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网络传谣有什么责任

最新修订 | 2024-08-04
浏览10w+
李兵律师
李兵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859人
专家导读 网络散播谣言可能以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法律上没有散布谣言之类的东西。只规定了诽谤。具体情节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会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追究有关谣言的法律责任和赔偿责任。
对于网络传谣有什么责任

网络造谣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根据造谣的内容以及造成的后果区分。网络造谣的行为只是扰乱公共秩序,比如小范围引起群众恐慌等等,属于情节轻微的则不构成犯罪的,但可能需要承担行政处罚。如果存在毁坏自然人或者法人、公共组织声誉的行为,则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赔偿。如果造谣的行为导致如人员伤亡或者巨大经济损失的情况,则可能判处刑事处罚

1、网络造谣,要承担民事责任。网络造谣,侵犯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誉权、荣誉权的等。

2、网络造谣,要承担行政责任。网络造谣,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但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可以对造谣人进行行政处罚,比如拘留、罚款等。

3、网络造谣,要承担刑事责任。网络造谣,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其中可能触犯刑事罪名有很多,比如煽动分裂国家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诽谤罪等。

第一类是危害我国的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国防利益的网络谣言。

此类网络谣言发布者或传播者侵犯的客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平等及国防安全等。因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危害性较大,故构成此类犯罪通常不需要以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结果为前提。

第二类是危害法律实施或破坏社会稳定的网络谣言。

此类网络谣言发布者或传播者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秩序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等秩序,公共场所、交通秩序,以及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第三类是侵犯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名誉、荣誉权的网络谣言。

此类网络谣言发布者侵犯的客体是商事主体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及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及名誉权。

综上所述,在现实生活中谣言是非常多的,而网络是谣言制造和传播的主要场所,在网络制造和传播谣言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情节较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进行治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造成社会危害或者不良后果,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3.1k字,预估阅读时间11分钟
浏览全文

