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损害威胁确定标准是什么?

最新修订 | 2024-08-03
浏览10w+
律图法律咨询
信得过的好律师
咨询我
专家导读 实质损害威胁确定标准是,实质性损害、实质性损害威胁以及实质性阻碍,征收反倾销·税应当证实倾销的存在、确定倾销损害的存在、证实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实质性损害威胁的确定是根据事实,不是依据指控.
实质损害威胁确定标准是什么?

一、实质损害威胁确定标准是什么?

任何-国家的反倾销主管当局在决定对某项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时,都必须同时考虑三个前提条件:证实倾销的存在、确定倾销损害的存在、证实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各国反倾销法也都规定了确定损害存在的三个标准:即实质性损害、实质性损害威胁和实质性阻碍一国产业的建立。

按wto《反倾销协议》第三条对“损害的确定”的解释,损害一词的广义概念是指对某一国内产业的实质性损害、对一国内产业的实质损害威胁或对一国内产业建立的实质性阻碍。在各国反倾销实践中,大多采用的是第一条标准,即以实质性损害来确定损害的存在。但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日益增强,各国反倾销有关当局援用后两个标准的机会不断增多。

二、《协议》对实质性损害威胁的规定

实质性损害威胁是指一国在反倾销调查时,进口国的某一产业虽然没有达到如第一条标准所规定的实质性损害的境地,但假如反倾销当局能用事实证实将会导致这种境地,就可以成为主管当局认定倾销产品对该国产业造成损害的第二个标准,假如审查结果是肯定的,就可能成为征收反倾销税的依据。纵观各国反倾销法对实质性损害威胁的规定,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

wto《反倾销协议》第三条7款规定:“对实质性损害威胁的确定应依据事实,而不是依据指控、推测或极小的可能性。倾销将造成损害发生的情形变化必须是能够明显预见且迫近的。实质性损害威胁的存在必须是真实的、迫近的、有根据的、可预见的;而不能是一种假设、推测、怀疑或遥远的事实。

三、与实质性损害威胁相关的反倾销实践

迄今为止,在各国以实质性损害威胁为标准来确定损害存在,从而采取反倾销措施的案例并不多见。美是受到实质性损害威胁最多的国家,对这一标准的研究与防范也比较深入,乌拉圭间合后美在对反倾销法所作的最新修改中,进一步明确和简化了确定实质性损害威胁的判定标准,更加注重对产品存量这一因素的考虑,只要进口产品的存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确定为实质性损害威胁,足见美反倾销法赋予进口产品存量因素的决定性意义。

