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规定胁从犯一般怎么判?

最新修订 | 2024-03-02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被胁迫者实施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胁从犯的社会危害性与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相似,而防卫过当、避险过当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对胁从犯也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对胁从犯一般怎么判依旧不清楚,可以继续查阅此文。
根据规定胁从犯一般怎么判?

一、根据规定胁从犯一般怎么判?

1、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根据《刑法》第二十八条

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 被胁迫者参加犯罪,虽然不是出于自愿。

(1)但主观上其意志并非完全被他人所支配,客观上被胁迫者的人身自由并非完全受到强制,根据犯罪构成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被胁迫者的行为仍然构成犯罪。

(2)对于共同犯罪中胁从犯的认定,司法实践中应结合具体案情,从犯罪的起因,犯罪的时间、地点、环境、分赃情况、被胁迫者的年龄等方面加以综合分析、判断,综合考虑具体胁迫行为与造成的被胁迫者精神上受强制的程度两方面的因素加以认定,纯粹的以揭发他人违法犯罪的隐私相威胁,被胁迫者不构成胁从犯。

二、怎样认定特定的公民是否属于胁从犯?

1、对于胁从犯主要是结合其主观犯意和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两方面的因素来认定。

(1)从主观犯意上来看

胁从犯本没有犯罪意图,是被胁迫参与犯罪的,其精神意志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行为人之所以实施了犯罪行为,完全是因为受到他人的胁迫。

(2)从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大小来看。

胁从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较小,主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最大,从犯次之,胁从犯再次之,胁从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小于主犯和从犯,这虽然不是我国《刑法》的明文规定,但却是对《刑法》第二十六条至二十九条进行体系解释得出的合理结论。所以,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免除处罚。本案中,被告人赵文杰本没有盗窃意图,是被胁迫参与犯罪的,并且在当时的时间、地点等情况下,其精神意志自由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事后也并没有分赃,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较小,所以应当对其减轻或免除处罚。

2、对于胁从犯的认定,应结合具体案情。

(1)从犯罪的起因,犯罪的时间、地点、环境、分赃情况、被胁迫者的年龄等方面加以综合分析、判断,综合考虑具体胁迫行为与造成的被胁迫者精神上受强制的程度两方面的因素加以认定,纯粹的以揭发他人违法犯罪的隐私相威胁,被胁迫者不构成胁从犯。

(2)被胁迫者被他人以揭发其曾实施过犯罪这一个人隐私相威胁,不属于精神上受到强制,不构成胁从犯,但如果当时被胁迫者受胁迫的时间、地点,当时的环境以及年龄均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特殊因素结合起来足以使被胁迫精神上受到强制,那么被胁迫者属于胁从犯。

三、纯粹的以揭发他人违法犯罪的隐私相威胁,被胁迫者会构成胁从犯吗?

1、纯粹的以揭发他人违法犯罪的隐私相威胁,被胁迫者不构成胁从犯。

要构成胁从犯,就必须要符合“胁迫”的具体认定标准。而“胁迫”的具体认定主要包括“胁迫的现实性”即胁迫者对被胁迫者施以的胁迫行为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不能是假想的胁迫;“胁迫内容的合法性”即被胁迫者为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才实施犯罪行为;“胁迫的紧迫性”即根据当时的情况,被胁迫者只能按照胁迫者的要求去实施犯罪,被胁迫者没有选择或者选择的余地较小,如果被胁迫者的选择余地相当大,则不能认定为“被胁迫”;“胁迫的程度性”即胁迫行为影响被胁迫者的意志自由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胁迫的程度越高,被胁迫者的意志自由的程度就越低。

2、而纯粹的以揭发他人违法犯罪的隐私相威胁仅仅符合“胁迫的现实性”,不符合“胁迫”其他3个方面的特性。

(1)首先,违法犯罪不是个人的合法隐私,不是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法律保护,不符合“胁迫内容的合法性”特征;

(2)其次,他人以揭发违法犯罪的隐私相威胁时,被胁迫者完全可以选择报警或者其他方法来对抗他人的这一胁迫从而拒绝去实施犯罪,此时被胁迫者的选择余地还是相当大的,不符合“胁迫的紧迫性”特征,与生命胁迫、健康胁迫的紧迫性程度完全是不一样的;

