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故意杀人罪案例

最新修订 | 2024-02-29
浏览10w+
赵红星律师
赵红星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547人
专家导读 当事人为甲乙两人,两人因为一些事情产生矛盾,双方交谈时情绪异常激动最终发生口角,甲掏出砖头用力砸乙的头部一下,乙大量流血倒地,很可能就会由于流血过多死亡,甲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谁让你不听我的话,死不死我不管,于是悄然离去,乙因未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死亡。
间接故意杀人罪案例

间接故意杀人是指当事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的行为会对威胁他人生命安全,在被害人受到伤害期间可以挽留他人的生命,但是没有做出行动,放任不管,最终导致他人身亡。容易与间接杀人相混淆的概念是过失杀人。当事人主观上放任不管属于间接故意杀人,当事人客观上认为可以避免,不会威胁他人生命安全属于过失杀人。间接故意杀人在态度上是对他人生命蔑视,是一种极为不负责的行为。下面律图小编就为您详细介绍。

间接故意杀人罪案例

以下是间接故意杀人的案例:

1、当事人为甲乙两人,两人因为一些事情产生矛盾,双方交谈时情绪异常激动最终发生口角,甲掏出砖头用力砸乙的头部一下,乙大量流血倒地,很可能就会由于流血过多死亡,甲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谁让你不听我的话,死不死我不管,于是悄然离去,乙因未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死亡。甲在被害人乙受到伤害期间可以挽留他人的生命,但是没有做出行动,放任不管,最终导致他人身亡,甲的行为构成了间接故意杀人。

2、甲乙为双方当事人,甲乙之间有很深的矛盾,甲计划在晚上在乙家放火杀乙,但是甲已经知道乙与他的母亲住在一起,如果放火烧了乙的住宿,乙的母亲也会导致死亡,但是这时候甲已经不顾一切,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即使知道乙母也将因此殒命,仍然放做出了放火烧房的行为,最后导致乙的母亲在大火中丧生,这时候甲对乙的母亲就构成间接故意,他已经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乙的母亲身亡,但没有烧死乙的母亲的意愿,然而他却放任了结果的发生,没有阻止。

自信过失杀人:甲乙是当事人有很深的矛盾,甲想在晚上放火烧了乙的住宅而杀乙,甲知道乙的母亲今晚不会在家居住,确信乙的母亲网上不会出现在乙的住处,这时候,甲轻信了当晚乙母不会来乙家住,于是无所顾忌的放火,没想到当晚乙母恰在乙家,乙的母亲在大火中丧生,这时候就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了。甲也不希望乙的母亲身亡,但是甲是轻信其不会发生,就谈不上放任结果的发生了。

