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意施惠非法律事实吗?

最新修订 | 2024-08-18
浏览10w+
刘斌律师
刘斌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83人
专家导读 好意施惠确实不属于法律事实,而只是普通的事实行为,对于好意施惠的相关情况一般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在涉及到好意施惠导致的诉讼案件处理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研判。
好意施惠非法律事实吗?

一、好意施惠非法律事实吗?

不是法律事实,只能作为事实行为,是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好意施惠是当事人之间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由当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风尚实施的使另一方受恩惠的关系。其旨在增进情谊的行为。

事实行为,例如,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先占、加工、著作、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等。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行为是否包含意思表示,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是民事行为,否则,就是事实行为。我国理论上,一般认为以下情况为好意施惠:搭顺风车到某地、火车过站叫醒、顺路投寄信件、邀请参加宴会或郊游等。

二、好意施惠的判断标准

法律行为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因意思表示而发生一定私法效果的法律事实。如买卖、借款、承揽合同等,都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法律行为虽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但人基于内心的意思而发生的行为,未必都是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是指人基于内心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意思,而表示在外的行为。

与法律行为不同,好意施惠的行为也是基于一定的意思而表示在外的行为,但行为人不具有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效果意思。债的关系与好意施惠关系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负法律上义务的意思。但在实务中,经常难以区分,通常有偿的约定应当认为是债的关系;而无偿的约定,应当看受益人的相对人,对该约定有无特别利益而定,如借贷、赠与、委任、寄托等。若当事人并无受其约定拘束之意,则为好意施惠关系,如约定让亲友搭乘顺车至某地,受同事或友人嘱咐代购某物,邀请友人散步或参加宴会等。在无偿的约定情形,当事人究竟有无受拘束之意,亦即究竟意在成立合同,或仅为好意施惠关系,应解释当事人的意思,斟酌交易习惯与诚实信用原则及当事人的利益,从相对人的观点加以认定。

对于好意施惠的具体情况应当由司法机关来进行合法的认定处理,对于好意施惠行为造成了他人伤害的,可以也需要承担部分的责任,但对于好意施惠的相关情况是不能认定为违法的行为,或者直接导致相关伤害发生的原因的。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2k字,预估阅读时间8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664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好意施惠非法律事实吗?
一键咨询
  • 158****56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52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0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15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4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7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71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566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18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4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66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20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21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85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66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好意施惠的车祸施惠人有责任吗
好意施惠的车祸施惠人是有责任的,但是导致侵权责任的产生,虽然是从善意的目的处罚,但对于施惠人仍然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的,但从民法的理念处罚也应当酌情减轻施惠人的责任。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好意施惠和事实行为是一回事吗?
好意施惠不是事实行为的。如果公民因为自身的意愿以及良好风尚向另一方实施的施惠行为也是属于好意施惠的范畴,那么双方也是不存在法律上的关系,所以与事实行为是有所不同和区别的,双方的关系并没有法律上的拘束力,当事人之间不产生债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发生给付请求权。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664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好意施惠是民事行为吗?
好意实惠也属民事行为,虽然当事人在实惠时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但是,按照法律制度的规定,好意实惠行为同样是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行为的构成要件就是当事人确定,意思表示明确,标的确定,好意施惠行为是完全符合民事行为的构成要件的。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我的一个朋友想了解个人实施非法集资行为,并且想知道骗几人以上是非法集资,有没有懂行的朋友,帮忙解答一下。
[律师回复]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对于个人实施非法集资行为,骗几人以上是非法集资,解释如下:
非法集资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的数额按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标准来认定。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第二十八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其他扰乱金融秩序情节严重的情形。
希望对你有帮助。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664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我想了解一下,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2014全文,哪位大神知道,帮忙发一下,我要详细的,谢谢
[律师回复]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程序,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
  
(二)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
  
(三)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的;
  
(四)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五)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七)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八)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九)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十)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十
一)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十
二)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十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程序,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
  
(二)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三)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四)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五)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六)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七)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八)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九)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十)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十
一)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十
二)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十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十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选择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的,其额外支付的工资应当按照该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确定。
  第二十一条 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
  第二十二条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因任务完成而终止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依法终止工伤职工的劳动合同的,除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外,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应当写明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工作岗位、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支付了赔偿金的,不再支付经济补偿。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了服务期,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不属于违反服务期的约定,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约定服务期的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一)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二)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三)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四)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五)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好意施惠的特征有哪些?
好意施惠的特征有:当事人的行为具有好意、对造成的伤害不具备预见性、应当是突发情况等,好意施惠在认定在法律上是比较麻烦的,司法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情况进行法律适用,避免出现法律认定错误的情况。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664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好意施惠又称什么行为?
好意施惠又称情谊行为。与法律行为不同,好意施惠的行为也是基于一定的意思而表示在外的行为,但行为人不具有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效果意思。需要注意的是,好意施惠人非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无需对受惠人因好意施惠所引发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在飞机上实施暴力属于非法干扰行为吗?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将刑法中没有明文规定的“故意传递虚假情报”和“聚众扰乱机场秩序的”的犯罪行为,在民航法中予以确认。这不仅体现了作为国际公约缔约国家,坚决打击和有效遏制非法干扰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是空防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足以危及航空安全的行为、向使用中的航空器上放置了危险品;6、故意传递虚假情报、破坏航行设备、违规运输危险品;4,我国《刑法》、《民航法》都明确将其规定为我国法律所制止的行为。违反了这些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便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我国《刑法》将非法干扰严重犯罪行为以“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备罪”、“劫持航空器罪”、限制品上机、设施或停放在机场上未在使用中的航空器的行为;2、“妨害飞行安全罪”四种罪名定罪,履行公约赋予的义务、对机上人员使用暴力.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实施暴力民航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至一百九十九条共九条,分别将劫持民用航空器,防止出现犯罪分子逃避法律惩罚的漏洞。依法确定的这九种行为,包含了国际法中《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和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干扰民用航空安全的所有犯罪:中国民航法中,禁止的非法干扰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有哪些呢;3、隐匿携带危险品.在用于国际民用航空的机场内对人实施暴力,造成或足以造成重伤或死亡的行为;7.破坏或损坏用于国际民用航空的机场的设备,制定有力的措施。作为国家刑法的补充。非法干扰,是我们保证空防安全所要预防与制止的主要对象。空防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预防和制止非法干扰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以保证空防安全。弄清非法干扰的含义,研究非法干扰行为的特点,找出其内在的规律.不论采用何种方式.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或对航空器造成损坏,使其无法飞行或足以危及航空安全的行为;8,该物质或装置具有破坏该航空器,或者对该航空器造成损坏,使其不能飞行或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通过国内立法,确认国际公约的规定,也是为施行罪刑法定原则,在司法实践中.中断机场服务.破坏或损坏航行设备设施或扰乱其正常工作,足以危及航行安全的行为;5.传递明知是虚假的情报,危及飞行中的航空器安全的行为,是对国家刑法的补充,以致危害或足以危及该机场的安全的行为。以上国际法规定的各种犯罪和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聚众扰乱机场秩序、航空人员玩忽职守等九种行为规定为非法干扰的犯罪行为,犯有此九种行为的人,应受到国家刑法的惩罚1,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或唆使他人放置一种物质或装置
快速解决“诉讼仲裁”问题
当前6664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其他侵权 > 好意施惠非法律事实吗?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