(3)最后,以揭发隐私(如曾违法犯罪尚未被发现)、损毁名誉、人格等手段进行胁迫,原则上对这些情况不认定为“胁迫”,这一类胁迫手段,强度相对较弱,对被胁迫者造成精神强制的程度有限,被胁迫者完全有条件进行反抗,被胁迫者或是由于存在私念,或是性格比较软弱等原因实施了犯罪行为,不符合“胁迫的程度性”特征。所以,纯粹的以揭发他人违法犯罪的隐私相威胁,被胁迫者不构成胁从犯,应当追究被胁迫者的刑事责任

胁从犯是与主犯、从犯、教唆犯相独立的共同犯罪的一种类型。胁从犯的犯罪动机虽然与主犯、从犯、教唆犯有所不同,但动机并不影响其行为犯罪的成立。如果对胁从犯一般怎么判存在其他相关的疑问,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4.6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82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根据规定胁从犯一般怎么判?
一键咨询
  •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2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42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04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70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8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0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22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55****50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11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86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451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643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11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50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63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连云港181****356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81****6933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80****5491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根据规定胁从犯的意思是什么
协同法指的是在共同犯罪的过程当中属于被胁迫从而参加犯罪的行为人被胁迫,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包含精神上的原因,从而导致了参与犯罪的过程,但是在心理上是处于消极的状态,并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胁从犯和胁从犯哪个是主犯?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胁从犯,是指在精神上受到一定程序的威胁或者强制而被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 刑法规定,胁从犯也要对犯罪结果负刑事责任。这是因为行为人虽然在精神上受到犯罪分子一定程度的威胁、强迫或者控制,但就其自身而言,并未丧失认识和决定自己行为的意志自由和能力。如:汽车驾驶员被抢劫犯用刀逼迫交出钥匙,致抢劫得逞并顺利逃脱,汽车驾驶员为在抢劫犯的精神控制下被迫交出汽车,为抢劫犯提供了犯罪和脱逃的交通工具,其行为已构成胁从犯罪。 认定胁从犯的主要要件是看其是身体受到控制还是精神上受到威胁、强迫,如果是身体受到控制而致犯罪得逞,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不受刑事处罚,如果行为人只是在精神上受到威胁、恐吓、控制、强迫而致犯罪得逞,则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人民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第二十三条 (一)犯罪集团中的从犯,所起作用较小的,轻处40%;作用较大的,轻处20%; (二)一般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所起作用较小的,轻处50%;作用较大的,轻处25%; (三)同一案件中有数个从犯的,可依其作用大小,确定不同的等次,比照本条第 (一)、 (二)项轻处,每等次不超过10%; (四)未分主从犯的共同犯罪,对各被告人的处刑可依其相对责任大小分别量刑,每等次不超过10%; (五)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所犯罪行较轻或未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处30%;所犯罪行较重或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处40%。教唆未遂,轻处50%。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82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胁从犯的 法律依据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胁从犯的 法律依据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主犯、从犯和胁从犯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胁从犯,是指在精神上受到一定程序的威胁或者强制而被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
刑法规定,胁从犯也要对犯罪结果负刑事责任。这是因为行为人虽然在精神上受到犯罪分子一定程度的威胁、强迫或者控制,但就其自身而言,并未丧失认识和决定自己行为的意志自由和能力。如:汽车驾驶员被抢劫犯用刀逼迫交出钥匙,致抢劫得逞并顺利逃脱,汽车驾驶员为在抢劫犯的精神控制下被迫交出汽车,为抢劫犯提供了犯罪和脱逃的交通工具,其行为已构成胁从犯罪。