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以上就是律图小编整理的内容。律图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咨询助手提示您
全文1.9千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直接问律师最快9秒应答
继续阅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204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间接故意杀人罪案例
一键咨询
  • 145****71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21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260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08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715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62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60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8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7****63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036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06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16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37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3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1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律图法律咨询
汇聚全国海量律师、律师实名认证
快速问律师
无需等待
最快9秒回复、24小时不限次沟通
优选律师
根据问题为您优选专业律师
服务保障
亿万用户使用好评率98%
正在服务的律师
胡静律师 胡静律师
四川胡云律师事...
彭彦林律师 彭彦林律师
四川兴蓉律师事...
薛小玲律师 薛小玲律师
天津德敬律师事...
郑桃林律师 郑桃林律师
湖北楚同律师事...
邓霞律师 邓霞律师
重庆海力律师事...
吴伟涛律师 吴伟涛律师
海南国社律师事...
李胜春律师 李胜春律师
湖南公言(深圳...
邢环中律师 邢环中律师
上海金茂凯德律...
罗钟亮律师 罗钟亮律师
浙江绣湖律师事...
黄谊欣律师 黄谊欣律师
广东广荣律师事...
郑小克律师 郑小克律师
重庆瀚沣律师事...
都燕果律师 都燕果律师
四川循定律师事...
韩佩霞律师 韩佩霞律师
江苏大昶律师事...
张嘉宝律师 张嘉宝律师
广东生龙律师事...
孙术校律师 孙术校律师
河北英利律师事...
谭海波律师 谭海波律师
广东江湾律师事...
易轶律师 易轶律师
北京家理律师事...
信金国律师 信金国律师
北京家问律师事...
立即问律师 99%用户选择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间接故意杀人罪
所谓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可以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过失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故意杀人未遂案例
本案被告人在案发后矢口否认自己具有杀人的目的,但综合案件的具体客观事实看,案件因婚姻矛盾纠纷引起,被告人对被害人积怨已久,在准备作案工具上,被告人选择菜刀这一致命工具,且携带“速灭杀丁”农药作为犯罪后自杀工具,被告人在公安机关多次供述中也提到之所以带“速灭杀丁”,是为了与被害人同。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204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间接故意杀人罪怎么判刑,间接故意杀人罪有哪些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间接故意杀人罪怎么判刑,间接故意杀人罪有哪些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交通肇事罪间接故意杀人和间接故意杀人的区别是什么
[律师回复]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而故意罪是故意犯罪。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所以,我们仍用犯罪构成的四要件说来阐述交通肇事罪的特征。即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其唯一判定标准是该罪的犯罪构成。 区别交通肇事罪与故意罪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 1、对于被害人死亡后果的心理态度本罪是过失犯罪,行为人在交通肇事中对于被害人的死亡后果均是出于过失,并没有预见到其可能死亡或者轻信其不会死亡,所以,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是一走了之,逃离出事故现场而故意罪是故意犯罪,行为人对于被害人的死亡后果是出于故意,希望或者放任这种死亡后果的发生,故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不仅逃离事故现场,而且会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予以隐藏或者遗弃。因此,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时是否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予以隐藏或者遗弃,就成为区别交通肇事罪与故意罪的一个首要标准。 2、被害人死亡的原因本罪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放弃应尽的救助义务,置被害人于危难之中而不顾,因而致使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而故意罪则是行为人故意使被害人失去了被救助的条件,因而致使其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 综上,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解救而死亡的,不属于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而应当以故意罪定罪处罚。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间接故意杀人罪怎么判刑,间接故意杀人罪是什么
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如果您目前正面临着间接故意杀人罪怎么判刑,间接故意杀人罪是什么的问题没办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中整理的一些法律知识来找到答案。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交通肇事罪和间接故意杀人罪,间接杀人罪的区别和特征
[律师回复]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而故意罪是故意犯罪。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所以,我们仍用犯罪构成的四要件说来阐述交通肇事罪的特征。即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其唯一判定标准是该罪的犯罪构成。 区别交通肇事罪与故意罪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 1、对于被害人死亡后果的心理态度本罪是过失犯罪,行为人在交通肇事中对于被害人的死亡后果均是出于过失,并没有预见到其可能死亡或者轻信其不会死亡,所以,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是一走了之,逃离出事故现场而故意罪是故意犯罪,行为人对于被害人的死亡后果是出于故意,希望或者放任这种死亡后果的发生,故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不仅逃离事故现场,而且会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予以隐藏或者遗弃。因此,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时是否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予以隐藏或者遗弃,就成为区别交通肇事罪与故意罪的一个首要标准。 2、被害人死亡的原因本罪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放弃应尽的救助义务,置被害人于危难之中而不顾,因而致使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而故意罪则是行为人故意使被害人失去了被救助的条件,因而致使其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 综上,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解救而死亡的,不属于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而应当以故意罪定罪处罚。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6204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针对间接故意杀人罪
