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构成要素是什么?

最新修订 | 2024-09-12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要件有四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的正常秩序,在客观方面有投放爆炸性、毒害性物质的行为,犯罪的主体属于一般的主体,可以是单位,可以是自然人,在主观方面存在故意的犯罪行为。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构成要素是什么?

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构成要素是什么?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特指单位场所的正常秩序、以及社会日常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秩序。

(二)客观方面

客观方面表现为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人必须通过“投放行为”传达出恐怖信息。

2、恐怖信息的物质载体要使人产生恐惧心理,行为人投入的东西必须在外观上足以让一般人相信是“危险物质”。

3、投放行为的对象可以是群体也可以是个人。但引起的是旁观群众和社会大众的恐慌。

4、投放行为必须具有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情节。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如果行为人没有借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扰乱社会秩序的故意,即使在客观上使他人误认为行为人是在投放危险物质并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的,也不能构成本罪。

二、投放危险物质罪危险犯吗?

投放危险物质罪是危险犯,即即使是行为没有造成不特定的或者是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公私财产安全的重大损失,但只要具有造成损害后果的危险状态即可构成既遂。所以本罪的未遂是犯罪行为没有能够达到这种状态。其中止是行为人在自己意志的支配下自愿放弃该犯罪行为,或者是在进行该行为后,造成危险状态后有积极的消除这种危险状态,没有造成损害后果的行为。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立案

本罪原为投毒罪,为了适应冲击恐怖活动的需要,本罪是危险犯,只要行为人实人实施了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并且足以威胁不特定的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要求造成严重后果,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逃究。