认定胁从犯的主要要件是看其是身体受到控制还是精神上受到威胁、强迫,如果是身体受到控制而致犯罪得逞,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不受刑事处罚,如果行为人只是在精神上受到威胁、恐吓、控制、强迫而致犯罪得逞,则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人民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第二十三条
(一)犯罪集团中的从犯,所起作用较小的,轻处40作用较大的,轻处20
(二)一般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所起作用较小的,轻处50作用较大的,轻处25
(三)同一案件中有数个从犯的,可依其作用大小,确定不同的等次,比照本条第
(一)、
(二)项轻处,每等次不超过10
(四)未分主从犯的共同犯罪,对各被告人的处刑可依其相对责任大小分别量刑,每等次不超过10
(五)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所犯罪行较轻或未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处30所犯罪行较重或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处40。教唆未遂,轻处50。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82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胁从犯是从犯吗?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胁从犯,是指在精神上受到一定程序的威胁或者强制而被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 刑法规定,胁从犯也要对犯罪结果负刑事责任。这是因为行为人虽然在精神上受到犯罪分子一定程度的威胁、强迫或者控制,但就其自身而言,并未丧失认识和决定自己行为的意志自由和能力。如:汽车驾驶员被抢劫犯用刀逼迫交出钥匙,致抢劫得逞并顺利逃脱,汽车驾驶员为在抢劫犯的精神控制下被迫交出汽车,为抢劫犯提供了犯罪和脱逃的交通工具,其行为已构成胁从犯罪。 认定胁从犯的主要要件是看其是身体受到控制还是精神上受到威胁、强迫,如果是身体受到控制而致犯罪得逞,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不受刑事处罚,如果行为人只是在精神上受到威胁、恐吓、控制、强迫而致犯罪得逞,则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人民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第二十三条 (一)犯罪集团中的从犯,所起作用较小的,轻处40%;作用较大的,轻处20%; (二)一般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所起作用较小的,轻处50%;作用较大的,轻处25%; (三)同一案件中有数个从犯的,可依其作用大小,确定不同的等次,比照本条第 (一)、 (二)项轻处,每等次不超过10%; (四)未分主从犯的共同犯罪,对各被告人的处刑可依其相对责任大小分别量刑,每等次不超过10%; (五)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所犯罪行较轻或未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处30%;所犯罪行较重或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处40%。教唆未遂,轻处50%。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82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胁从犯的 法律依据
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胁从犯的 法律依据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胁从犯怎么样判刑,胁从犯怎么判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故意罪的胁从犯怎么判刑 会对比故意罪减轻处罚。 故意罪的胁从犯法律如何规定的 依据刑法的规定,胁从犯依据犯罪情节可以减轻和免除刑事处罚,而是属于极其严重的刑事犯罪,就算是胁从犯也不能免于刑事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八条 【胁从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胁从犯成立条件有哪些 (一)必须实施了共同犯罪行为,这是胁从犯成立的前提条件 胁从犯由于被胁迫而实施了犯罪行为,该犯罪行为是已经计划或已经进入犯罪预备阶段甚至犯罪实行阶段的共同犯罪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性质由共同犯罪的性质所决定,它的具体样态受共同犯罪目的的规定和制约。一般情况下,胁从犯的犯罪目标是由胁迫者授意的,胁从犯据此选择犯罪行为的具体内容与形式。在存在物质性危害后果的情况下,胁从犯的犯罪行为是促成该结果发生不可或缺的原因之一。 (二)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即行为人必须具有犯罪的主观故意,这是胁从犯成立的主观条件 就认识因素而言,行为人能够认识到其行为的危害结果,否则,就不是胁从犯;就意志因素而言,胁迫行为虽使行为人在精神上受到了强制,从而使其意志自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无论如何,这种精神强制不同于使人完全丧失意志自由的身体强制,被胁迫者并未完全丧失意志自由,尚可以选择不犯罪。然而,他却作出了相反的抉择。也就是说,胁从犯的罪过形式只能是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过失不构成胁从犯。 (三)行为人之所以参加犯罪是因为受到了他人的胁迫,这是胁从犯成立的客观条件 所谓胁迫,是指以剥夺生命、损害健康、揭发隐私、毁损财物等对行为人进行精神上的强制。胁从犯所受到的胁迫必须能够达到抑制其意志自由的程度,即对于胁从犯所受到的胁迫也有程度上的要求,不达到该种程度将不构成胁从犯。 在共同犯罪当中,了解关于主犯和胁从犯的一些基本信息,细致的把主犯和胁从犯区别开来,如有胁从犯问题,建议及时委托律师进行有效的辩护。 