[律师回复] 实施的行为在主观上是属间接故意,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所谓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可以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过失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心理状态容易混淆。两者的相似处是:
第一,两者都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第二,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第一,区别的关键在于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所抱的心理态度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不仅不希望发生这种结果,而且是完全反对这种结果的发生,相信是可以避免的,发生这种结果是违背其主观意愿的,出乎其意料之外的。而间接故意,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既不希望也不反对,既不追求,也不防止,发生与否均不违背其主观意愿。
第二,促使和支配行为人实施行为的主观认识因素也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中,行为人虽在一开始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曾有预见,但真正促使实施行为时,其认识上却是相信可以避免的,认为不会发生这种结果,而不再是认为仍有可能发生,而在间接故意情况下,行为人无论在行为前,还是在行为过程中,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一直处于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不肯定的状态之中。
第三,过于自信的过失中,行为人认为危害结果不会发生,具有一定主客观条件为依据的,只是对这些条件的作用作了轻率的、过高的估计,误认为凭这些条件完全可以避免发生危害结果。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204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间接故意杀人罪怎么判刑,间接故意杀人罪是什么
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如果您目前正面临着间接故意杀人罪怎么判刑,间接故意杀人罪是什么的问题没办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中整理的一些法律知识来找到答案。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交通肇事罪中的间接故意杀人罪和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律师回复] 一、交通肇事罪与故意罪的区别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以故意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区别要点在于,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仅有消极的不救助行为;而故意或伤害罪行为。 1、积极行为,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 2、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因为遗弃、隐藏,使被害人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注意,对这种情形在不能证实具有直接故意的情况下,如果事实上没有发生“死亡或残疾”结果的,不应按照故意罪、故意伤害罪的未遂罪处罚。 二、间接故意与故意罪的区别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都是行为人明知自己行为会发生致人死亡的结果,并且不反对这种结果的发生。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上和接受态度上不同,直接故意对结果的预见既包括必然发生也包括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则只能是预见到结果的可能发生。同时,直接故意积极追求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而间接故意则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抱有无所谓的放任态度,不积极追求,但也不加防止,而听之任之。另外,从犯罪形态来看,直接故意存在着未遂,而间接故意却不存在未遂。应当注意,对于教唆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和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应当以直接故意论处。由于行为人不属于法定的犯罪主体、不负刑事责任,他们只是教唆者的工具,因而教唆者构成故意罪,应对后果负完全刑事责任。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6204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有关心儿子杀死母亲的犯罪事例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有关心儿子杀死母亲的犯罪事例问题解答如下, 据新京报3月4日报道,昨日,一则福州警方发布的悬赏通告在网上热传。通告称,2月14日,警方发现一名女子死在福州一所中学教职工宿舍内,其子有重大作案嫌疑。福州警方证实此通告确由警方发布,犯罪嫌疑人目前仍未抓获。另据多名吴谢宇同学称,吴谢宇高中时学习成绩优异,2012年进入北大经济学院。公开资料显示,大一、大二学年,其在北大均获取了奖学金。吴谢宇初中就读于母亲所在学校,2009年,吴谢宇中考取得了437分,是该校最高分。直至看到新闻才知道发生了这样的事,同学感到震惊。儿子杀母,没有人不感到震惊。不管是什么原因和母亲产生矛盾与分歧,作为儿子都不应该失去理智,更不应该践踏道德和法律底线。没有父爱之后,与母亲相依为命,而且母亲尽到了抚养儿子的责任与义务。当儿子成年之后,本应承担起孝敬母亲的责任与义务。如果因为上学不能赡养母亲,母亲也不会计较,而且还会继续支持儿子继续上学和深造。单亲母亲所能做的事情和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可能会比双亲家庭的母亲还要做得更加周到细致。因为,单亲母亲唯恐自己的儿子在外面的学习和生活受委屈;因为,单亲母亲更希望儿子尽早成龙成凤,成为对社会和家庭有出息的人。可以说,这不仅是单亲母亲的心愿,而且是天下所有母亲的共同心愿。所以,可怜母心就成了无法更改的悠久传统。然而,由于父母的过严要求和严苛,有时可能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如果方法不当或错误,也可能会导致儿女们产生逆反心理。但作为父母,往往不会把与儿女们之间的代沟想的过于严重,可能总是觉得不管怎么说,儿女总是儿女,他们翻不了天。由于缺乏危机意识,由于不居安思危,由于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与疏导性思想工作,由于父母的固执己见和唯我独尊的思想比较严重,可能就会导致儿女发生严重的叛逆行为。而且,这种叛逆的严重性是父母所无法预料的。然而,作为年轻人,当他们广泛接触社会之后,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可能会遇到一些让他们从来也没有亲身体验过的奢侈消费生活方式,可能会让他们用别人的生活方式与处事方式去和自己的现实作对比。之后,可能会随波逐流,失去自己做人的原则;之后,可能会向自己的父母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要求。当父母不能满足其要求时,可能会产生激烈的矛盾与冲突。而且,父母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变成这样。所以古人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固然是个大染缸,但关键在于自己能不能始终不渝地坚持做人的原则,关键在于自己能不能遵纪守法,关键在于自己能不能坚守做人的,关键在于自己能不能不失去理智。如果儿女们失去了最基本的为人处事原则,危机就会随时发生,而且很难让父母预料。但是,就吴谢宇来说,他“过去一年基本不怎么在学校,同学都在找他”,这种情况就非常异常;但是,这一奇特现象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却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而且,也没有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这不能不说,是造成恶果的重要隐患之一。如果高等学府能将学生的异常情况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可能会避免悲剧发生。起码可以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应该说,这是高等教育所存在的以人为本缺陷。然而,事到如今,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吴谢宇的杀母犯罪行为法理不容。如果被公安机关抓捕归案之后,理应依法予以严惩。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暴力犯罪辩护 > 间接故意杀人罪案例
法律专业性强,自行处理有风险,建议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