在主观方面要有故意的犯罪行为存在,犯罪的主体需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投放放射性,毒害性的物质,满足这四个条件,可以认定为投放危险物质罪,这项罪名属于危险犯,而不是行为犯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7k字,预估阅读时间9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17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构成要素是什么?
一键咨询
  •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8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2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81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88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31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61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0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01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542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0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21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35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75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67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55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什么是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刑法第291条之一),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怎么处罚
根据刑法修正案(三)第8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构成要素
[律师回复]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引起中毒,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构成本罪,必须实施引起中毒,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把喷过敌敌畏的蔬菜未冲洗净,到集市出卖,致购食者多人中毒;误将毒药投入饲料中,致使大量牲畜食后中毒等。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把装过农药的口袋与粮食口袋混杂在一起,把瓶装敌敌畏与瓶装食油放在一起,因不慎误用农药口袋装粮食,误用敌敌畏炒菜,以致造成多人中毒死亡的严重后果,就构成过失投毒罪。如果没有引起中毒的行为表现,或者致人中毒的行为并不危害公共安全,均不能定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例如误将毒药当作药品给特定人服用致死,根据案件具体情节,可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根据本法规定,只有发生法定严重后果,即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才能构成本罪。未发生中毒后果,或者造成的后果尚未达到法定的严重程度,不构成本罪。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引起中毒,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或者对这种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严重的中毒事故。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这一特征是本罪区别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关键所在。
您好咨询一下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区别有哪些
[律师回复] 本罪与后罪在主体、主观方面犯的客体等方面有相同或类似之处。二者的区别是:
(1)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本罪的主观故意内容为明知编造、传播的是虚假恐怖信息而仍决意为之;后罪的主观故意内容却表现为明知是虚假的危险物质而决意投放。
(2)行为方式不同。前罪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后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
(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为虚假的恐怖信息。后罪的对象则为虚假的危险物质,等等。行为人如果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后,再编造成为恐怖信息传播出去,后面的编造并传播行为乃为前面的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的自然结果,属事后不可罚行为,应以后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但是,行为人投放虚假危险物质之后,不是进行编造恐怖信息或传播,而是编造另外的虚假恐怖信息或者传播编造的另外虚假恐怖信息,由于后行为与前行为并不存在必要的按一罪处罚的关系,两者都构成犯罪的,则应以本罪与后罪实行并罚,不能以一罪论处。虚假恐怖的信息在社会上如果得到传播的话,那么将会扰乱社会秩序引起恐慌,所以我们国家刑法当中明确的规定的,如果存在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的行为,将会构成犯罪,需要对此进行一定的处罚.
您好咨询一下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区别有哪些
[律师回复] 本罪与后罪在主体、主观方面犯的客体等方面有相同或类似之处。二者的区别是:
(1)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本罪的主观故意内容为明知编造、传播的是虚假恐怖信息而仍决意为之;后罪的主观故意内容却表现为明知是虚假的危险物质而决意投放。
(2)行为方式不同。前罪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后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
(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为虚假的恐怖信息。后罪的对象则为虚假的危险物质,等等。行为人如果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后,再编造成为恐怖信息传播出去,后面的编造并传播行为乃为前面的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的自然结果,属事后不可罚行为,应以后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但是,行为人投放虚假危险物质之后,不是进行编造恐怖信息或传播,而是编造另外的虚假恐怖信息或者传播编造的另外虚假恐怖信息,由于后行为与前行为并不存在必要的按一罪处罚的关系,两者都构成犯罪的,则应以本罪与后罪实行并罚,不能以一罪论处。虚假恐怖的信息在社会上如果得到传播的话,那么将会扰乱社会秩序引起恐慌,所以我们国家刑法当中明确的规定的,如果存在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的行为,将会构成犯罪,需要对此进行一定的处罚.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17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如何认定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为故意。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我想咨询一下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区别是什么
[律师回复] 本罪与后罪在主体、主观方面犯的客体等方面有相同或类似之处。二者的区别是:
(1)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本罪的主观故意内容为明知编造、传播的是虚假恐怖信息而仍决意为之;后罪的主观故意内容却表现为明知是虚假的危险物质而决意投放。
(2)行为方式不同。前罪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后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
(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为虚假的恐怖信息。后罪的对象则为虚假的危险物质,等等。行为人如果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后,再编造成为恐怖信息传播出去,后面的编造并传播行为乃为前面的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的自然结果,属事后不可罚行为,应以后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但是,行为人投放虚假危险物质之后,不是进行编造恐怖信息或传播,而是编造另外的虚假恐怖信息或者传播编造的另外虚假恐怖信息,由于后行为与前行为并不存在必要的按一罪处罚的关系,两者都构成犯罪的,则应以本罪与后罪实行并罚,不能以一罪论处。虚假恐怖的信息在社会上如果得到传播的话,那么将会扰乱社会秩序引起恐慌,所以我们国家刑法当中明确的规定的,如果存在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的行为,将会构成犯罪,需要对此进行一定的处罚.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17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我想问一下针对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区别是什么
[律师回复] 本罪与后罪在主体、主观方面犯的客体等方面有相同或类似之处。二者的区别是:
(1)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本罪的主观故意内容为明知编造、传播的是虚假恐怖信息而仍决意为之;后罪的主观故意内容却表现为明知是虚假的危险物质而决意投放。
(2)行为方式不同。前罪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后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
(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为虚假的恐怖信息。后罪的对象则为虚假的危险物质,等等。行为人如果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后,再编造成为恐怖信息传播出去,后面的编造并传播行为乃为前面的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的自然结果,属事后不可罚行为,应以后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但是,行为人投放虚假危险物质之后,不是进行编造恐怖信息或传播,而是编造另外的虚假恐怖信息或者传播编造的另外虚假恐怖信息,由于后行为与前行为并不存在必要的按一罪处罚的关系,两者都构成犯罪的,则应以本罪与后罪实行并罚,不能以一罪论处。虚假恐怖的信息在社会上如果得到传播的话,那么将会扰乱社会秩序引起恐慌,所以我们国家刑法当中明确的规定的,如果存在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的行为,将会构成犯罪,需要对此进行一定的处罚.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如何惩处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量刑分为两种情况:一般情况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他人在信息网络上散布,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同时构成寻衅滋事罪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17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如何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为故意。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你好问一下,针对于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区别是什么
[律师回复] 本罪与后罪在主体、主观方面犯的客体等方面有相同或类似之处。二者的区别是:
(1)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本罪的主观故意内容为明知编造、传播的是虚假恐怖信息而仍决意为之;后罪的主观故意内容却表现为明知是虚假的危险物质而决意投放。
(2)行为方式不同。前罪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后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
(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为虚假的恐怖信息。后罪的对象则为虚假的危险物质,等等。行为人如果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后,再编造成为恐怖信息传播出去,后面的编造并传播行为乃为前面的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的自然结果,属事后不可罚行为,应以后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但是,行为人投放虚假危险物质之后,不是进行编造恐怖信息或传播,而是编造另外的虚假恐怖信息或者传播编造的另外虚假恐怖信息,由于后行为与前行为并不存在必要的按一罪处罚的关系,两者都构成犯罪的,则应以本罪与后罪实行并罚,不能以一罪论处。虚假恐怖的信息在社会上如果得到传播的话,那么将会扰乱社会秩序引起恐慌,所以我们国家刑法当中明确的规定的,如果存在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的行为,将会构成犯罪,需要对此进行一定的处罚.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17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哪些要素会构成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
[律师回复]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引起中毒,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构成本罪,必须实施引起中毒,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把喷过敌敌畏的蔬菜未冲洗净,到集市出卖,致购食者多人中毒;误将毒药投入饲料中,致使大量牲畜食后中毒等。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把装过农药的口袋与粮食口袋混杂在一起,把瓶装敌敌畏与瓶装食油放在一起,因不慎误用农药口袋装粮食,误用敌敌畏炒菜,以致造成多人中毒死亡的严重后果,就构成过失投毒罪。如果没有引起中毒的行为表现,或者致人中毒的行为并不危害公共安全,均不能定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例如误将毒药当作药品给特定人服用致死,根据案件具体情节,可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根据本法规定,只有发生法定严重后果,即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才能构成本罪。未发生中毒后果,或者造成的后果尚未达到法定的严重程度,不构成本罪。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引起中毒,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或者对这种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严重的中毒事故。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这一特征是本罪区别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关键所在。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构成要素是什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