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教唆侵权和帮助侵权有什么规定

最新修订 | 2024-08-26
浏览10w+
刘斌律师
刘斌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83人
专家导读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民法典的教唆侵权和帮助侵权有什么规定,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民法典的教唆侵权和帮助侵权有什么规定

一、民法典的教唆侵权和帮助侵权有什么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条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职责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行为这里所谓的行为是指侵犯他人权利或者合法利益的加害行为本身。

若无行为人的行为,就不会产生侵权责任。

2、损害事实损害事实是指他人财产或者人身权益所遭受的不利影响,包括财产损害、非财产损害,非财产损害又包括人身损害精神损害

一般而言,作为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损害事实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损害事实是侵害合法权益的结果;

损害事实具有可补救性;

损害事实具有可确定性等。

3、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各种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包括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和责任范围的因果关系。

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是指行为与权益受侵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考量的问题是责任的成立。

责任范围的因果关系,是指权益受侵害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涉及的是责任成立后责任形式以及大小的问题。

因果关系的意义在于对侵权责任加以限定,一方面使受害人得到救济,另一方面又不至于无限扩大责任范围,限制行为自由。

4、过错过错是指行为人应受责难的主观状态。

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侵害他人权益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状态。

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侵害他人权益的结果,但却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主观状态。

我国将过失分为重大过失和一般过失。

所谓重大过失,是指行为人极为疏忽大意的情况;

而一般过失则是指尚未达到重大过失的过失。

在我国民法上,一般将故意和重大过失相提并论。

法律对行为人提出了较高的注意义务,而行为人没有达到该较高的注意义务,但却达到了一般人的注意义务,此时就认为构成一般过失;

加上行为人不仅未达到较高的注意义务,同时连一般人的注意义务都没有达到,就认定成为重大过失。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相关法律问题的解答。

