医疗损害可以分为受害人死亡(生命权被侵害)以及受伤(健康权被侵害)两种情形,因此在确定医疗损害赔偿范围时,亦要从这两种情形加以分析。那么,医疗事故损害的赔偿范围有哪些呢?根据《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的赔偿需要适用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医疗事故损害的赔偿范围有哪些呢
医疗损害可以分为受害人死亡(生命权被侵害)以及受伤(健康权被侵害)两种情形,因此在确定医疗损害赔偿范围时,亦要从这两种情形加以分析。《侵权责任法》出台之前,在立法、司法解释和民事司法判决中,多以赔偿直接损失为限,即原则上只适用于对财产的侵害和经济利益的侵害。根据《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的赔偿需要适用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一)病患生命权被侵害时的赔偿请求范围
人的生命作为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基本标志,如康德所言,世界上没有类似的生命,也不能在生命之间进行比较、人的生命没什么法定的替换品或代替物。生命权是一项以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它的基本内容是维护人的生命活动延续。生命权一旦被侵害,即受害人人格终了,也就无法亲自行使基于生命被侵害而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所以,此时相关的损害赔偿应包括:
1、为受害人支付殡葬费之人的赔偿请求
受害人死亡,殡葬费的支出,即为因生命权被侵害而发生的必要的支出,由损害行为实施人加以承担是毫无异议的。至于殡葬费请求人与受害人的关系,笔者认为,是超出法律干预的范围的,即无论受害人与殡葬费请求人的关系怎样,侵权行为实施人都应承担部分费用。
2、受害人对之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的赔偿请求
在总结我国立法与司法经验的基础之上参考国外法律实践,《侵权责任法》规定侵害他人并造成死亡后果的,不仅应当赔偿一般人身损害赔偿范围之费用,如医疗费、护理费以及交通费等,而且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一,丧葬费是指侵权人侵害他人生命权并且致人死亡时所产生的丧葬费用的金钱赔偿。就被侵害的死者来讲,其近亲属要对死者进行安葬,自然产生了丧葬费的支出。如:组织遗体告别仪式所需的租用场地的费用,为死者整理遗容、安排遗体冷藏、火化、骨灰寄存等费用;为死者购买棺木、墓地等安葬死者的费用。至于具体数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此有规定。

二,死亡赔偿金是指赔偿责任人对被侵权人死亡这一损害结果支付的金钱赔偿。死亡赔偿金不属于精神损害赔偿,因其所需的个人生命的代价,故属于财产性质的赔偿。但是关于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数额的标准,即《解释》第29条的规定却一直为人所诟病,因其有同价不同命的嫌疑。纵观国外的法律经验,多数国家的人身损害死亡赔偿金的确定主要由法官在司法实践中根据具体案情自由裁量,没有在法律中作出明确的赔偿标准。有鉴于此,《侵权责任法》并未对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做出明确的区别对待的规定,从而为立法和新的司法解释的出台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留下了空间。
3、受害人之近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
我国法律认为死者近亲属享有精神损害的赔偿请求权,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诉。这和其它多数国家的观点是相通的,多数国家的法律通常都作此类似规定,认为个人生命的被侵害会给其近亲属带来极端的精神痛苦,因此死者的近亲属依法应当享有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故死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均可根据《解释》之规定向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诉。
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客体范围主要包括:

一,人格权。按照现行法律列举的人格权,其可被分为一般人格权与具体人格权两个种类,而后者包括物质型人格权与精神型人格权两个子类。

二,人格利益。考察现行的民事立法可以发现,民法的保护对象不仅仅只是民事权利。人格权利固然是侵权行为法领域保护的重心,尽管人格利益并未上升为权利,然鉴于其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故实有必要赋予其法律的保护。