故意罪的判刑标准是什么 1、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触犯故意罪,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依故意罪定罪处罚。 3、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致人死亡的,依故意罪定罪从重处罚。 4、、拘留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致人死亡的,依故意罪定罪从重处罚。 5、监管人员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者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致人死亡的,依故意罪定罪从重处罚。 6、聚众“”,致人死亡的,依故意罪定罪处罚。 7、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依故意罪定罪处罚。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82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胁从犯是主犯还是从犯,从犯的定罪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胁从犯,是指在精神上受到一定程序的威胁或者强制而被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 刑法规定,胁从犯也要对犯罪结果负刑事责任。这是因为行为人虽然在精神上受到犯罪分子一定程度的威胁、强迫或者控制,但就其自身而言,并未丧失认识和决定自己行为的意志自由和能力。如:汽车驾驶员被抢劫犯用刀逼迫交出钥匙,致抢劫得逞并顺利逃脱,汽车驾驶员为在抢劫犯的精神控制下被迫交出汽车,为抢劫犯提供了犯罪和脱逃的交通工具,其行为已构成胁从犯罪。 认定胁从犯的主要要件是看其是身体受到控制还是精神上受到威胁、强迫,如果是身体受到控制而致犯罪得逞,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不受刑事处罚,如果行为人只是在精神上受到威胁、恐吓、控制、强迫而致犯罪得逞,则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人民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第二十三条 (一)犯罪集团中的从犯,所起作用较小的,轻处40%;作用较大的,轻处20%; (二)一般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所起作用较小的,轻处50%;作用较大的,轻处25%; (三)同一案件中有数个从犯的,可依其作用大小,确定不同的等次,比照本条第 (一)、 (二)项轻处,每等次不超过10%; (四)未分主从犯的共同犯罪,对各被告人的处刑可依其相对责任大小分别量刑,每等次不超过10%; (五)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所犯罪行较轻或未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处30%;所犯罪行较重或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处40%。教唆未遂,轻处50%。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一般胁从犯能成为主犯吗?
一般胁从犯是可以成为主犯的,如果刚开始是属于被迫及不情愿的参与犯罪,但在最后积极的参与犯罪,那么是可以按主犯来进行判决,这都是会结合犯罪前后不同的情形来进行确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胁从犯是主犯,主犯和从犯是从犯的区别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胁从犯,是指在精神上受到一定程序的威胁或者强制而被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 刑法规定,胁从犯也要对犯罪结果负刑事责任。这是因为行为人虽然在精神上受到犯罪分子一定程度的威胁、强迫或者控制,但就其自身而言,并未丧失认识和决定自己行为的意志自由和能力。如:汽车驾驶员被抢劫犯用刀逼迫交出钥匙,致抢劫得逞并顺利逃脱,汽车驾驶员为在抢劫犯的精神控制下被迫交出汽车,为抢劫犯提供了犯罪和脱逃的交通工具,其行为已构成胁从犯罪。 认定胁从犯的主要要件是看其是身体受到控制还是精神上受到威胁、强迫,如果是身体受到控制而致犯罪得逞,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不受刑事处罚,如果行为人只是在精神上受到威胁、恐吓、控制、强迫而致犯罪得逞,则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人民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第二十三条 (一)犯罪集团中的从犯,所起作用较小的,轻处40%;作用较大的,轻处20%; (二)一般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所起作用较小的,轻处50%;作用较大的,轻处25%; (三)同一案件中有数个从犯的,可依其作用大小,确定不同的等次,比照本条第 (一)、 (二)项轻处,每等次不超过10%; (四)未分主从犯的共同犯罪,对各被告人的处刑可依其相对责任大小分别量刑,每等次不超过10%; (五)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所犯罪行较轻或未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处30%;所犯罪行较重或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处40%。教唆未遂,轻处50%。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82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对胁从犯的胁迫条件
