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没有犯罪中止,只有故意犯罪才有犯罪中止。
《刑法》
第二十四条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过失犯罪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1、在认识因素上,表现为行为人对危害后果的发生虽然应当预见但实际上并未预见到,或只是预见到在他看来并非现实的可能性。
2、在意志因素上,表现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是希望也不是放任,而是排斥、反对的心理状态,只是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能够避免结果发生的主观错误心理支配下的过失行为导致了结果的发生。
3、在主观恶性上,过失犯罪远小于故意犯罪。
三、过失犯罪一定可以判缓刑吗?
过失犯罪不一定可以判缓刑,缓刑的适用条件和是否属于过失犯罪并无直接关系,构成刑事犯罪的,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四、过失犯罪提起公诉的条件有哪些?
2、证据确实、充分。证据是认定犯罪事实的客观依据。
3、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五、过失犯罪适用速裁程序的条件有哪些?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
(三)当事人对案件适用法律没有争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意人民检察院提出的量刑建议的;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的。
犯罪中止这种情况只有可能发生在故意犯罪的过程中,过失犯罪中,由于发生的危害结果不是当事人所希望的,甚至当事人都没有预料到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危害结果,所以在主观恶性上是小于故意犯罪的,我国法律制度中对过失犯罪规定的量刑标准也相对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