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告1和被告2有什么区别
第一被告和第二被告通常是原告时,按照原告自己理解的责任大小来划分的,原告认为应当承担主要责任或者直接责任的,往往在书中列为第一被告,而将承担次要责任或者间接责任的列为第二被告。开庭审理时,为了方便起见,也会顺着原告这样称呼。但这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或者法学概念,只是一种实践中的习惯做法,实际没有区别。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二、被起诉了怎么应诉流程是怎样的
1、 签收法院送达的各种诉讼文书,包括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举证通知书等。主动签收法院的各种文书,才能及时了解法院对案件审理活动的安排,了解是什么人因为什么事起诉,了解对方起诉的具体内容,做到有针对性的准备。
2、 可以自己进行诉讼,也可以根据需要委托一到二名诉讼代理人,也就是找律师来帮忙应诉,具体就是由律师代为诉讼,要向法院递交授权委托书。自然人的授权委托书要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法人的授权委托书要由法定代表人签名并加盖公章。授权委托书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3、 提交答辩状。法律规定,被告要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15日内提交答辩状。起草答辩状时要注意两点:第一,有针对性,可以针对对方的一个诉讼请求,也可以针对对方起诉状中的一个或几个事实理由;第二,有理还要有据,反驳对方的指控要用事实说话。在答辩状中,可以承认原告的请求,可以进行反驳。如果认为对方在纠纷中也有违反合同或者其它侵犯合法权利的行为,还可以提起反诉。
4、 收集、提交证据。详细阅读法院的举证通知书,严格按照法院的要求进行举证。可参照让证据说话—如何搜集与提交证据。
5、 按时参加开庭。法庭是打官司的双方面对面直接说理的地方,参加开庭可以向法官阐明自己的立场,也可以摸清对方的底细。即便被告方不出庭,法院同样可以进行缺席审判。如果因为客观原因,确实不能按时出庭,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开庭日期。
6、 法院的裁定、判决出来后,如果不服,要及时上诉。裁定的上诉期限是10天,判决的上诉期限是15天,从接到裁定书、判决书的次日起计算。
被告在收到法院的传票以后,需要准备好答辩状以及相关的证据,为开庭做准备,如果是有多名被告的话,可能会进行被告一,被告二来进行划分,但是这个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原告在书写的时候,会下意识的将责任大的作为被告一。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