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有哪些?

最新修订 | 2024-02-25
浏览10w+
赵慧律师
赵慧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4411人
专家导读 行政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包括被告认为要停止执行行政行为的,还有被告申请停止执行的,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此时诉讼时效中止。时效中止之后,如果相应的事由重新出现的时候,时效应当恢复计算。
行政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有哪些?

一、行政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有哪些?

行政诉讼法地第四十四条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一)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裁定停止执行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诉讼时效一经开始,便向着完成的方向进行。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诉讼时效在进行过程中会发生某些特殊情况。其中,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表现为阻碍诉讼时效在法定期间完成的情况,民法学上称为时效完成的障碍。

行政诉讼法对时效的中止有着明确的规定,该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解释进一步将中止的原因扩大到“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并规定“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这是解释保护行政相对人诉权保护的一个具体体现。

民法上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事实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其特点在于均是当事人有意识的行为,包括起诉、权利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的行为。这些法定事由只要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出现即引起时效的中断。

具体行政行为以实现现行决策目标为宗旨,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来调整和制约社会行为,达到管治社会的目的,因而一经作出,其内容即具有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其变更或者撤销必须经过法定的途径,相对人不服该行为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不以行政相对人与行政长官之间存在请求撤销或者同意撤销、请求变更或者同意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意思表示而中断,因此笔者认为,民法上权利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的行为不适用行政诉讼时效的中断。

行政诉讼时效的中断只有两个原因,一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二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诉讼时效中止只是时效停止计算,等到事由出现后时效继续计算,时效中止对于债权人而言是一件好事,对于他们来说更有利,其中还涉及到时效中断的情况,不同之处在于时效中断,如果事由出现之后,时效应当重新计算。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咨询助手提示您
全文1.9千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直接问律师最快9秒应答
继续阅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25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行政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有哪些?
一键咨询
  •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11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61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28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1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017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6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12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6****05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10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2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66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25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550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0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31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律图法律咨询
汇聚全国海量律师、律师实名认证
快速问律师
无需等待
最快9秒回复、24小时不限次沟通
优选律师
根据问题为您优选专业律师
服务保障
亿万用户使用好评率98%
正在服务的律师
吴伟涛律师 吴伟涛律师
海南国社律师事...
李胜春律师 李胜春律师
湖南公言(深圳...
孙术校律师 孙术校律师
河北英利律师事...
易轶律师 易轶律师
北京家理律师事...
胡静律师 胡静律师
四川胡云律师事...
邓霞律师 邓霞律师
重庆海力律师事...
黄谊欣律师 黄谊欣律师
广东广荣律师事...
罗钟亮律师 罗钟亮律师
浙江绣湖律师事...
郑桃林律师 郑桃林律师
湖北楚同律师事...
郑小克律师 郑小克律师
重庆瀚沣律师事...
都燕果律师 都燕果律师
四川循定律师事...
信金国律师 信金国律师
北京家问律师事...
彭彦林律师 彭彦林律师
四川兴蓉律师事...
谭海波律师 谭海波律师
广东江湾律师事...
韩佩霞律师 韩佩霞律师
江苏大昶律师事...
张嘉宝律师 张嘉宝律师
广东生龙律师事...
邢环中律师 邢环中律师
上海金茂凯德律...
薛小玲律师 薛小玲律师
天津德敬律师事...
立即问律师 99%用户选择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行政诉讼申请中止诉讼的情形有哪些?
行政诉讼申请中止诉讼的情形有原告已死亡而必须要由亲属代为诉讼的;同时也有原告丧失了诉讼的能力;再者就是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的因素而不能参加诉讼,这样都是可以中止诉讼的。
10w+浏览
行政类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行政诉讼中止审理的情形有哪些
行政诉讼中止审理的法定情形是,原告去世,近亲属没有明确表示是否要参加诉讼,行政机关或法人组织等没有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因为某些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当前的行政诉讼需要以另一案件的审理结果作为依据,而另一案件还没有审审结。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25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行政案件诉讼中止的情形有哪些
1、原告死亡,须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2、原告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5、案件涉及法律适用问题,需要送请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者确认的。
10w+浏览
行政类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行政诉讼程序的中止情形有哪些
1、原告死亡,须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2、原告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5、案件涉及法律适用问题,需要送请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者确认的。
10w+浏览
行政类
您好,我表哥开设个投资公司的,后来因为涉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的,后来被刑事拘留的,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拘留后多久判刑的,计算审理期限咋办的,对于非法吸收公众民事诉讼中止时效是怎样的,还有哪些情形的,谢谢
[律师回复] 、与普通时效规定的适用关系
对于《民法通则》规定的2年普通时效期间,《民法总则》规定的3年普通时效期间属于在相同事项上作的新规定,无疑应根据“新法优于旧法”原则替代适用。
《民法总则》的3年普通时效与民事单行法中规定的2年时效构成法律冲突,也应根据“新法优于旧法”原则替代适用3年时效。时效起算点则应看旧法中有无不同于《民法通则》的规定,如有特殊规定,则在起算点方面仍应沿用民事单行法的规定,否则应与时效期间一并适用《民法总则》的规定。
2、与短期时效规定的适用关系
《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仍适用《民法通则》第136条较为稳妥。
3、与长期时效规定的适用关系
长期时效亦属于“法律另有规定的”的范畴而仍然适用民事单行法的时效期间。至于诉讼时效起算点,民事单行法如有不同于《民法通则》之特殊规定的仍从其规定,如无特殊规定的,应更新适用《民法总则》的起算点规定。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25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有什么情形会导致行政诉讼中止
1、原告死亡,须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2、原告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5、案件涉及法律适用问题,需要送请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者确认的。
10w+浏览
行政类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行政类 > 行政诉讼 > 行政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专业性强,自行处理有风险,建议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