[律师回复]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对胁从犯中的胁迫要件 对胁从犯中的胁迫要件,包括威胁侵害非法利益在其中的定位,学理解释中已经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如通说认为,胁从犯中的胁迫一般是指精神上受到强制,如以损害健康、揭发隐私、毁坏财物等对行为人进行胁迫。这里,通说仅仅是根据胁迫的本质,对胁迫的内容进行了一些学理上的列举。但是,通说的这种表述,并没有明确胁迫内容的合法与否,即没有明确界定针对行为人非法利益的侵害威胁,如恐吓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的“隐私”、毁坏他人犯罪所得的赃物、催逼赌债等等,是否胁从犯成立要件中的胁迫。因此,我认为通说的表述有模糊之处。与此相对,有的学者则明确指出:在面临胁迫时为保住非法利益而犯罪可成立胁从犯。申言之,行为人受到他人以侵害自己非法利益为内容的威胁或强制而实施犯罪的,可以构成胁从犯;侵害非法利益应该属于胁从犯中的胁迫。 比较以上诸种学说,我认为,那种将侵害行为人非法利益为内容的威胁或强制也视为胁从犯中胁迫的观点,存在偏颇。相比而言通说则较为可取,但仍须加以澄清,即还需要明确地将针对行为人非法利益的侵害威胁从胁迫要件的范围内加以排除,方更为妥当。 由于胁从犯参与共同犯罪活动是不愿意或者不完全愿意,其实施的犯罪危害行为是在被他人威胁、强迫,精神受到强制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其危险性要小于没受精神强制而实施犯罪的人。因此,法律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即根据他参加实施的犯罪性质、被胁迫的程度以及对造成的危害结果所起的作用等情况,综合分析确定或者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共同犯罪人中原来是被胁迫参加犯罪,后却变为自愿或者积极参加犯罪活动的,不能再确定为胁从犯,应根据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分别以主犯或者从犯论处。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82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根据规定胁从诈骗罪如何判刑?
因为被胁迫才实施诈骗行为的,可能会被从轻、或者是减轻处罚。具体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对胁从诈骗罪如何判刑依旧不清楚的,可以选择继续阅读这篇文章。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胁从犯是什么罪,主犯是从犯吗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胁从犯,是指在精神上受到一定程序的威胁或者强制而被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 刑法规定,胁从犯也要对犯罪结果负刑事责任。这是因为行为人虽然在精神上受到犯罪分子一定程度的威胁、强迫或者控制,但就其自身而言,并未丧失认识和决定自己行为的意志自由和能力。如:汽车驾驶员被抢劫犯用刀逼迫交出钥匙,致抢劫得逞并顺利逃脱,汽车驾驶员为在抢劫犯的精神控制下被迫交出汽车,为抢劫犯提供了犯罪和脱逃的交通工具,其行为已构成胁从犯罪。 认定胁从犯的主要要件是看其是身体受到控制还是精神上受到威胁、强迫,如果是身体受到控制而致犯罪得逞,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不受刑事处罚,如果行为人只是在精神上受到威胁、恐吓、控制、强迫而致犯罪得逞,则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人民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第二十三条 (一)犯罪集团中的从犯,所起作用较小的,轻处40%;作用较大的,轻处20%; (二)一般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所起作用较小的,轻处50%;作用较大的,轻处25%; (三)同一案件中有数个从犯的,可依其作用大小,确定不同的等次,比照本条第 (一)、 (二)项轻处,每等次不超过10%; (四)未分主从犯的共同犯罪,对各被告人的处刑可依其相对责任大小分别量刑,每等次不超过10%; (五)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所犯罪行较轻或未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处30%;所犯罪行较重或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处40%。教唆未遂,轻处50%。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82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胁从犯的主犯是谁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胁从犯,是指在精神上受到一定程序的威胁或者强制而被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 刑法规定,胁从犯也要对犯罪结果负刑事责任。这是因为行为人虽然在精神上受到犯罪分子一定程度的威胁、强迫或者控制,但就其自身而言,并未丧失认识和决定自己行为的意志自由和能力。如:汽车驾驶员被抢劫犯用刀逼迫交出钥匙,致抢劫得逞并顺利逃脱,汽车驾驶员为在抢劫犯的精神控制下被迫交出汽车,为抢劫犯提供了犯罪和脱逃的交通工具,其行为已构成胁从犯罪。 认定胁从犯的主要要件是看其是身体受到控制还是精神上受到威胁、强迫,如果是身体受到控制而致犯罪得逞,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不受刑事处罚,如果行为人只是在精神上受到威胁、恐吓、控制、强迫而致犯罪得逞,则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人民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第二十三条 (一)犯罪集团中的从犯,所起作用较小的,轻处40%;作用较大的,轻处20%; (二)一般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所起作用较小的,轻处50%;作用较大的,轻处25%; (三)同一案件中有数个从犯的,可依其作用大小,确定不同的等次,比照本条第 (一)、 (二)项轻处,每等次不超过10%; (四)未分主从犯的共同犯罪,对各被告人的处刑可依其相对责任大小分别量刑,每等次不超过10%; (五)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所犯罪行较轻或未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处30%;所犯罪行较重或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处40%。教唆未遂,轻处50%。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根据规定胁从犯一般怎么判?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