综上所述,实质性损害威胁的存在必须是真实的、迫近的、有根据的、并且是可预见的,实质性损害威胁的存在不能是一种假设、推测、怀疑或遥远的事实,相同产业受到倾销产品的损害威胁,已经造成实际的、实质性损害,是实质性损害威胁的重要特征。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1.6k字,预估阅读时间6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38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实质损害威胁确定标准是什么?
一键咨询
  •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36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86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052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35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80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60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8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5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13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82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27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4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18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3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10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常州178****4953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81****373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京156****287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威胁诈骗如何定罪是正确的?
如果是行为人被他人猥亵参加诈骗犯罪的,此时是会被认定为诈骗罪的共同犯罪中的胁从犯的,此时是会被人民法院按照该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以及实施的具体行为来对其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具体的威胁诈骗如何定罪的回答可以参考下文。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打人,威胁,威胁,威胁,威胁,威胁是不是犯罪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在网络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情绪或是各种各样的矛盾存在,一些网友就遇到了被他人恐吓、威胁的情况,由于被他人恐吓威胁的时候,当事人也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处理这类的问题,自己被恐吓后也非常的害怕。网络恐吓威胁怎么处理?如果后果比较严重的话,可以考虑报警处理,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对方采取行政拘留的措施,情节严重者会按照寻衅滋事罪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第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第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第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快速解决“诉讼仲裁”问题
当前638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什么是以暴力、威胁、威胁的方法阻碍产品质量监督?
[律师回复] 《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九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拒绝、阻碍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 按照本条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根据刑法和本法的规定,构成这一犯罪,主要应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是用暴力或威胁的方法阻碍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所谓暴力,主要是指殴打、捆绑、伤害等强力行为。所谓威胁,是指对以上人员公然以杀害、伤害、毁灭财产或损害名誉相威胁。如果用暴力将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打成重伤,或重伤致死,是牵连犯罪,应当按照故意伤害罪从重处罚;如果是故意杀死的,按故意罪论处。如果只是对上述工作人员吵闹、谩骂、不服从管理,并未实施暴力或威胁方法的,不构成犯罪。当然,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执行职务,必须是依法执行职务。如果不是依法执行职务,而是利用职权或者,激起群众公愤,群众对他进行阻止,或者将其扭送至有关部门说理,不能认为是构成犯罪。 (2)行为人主观上是出自故意。也就是说行为人明知对方是正在执行公务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而对其实施暴力或者威胁,目的是阻碍以上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如果不知对方是在依法执行职务的工作人员,而对其实施了上述行为,可能构成其他犯罪,但不构成本条的犯罪。这里应当注意的是,应当把本条的犯罪行为同某些生产者对某些管理措施不理解,发牢骚、讲怪话,与国家工作人员吵闹行为区别开来;同生产者、销售者有正当申诉理由,要求有关部门解决,但方法不当而发生的顶撞行为区别开来。对后者是说服教育的问题,不能以犯罪论处。
被害杀人,被威胁,是什么罪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被胁迫威胁犯法吗 是犯法的,这种情形下犯罪属于胁从犯,我国《刑法》第28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相关知识:胁从犯有什么特点 (一)胁从犯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 共同犯罪人中的主犯和从犯,虽然作用有所不同,但从主观上来说都是自觉自愿地参加犯罪的,他们在共同犯罪中都居于主动地位。而胁从犯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他是被动地参加犯罪。胁从犯本来没有犯罪意图,因为遭受他人的威胁强迫,为了避免本人及其近亲属遭受伤害或不利,不得不实施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乃是受胁迫的结果,其主观上不愿意犯罪,或者说实施犯罪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他的意愿,其参与犯罪具有一定的消极性。 (二)胁从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较小 这是从社会危害性的角度来说的。通说认为,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是以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为主要标准的。主犯、从犯、胁从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呈现出递减趋势。胁从犯之所以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不仅仅在于他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更重要的是他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比较小。胁从犯就是依照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而划分出的一类的共同犯罪人,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应当小于主犯和从犯。 (三)胁从犯两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通说认为,被他人胁迫参加犯罪,这是胁从犯的本质特征;在共同犯罪中应当起较小作用,这是胁从犯的法律特征.胁从犯的认定应当坚持这两个标准的统 一,即不仅要看行为人实施犯罪时是否遭受他人胁迫,而且还要衡量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只有行为人被他人胁迫参加犯罪,并且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次于从犯)时,才能说行为人是胁从犯。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威胁诽谤罪立案标准如何确定
诽谤罪的立案标准包括: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针对特定人进行诽谤,即使未指名道姓但内容可识别被害人,且诽谤行为必须情节严重,如多次捏造、造成人格名誉严重损害、产生恶劣影响或导致精神失常、自杀等后果。
10w+浏览
损害赔偿
被害人威胁恐吓, 证人怎么办?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冷静面对,向办案法官说明情况,相信的判决,我国法律对恐吓威胁的行为做出了规定,如果被告恐吓行为对原告造成了实质性危险,马上报警,向公安机关寻求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质量损害责任的认定,产品质量损害责任怎么认定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产品因为缺陷造成损害的话,被侵权人可以要求销售者或者生产者承担责任。侵权人要求生产者承担赔偿,而生产者也进行赔偿后。如果产品的缺陷是因为销售者或者运输、仓储者的原因造成的话,生产者可以进行追索; 产品质量损害赔偿责任是指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因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质量标准以及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给用户和消费者成损失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依照中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可分为—般产品质量的赔偿责任和缺陷产品的赔偿责任。关于一般产品质量的赔偿责任,该法规定,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 (1)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 (2)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 (3)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销售者依照上述规定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产品的其他销售者(供货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 销售者未按照规定给予消费者修理、更换、退货或者赔偿损失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缺陷产品”的法定含义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产品质量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制定本法。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38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威胁诽谤罪立案标准如何确定
诽谤罪的立案标准包括: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针对特定人进行诽谤,即使未指名道姓但内容可识别被害人,且诽谤行为必须情节严重,如多次捏造、造成人格名誉严重损害、产生恶劣影响或导致精神失常、自杀等后果。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产品质量损害赔偿的主体是哪些,产品质量损害赔偿责任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产品因为缺陷造成损害的话,被侵权人可以要求销售者或者生产者承担责任。侵权人要求生产者承担赔偿,而生产者也进行赔偿后。如果产品的缺陷是因为销售者或者运输、仓储者的原因造成的话,生产者可以进行追索; 产品质量损害赔偿责任是指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因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质量标准以及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给用户和消费者成损失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依照中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可分为—般产品质量的赔偿责任和缺陷产品的赔偿责任。关于一般产品质量的赔偿责任,该法规定,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 (1)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 (2)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 (3)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销售者依照上述规定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产品的其他销售者(供货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 销售者未按照规定给予消费者修理、更换、退货或者赔偿损失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缺陷产品”的法定含义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产品质量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制定本法。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敲诈勒索罪威胁内容属实也算吗
敲诈勒索罪的构成关键在于行为人通过威胁或胁迫手段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并在恐惧驱使下交付财产。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和对威胁内容的真实性并不影响罪名成立。只要满足上述条件,无论威胁内容真假,且涉案金额达标或多次敲诈,均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构成敲诈勒索罪。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我被人威胁威胁要钱,怎么办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法律意见】
如果被人威胁,有证据你可以,以对方对你进行人身恐吓威胁的行为,到公安局报案。这个行为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令第三十八号)》第四十二条规定进行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38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威胁胁迫他人算犯罪吗
威胁或强迫他人是否犯罪?若以此获取财务或性利益,可能构成敲诈勒索、抢劫或性侵犯。受害者可报警,公安机关将追查处理。故意威胁以达不公平契约,此契约将无效,原告可向法院起诉确认无效。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威胁,恐吓,威胁是违法行为吗
[律师回复]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对于恐吓行为可以报警求助。轻则进行治安处罚,重则进行刑事追究。我国刑法中虽然规定了恐吓条款,但没有公布恐吓罪这个罪名,但可以按寻衅滋事罪进行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涉外专长 > 倾销补贴 > 实质损害威胁确定标准是什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