一般来说,当我们的合法权益收到侵犯的时候,就可以寻求法律途径进行权利救济。

我们可以请求对方停止侵权,恢复原状

造成损失的,还可以要求对方赔偿自己的损失。

在这里也建议大家对侵权法律救济的方式作一了解。

如果大家遇到问题,欢迎各位读者到律图网进行咨询。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4k字,预估阅读时间14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851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民法典的教唆侵权和帮助侵权有什么规定
一键咨询
  • 132****81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37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0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76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64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00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37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30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5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48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82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3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47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41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72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教唆帮助侵权如何承担责任?
根据教唆对象的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同,分为教唆、帮助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教唆人、帮助人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及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原则上教唆人、帮助人承担单独责任,但例外是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监护人承担相应责任的情形,即教唆人、帮助人与监护人之间承担按份责任。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热门推荐:电信诈骗诈骗罪交通肇事罪盗窃罪合同诈骗罪重婚罪判几年非法经营罪故意罪罪故意罪是一项非常严重的罪名,而教唆、帮助他人自杀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构成故意罪也经常引起争议,一些人认为自杀属于自杀者本身主观决定的行为,与其他人无关,那么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罪呢网下面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罪故意,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的行为,就构成故意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教唆、帮助他人自杀应当以故意罪论处,但考虑到在教唆、帮助自杀中,自杀者的行为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应根据案情从宽处罚。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很积极,作用不大,主观愿望出于善意,这时可不以犯罪论处。但是,教唆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自杀,由于自杀者限于精神状态或年龄因素对于自杀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意志控制能力,对此,不仅要以故意罪论处,而且还不能从轻或减轻处罚。
二、故意罪的判断方法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为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自杀案件中,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罪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即使是法律已经有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往往让双方代表各执一词,可见这确实是一个难点,如果对于这一方面大家有疑问或者需要法律帮助的话,可以直接联系网的律师。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教唆帮助侵权责任如何认定?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教唆帮助侵权责任如何认定,教唆犯的成立条件有哪些?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热门推荐:电信诈骗诈骗罪交通肇事罪盗窃罪合同诈骗罪重婚罪判几年非法经营罪故意罪罪故意罪是一项非常严重的罪名,而教唆、帮助他人自杀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构成故意罪也经常引起争议,一些人认为自杀属于自杀者本身主观决定的行为,与其他人无关,那么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罪呢网下面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罪故意,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的行为,就构成故意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教唆、帮助他人自杀应当以故意罪论处,但考虑到在教唆、帮助自杀中,自杀者的行为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应根据案情从宽处罚。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很积极,作用不大,主观愿望出于善意,这时可不以犯罪论处。但是,教唆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自杀,由于自杀者限于精神状态或年龄因素对于自杀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意志控制能力,对此,不仅要以故意罪论处,而且还不能从轻或减轻处罚。
二、故意罪的判断方法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为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自杀案件中,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罪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即使是法律已经有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往往让双方代表各执一词,可见这确实是一个难点,如果对于这一方面大家有疑问或者需要法律帮助的话,可以直接联系网的律师。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851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热门推荐:电信诈骗诈骗罪交通肇事罪盗窃罪合同诈骗罪重婚罪判几年非法经营罪故意罪罪故意罪是一项非常严重的罪名,而教唆、帮助他人自杀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构成故意罪也经常引起争议,一些人认为自杀属于自杀者本身主观决定的行为,与其他人无关,那么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罪呢网下面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罪故意,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的行为,就构成故意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教唆、帮助他人自杀应当以故意罪论处,但考虑到在教唆、帮助自杀中,自杀者的行为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应根据案情从宽处罚。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很积极,作用不大,主观愿望出于善意,这时可不以犯罪论处。但是,教唆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自杀,由于自杀者限于精神状态或年龄因素对于自杀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意志控制能力,对此,不仅要以故意罪论处,而且还不能从轻或减轻处罚。
二、故意罪的判断方法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为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自杀案件中,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罪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即使是法律已经有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往往让双方代表各执一词,可见这确实是一个难点,如果对于这一方面大家有疑问或者需要法律帮助的话,可以直接联系网的律师。