拓展阅读

· 年普法人次15亿+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32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对于网络传谣有什么责任
一键咨询
  • 147****823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08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5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3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1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33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2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46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80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7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55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04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23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20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7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关于网络造谣传谣判刑多久
造谣者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需要确定的是,如果造谣的行为造成的后果不严重,那么法院一般不会判处刑事处罚。若是依旧不知道关于网络造谣传谣判刑多久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文。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传播网络谣言如何定罪,传播网络谣言的共同犯罪有哪些
[律师回复]
一、传播网络如何定罪网络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第二款还规定:“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但是,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信息网络上发布、转发的,即使对被害人的名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也不构成诽谤罪。两高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但这不是共同犯罪,只是普通犯罪。
二、传播网络的共同犯罪有哪些《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的共同犯罪内容。《解释》
第八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的共同犯罪内容,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等犯罪,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追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必须以其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前提。如果对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相关犯罪活动不明知,即使客观上起到了帮助作用,也不构成犯罪。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网络传谣承担法律责任吗?
网络传谣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没有构成刑事犯罪的情况之下,也应当按照我们国家《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当中的规定,对此进行5日以上10日以下的行政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的行政罚款。
10w+浏览
诉讼仲裁
传播网络谣言的共同犯罪有哪些
[律师回复]
一、传播网络如何定罪网络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第二款还规定:“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但是,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信息网络上发布、转发的,即使对被害人的名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也不构成诽谤罪。两高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但这不是共同犯罪,只是普通犯罪。
二、传播网络的共同犯罪有哪些《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的共同犯罪内容。《解释》
第八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的共同犯罪内容,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等犯罪,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追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必须以其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前提。如果对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相关犯罪活动不明知,即使客观上起到了帮助作用,也不构成犯罪。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32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网络造谣传谣判刑多少年
造谣的行为若是构成犯罪,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若是依旧不知道网络造谣传谣判刑多少年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文。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我的一个亲戚最近因为网络传谣,被公安机关抓获了,我想咨询一下网络传谣治安处罚的相关条款是什么?
[律师回复] 由于网络传播范围的广泛性, 网络谣言应当进行治理, 因为在网络上散布谣 言轻则侵犯公民或法人等的个体权利,重则危害社会管理秩序。无论是微博上, 还是论坛及其他网络平台上, 看到一些耸人听闻的事件时, 最好先凭自身经验判 断一下, 这事情到底是真是假。 如果当事人在主观意识上能判断该消息是谣言或 是虚假信息,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2条的规定,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 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刑法》的规定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 治安管理处罚。第 25条第 1项、第 3项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 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扬言实施放火、 爆炸、 投放危险物质扰 乱公共秩序的,可处 5日以上 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 500元以下罚款; 情节 较轻的,处 5日以下拘留或者 500元以下罚款。第 42条第 2项、第 3项规定,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 企图使他人受 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可处 5日以下拘留或者 500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 5日以上 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 500元以下罚款。
传播网络谣言的共同犯罪包括哪些内容
[律师回复]
一、传播网络如何定罪网络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第二款还规定:“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但是,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信息网络上发布、转发的,即使对被害人的名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也不构成诽谤罪。两高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但这不是共同犯罪,只是普通犯罪。
二、传播网络的共同犯罪有哪些《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的共同犯罪内容。《解释》
第八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的共同犯罪内容,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等犯罪,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追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必须以其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前提。如果对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相关犯罪活动不明知,即使客观上起到了帮助作用,也不构成犯罪。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网络造谣传谣行为怎么处罚?
网络造谣传谣行为的处罚标准是根据涉案事实严重程度而定的,对于造成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以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处3-7年有期徒刑,不同的涉案事实后果所认定的处罚标准是不同的。
10w+浏览
互联网纠纷
我的一位朋友因为网络谣传的流言而被躺枪,造成了身心的巨大伤害,那么在谣言已经中伤了他人的情况下,造谣者网传谣言判几年?
[律师回复]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下称《解释》)公布。该司法解释通过厘清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明确的法律标尺。
《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该司法解释今天起实施。
◎要点速读
☆诽谤信息被转发超500次可判刑
☆行为人不明知而发布转发的不构成诽谤罪☆在网络辱骂恐吓他人属于寻衅滋事罪☆有偿删帖可被追究刑责
☆举报部分内容失实但非故意不属诽谤罪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重点释疑
转发量系实证研究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近年来,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日渐增多,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进行造谣诽谤等违法犯罪现象比较突出。出台司法解释目的是结合新型犯罪方式的特点,对刑法相关条文的法律适用依法进行解释,为在司法实践中准确惩治相关犯罪提供明确的司法解释依据。
鉴于此,两高进行了一年多的深入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并借鉴其他国家通行的法律规制原则,经反复研究论证,制定了这部司法解释。孙军工表示,设置转发量,是考虑到转发信息会造成多人浏览该转发信息的后果,对于数字的确定,是经过实证研究和专业论证而确定的。
司法解释对利用网络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及实施诽谤行为“情节严重”的认定,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犯罪适用公诉程序的条件,利用信息网络实施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的认定,严厉打击信息网络共同犯罪等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该司法解释通过厘清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明确的法律标尺。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32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网络造谣传谣违法吗判刑吗?
网络造谣传谣违法,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对此进行判刑的,根据我们国家刑事法律,当中明确规定,如果达到了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将会对此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网络造谣传谣违法吗判刑吗,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本文内容。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我的一位朋友因为网络谣传的流言而被躺枪,造成了身心的巨大伤害,那么在谣言已经中伤了他人的情况下,造谣者网传谣言判几年?
[律师回复]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下称《解释》)公布。该司法解释通过厘清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明确的法律标尺。
《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该司法解释今天起实施。
◎要点速读
☆诽谤信息被转发超500次可判刑
☆行为人不明知而发布转发的不构成诽谤罪☆在网络辱骂恐吓他人属于寻衅滋事罪☆有偿删帖可被追究刑责
☆举报部分内容失实但非故意不属诽谤罪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重点释疑
转发量系实证研究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近年来,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日渐增多,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进行造谣诽谤等违法犯罪现象比较突出。出台司法解释目的是结合新型犯罪方式的特点,对刑法相关条文的法律适用依法进行解释,为在司法实践中准确惩治相关犯罪提供明确的司法解释依据。
鉴于此,两高进行了一年多的深入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并借鉴其他国家通行的法律规制原则,经反复研究论证,制定了这部司法解释。孙军工表示,设置转发量,是考虑到转发信息会造成多人浏览该转发信息的后果,对于数字的确定,是经过实证研究和专业论证而确定的。
司法解释对利用网络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及实施诽谤行为“情节严重”的认定,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犯罪适用公诉程序的条件,利用信息网络实施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的认定,严厉打击信息网络共同犯罪等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该司法解释通过厘清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明确的法律标尺。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32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治安管理 > 对于网络传谣有什么责任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