三,特定的身份权。因身份权遭受侵害而造成受害人精神痛苦的非财产上损失后果的情况并不鲜见,就当前司法实践看,应属监护权遭受侵害之情形为最。
(二)病患健康权被侵害时的赔偿范围
健康权是自然人以其完整的身体外部组织及健全的身体内部生理机能,保持身体生理机能正常运作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人格权。该种权利被侵害,很容易导致受害人劳动能力的丧失,给受害人及其近亲属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因此,损害赔偿请求权应包括:
1、受害人本人提起的损害赔偿请求范围
每个受害人健康时,其劳动能力的体现是不同的,乃至于是相差迥异的。因此在计算劳动能力的赔偿数额方面,亦不能片面地以一时、一地、一人的情况笼括全局,而应针对具体受害人所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等诸多因素综合考量,做到全面、客观、公平。
2、近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范围
在侵权责任法领域中,受害人近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国目前的立法并不支持受害人近亲属享有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的权利。笔者认为该点取向并不合理,有待进一步完善,赋予受害人近亲属一定限度内的主张损害赔偿的权利。根据民事法律领域的公平原则,尽管受害人近亲属受到的是间接的精神损害,但却因此不令其享有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显然是不合理的,况且在通常情况下,近亲属基于与受害人的特定亲属身份关系,在受害人健康权受到侵害时,甚至会受到更大程度的精神损害。
何为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范围有哪些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何为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范围有哪些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精神损害抚慰金, 是指患者因医疗事故承受精神创伤而应获得的以货币方式支付的精神补偿,是医疗机构承担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一种重要方式。按照《条例》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 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一、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确定原则
精神损害是一种无形损害,它虽然不可能给像财产损害那样以价值予以损失大小的认定,但是对于精神损害赔偿额的确定仍然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对于精神损害赔偿额的确定,世界各国所采取的原则不尽相同。我国学者提出了许多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标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则:
(一)精神抚慰为主原则。精神损害赔偿不但具有补偿性,而且还具有抚慰性,甚至其抚慰性重于补偿性。具体说,这一原则包括两点:
1.通过物质制裁医疗机构还受害人及其亲属以公平和正义,抚慰其受到创伤的身心。
2.精神损害赔偿金是对人身权受到侵害造成精神损害的一种民事救济手段,使受害人感情上的痛苦得到应有的赔偿,该种赔偿的作用是对受害人及其亲属起到精神抚慰,用以填补因损害所造成的精神痛苦。
(二)限额赔偿原则。限额赔偿原则通常要求规定出精神损害赔偿的最高限额,法官可以在最高限额以下酌定具体数额。也就是说,精神损害可以请求金钱赔偿,但对于赔偿的数额应当有所限制。在实务中,这种赔偿原则可划分为两种:一是就某单独项目的精神损害赔偿规定最高限额,二是就所有的精神损害赔偿规定最高限额,包括身心创伤、精神痛苦、感情不幸以及伴侣权丧失等。
但是,过高的赔偿数额会激起医疗机构的极大反对,而这种对抗最终会抹杀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内在合理性,终止其生命力。如果精神赔偿数额过低,不但不能抚慰受害人及其亲属的痛苦,实际上也起不到补偿作用,甚至连受害人的诉讼成本和医疗费用都不能弥补,也就意味着对致害人的放纵。因此,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条例》第50条第11款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的规定即体现了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当有所限制的原则。
在司法实践中适用这一原则时,应当注意两点:一是对赔偿总额进行限制,比较公平合理的限制方式是确定一个上限与下限,具体赔偿数额应当依据医疗损害发生地居民、企事业单位的实际负担能力而定;二是对受害人及其亲属或死者近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分别规定上限和下限,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固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
(三)法官自由裁量原则。法官自由裁量原则,是指法律赋予法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案件的具体赔偿数额灵活确定的权利的原则。这项原则将精神损害赔偿的基本功能定位于抚慰受害人的精神痛苦,而精神痛苦在客观上是可以描述却做不出数理评价的。
由于精神损害与物质赔偿没有内在的比例关系,而受害人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使其对精神痛苦感知程度不同,精神痛苦的个案差别因此也比较典型。这就要求司法机关在审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时,一方面,为了做到对个案的公正、公平的判决,就需要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依据个案的具体情况考察斟酌,平衡确定;另一方面,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刚建立不久,缺乏操作经验,尚需逐步总结、摸索和积累经验。
因此,赋予法官拥有自由裁量权,运用自由心证原则,确定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一系列问题,比较符合我国现今的司法环境。但是,在具体适用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最终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前提,必须以法律授权。二是适用自由裁量权应受一定的限制。也就说,法官在判定精神损害赔偿时,并不是随心所欲、主观臆断,而是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办法。
在医疗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中,在确定精神利益的损失时应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医患双方当事人的过错程度及损害后果。一方面,明确医疗机构所承担的赔偿额应与其过错行为对损害后果的作用相一致,即承担的赔偿责任应当以医疗过失行为对受害人及其亲属造成损害结果所占的责任程度的大小来确定;另一方面,受害人对于医疗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医疗机构的赔偿责任。
(2)受害人的精神损害是否可能康复,如能康复需要多长时间。某些精神损害在医学上是可以测量的,而有些精神损害如沮丧、情绪低落等难以从医学上测量出来,或者虽然可以测出却难以用医学的手段治疗,这些精神损害虽然不会有医疗费用的支出,但也会使受害人的精神利益受到损失,所以也应当予以赔偿。
(3)受害人的年龄。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时应当考虑受害人的年龄情况,如果受害人年龄较小,又不能康复,其所受的损害时间一般较长,那么就应当确定给予较多的赔偿金。
(4)受害人的合法收入。一般而言,因为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而其收入有所不同,同样的精神损害行为对其造成的损失也不尽相同,因此而产生的赔偿额也就不同。可以说,精神损害的数额基本上应与受害人的收入水平成正比。
二、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根据《解释》的相关规定,对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患者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以及名誉权遭受侵害的,可以向人民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第1条规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侵害,向人民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依据此项规定,在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中,对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以及名誉权实施的侵害行为,受害人及其亲属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生命权是指自然人的生命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其主要的内容是维护生命安全。健康权是与生命相互衔接的权利,是在生命安全有保证的前提下,用以维护自身生理机能的应有状态,不受他人非法侵害的权利。身体权是以自然人的物质机体及其组成部分为客体而存在的人身权。医师在进行诊疗行为的过程中,因违反注意义务,造成患者人身伤残或死亡的,就属于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受害人本人及其亲属在请求赔偿各种医疗费用的同时,可以请求医疗机构赔偿精神损害。此外,《民法通则》第条规定了公民的名誉权、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名誉权是自然人就其获得的品德和社会评价不被他人侵害的权利。
(二)患者因医疗损害行为导致死亡或者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遗体遭受侵害,其近亲属因此而遭受精神痛苦的,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体现了《解释》关于侵害死者的特定人格利益的规定,明确了在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中其近亲属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依据《民法通则》第!条的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而自然人死亡后基于近亲属间特定的身份关系,其人格要素仍然对其遗属及其活着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他近亲属发生影响,并构成精神利益的重要内容。在医患关系中,对死者的人格或遗体实施的侵害,实际上是对其活着的配偶等近亲属精神利益和人格尊严的直接侵害,其损害后果表现为死者近亲属遭受感情创伤、精神痛苦、甚至人格贬损。对此,《解释》明确规定,由侵权人即医疗机构承担赔偿受害人近亲属精神损害的责任。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医疗纠纷 > 医疗事故赔偿 >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范围是怎样的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