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热门推荐:电信诈骗诈骗罪交通肇事罪盗窃罪合同诈骗罪重婚罪判几年非法经营罪故意罪罪故意罪是一项非常严重的罪名,而教唆、帮助他人自杀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构成故意罪也经常引起争议,一些人认为自杀属于自杀者本身主观决定的行为,与其他人无关,那么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罪呢网下面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罪故意,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的行为,就构成故意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教唆、帮助他人自杀应当以故意罪论处,但考虑到在教唆、帮助自杀中,自杀者的行为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应根据案情从宽处罚。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很积极,作用不大,主观愿望出于善意,这时可不以犯罪论处。但是,教唆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自杀,由于自杀者限于精神状态或年龄因素对于自杀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意志控制能力,对此,不仅要以故意罪论处,而且还不能从轻或减轻处罚。
二、故意罪的判断方法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为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自杀案件中,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罪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即使是法律已经有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往往让双方代表各执一词,可见这确实是一个难点,如果对于这一方面大家有疑问或者需要法律帮助的话,可以直接联系网的律师。
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热门推荐:电信诈骗诈骗罪交通肇事罪盗窃罪合同诈骗罪重婚罪判几年非法经营罪故意罪罪故意罪是一项非常严重的罪名,而教唆、帮助他人自杀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构成故意罪也经常引起争议,一些人认为自杀属于自杀者本身主观决定的行为,与其他人无关,那么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罪呢网下面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罪故意,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的行为,就构成故意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教唆、帮助他人自杀应当以故意罪论处,但考虑到在教唆、帮助自杀中,自杀者的行为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应根据案情从宽处罚。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很积极,作用不大,主观愿望出于善意,这时可不以犯罪论处。但是,教唆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自杀,由于自杀者限于精神状态或年龄因素对于自杀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意志控制能力,对此,不仅要以故意罪论处,而且还不能从轻或减轻处罚。
二、故意罪的判断方法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为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自杀案件中,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罪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即使是法律已经有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往往让双方代表各执一词,可见这确实是一个难点,如果对于这一方面大家有疑问或者需要法律帮助的话,可以直接联系网的律师。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851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教唆帮助侵权责任如何认定?
教唆帮助侵权责任的认定方式是:犯罪嫌疑人确实出现了相关的语言和行为上的暗示行为,确实构成了教唆的行为。被教唆者一旦作出了侵权行为的,将视为违法的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热门推荐:电信诈骗诈骗罪交通肇事罪盗窃罪合同诈骗罪重婚罪判几年非法经营罪故意罪罪故意罪是一项非常严重的罪名,而教唆、帮助他人自杀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构成故意罪也经常引起争议,一些人认为自杀属于自杀者本身主观决定的行为,与其他人无关,那么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罪呢网下面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罪故意,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的行为,就构成故意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教唆、帮助他人自杀应当以故意罪论处,但考虑到在教唆、帮助自杀中,自杀者的行为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应根据案情从宽处罚。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很积极,作用不大,主观愿望出于善意,这时可不以犯罪论处。但是,教唆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自杀,由于自杀者限于精神状态或年龄因素对于自杀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意志控制能力,对此,不仅要以故意罪论处,而且还不能从轻或减轻处罚。
二、故意罪的判断方法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为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自杀案件中,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是否构成故意罪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即使是法律已经有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往往让双方代表各执一词,可见这确实是一个难点,如果对于这一方面大家有疑问或者需要法律帮助的话,可以直接联系网的律师。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851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如何去承担民事责任
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如何去承担民事责任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851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妇女教唆或帮助男子强奸的怎么处罚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妇女教唆或帮助男子强奸的怎么处罚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教唆犯与教唆犯的区别是什么?教唆罪与教唆罪如何区别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教唆犯与教唆罪的不同 两者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区别: 第一,传授犯罪方法罪是的罪名,具有的法定刑,其罪名和法定刑并不依传授的是何种犯罪的方法而改变;不是的罪名,也不具有的法定刑,其罪名和法定刑依教唆他人实施的犯罪罪名和法定刑而确定。 第二,两者侵犯的犯罪客体不同。传授犯罪方法罪有自己固定的客体即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它不以其所传授的犯罪所侵害客体为转移;而并无固定的客体,其实际侵犯的直接客体应依照教唆他人实施的犯罪而确定,也即取决于被的性质。 第三,犯罪对象不同。传授犯罪方法罪中的对象并不要求必须是达到负刑事责任的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而中的对象必须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否则教唆人与被教唆人不构成共同犯罪,那就如同利用精神病人为工具、利用他人的合法行为、利用他人的过失行为等实施犯罪一样,构成间接实行犯,而不是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 第四,两者行为内容不同。传授犯罪方法罪与在行为方式上虽然没有大的区别,但在行为内容上,前者仅是向他人教授犯罪的方法,并不要求必须使他人产生实施具体犯罪的意图;而后者则是要通过教唆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 第五,犯罪主体上要求不同。传授犯罪方法罪的主体必须是已满16周岁的人;而的主体则因其教唆他人实施的犯罪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即教唆他人犯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8种犯罪的,教唆人的年龄可以是已满14周岁的人,教唆他人犯除此之外的其他犯罪的,教唆人的年龄必须是已满16周岁的人。 第六,两者的主观方面不相同。传授犯罪方法罪在主观上只能是直接故意,且行为人的目的是希望他人学会自己传授的犯罪方法,至于他人是否利用学会的犯罪方法去实行具体犯罪,则不是确定本罪罪过形式关注的基点;而在主观上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即希望或放任被教唆人接受自己的教唆去实施犯罪。 第七,两者构成的罪数形态不同。在传授犯罪方法罪中,行为人向同一对象或不同对象传授了数种犯罪的方法,通常也只能构成一罪;而中,行为人向同一对象教唆了数个不同的犯罪行为,则构成数个犯罪,应实行数罪并罚。 行为的内容不同。行为的内容是特定的五种“关联的实行行为”;而教唆行为的内容是除行为内容以外的其他一切犯 罪行为,范围大大超过行为的内容。行为人如果教唆实施特定的五种“关联的实行行为”,应以型犯罪定罪,而不按教唆犯 论处。例如,有学者认为,军人逃离部队行为,实际上是逃离部队罪的教唆犯,若无刑法第373条之规定,对于这种行为完全可 以作为逃离部队罪的共犯论处;但正因为现行刑法第373条规定了军人逃离部队罪,所以应将、教唆军人逃离部队行为认定 为军人逃离部队罪。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其他侵权 > 民法典的教唆侵权和帮助侵权有什么规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