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如何认定

最新修订 | 2024-02-21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5人
专家导读 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罪如何量刑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如何认定

一、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如何认定

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间接故意包括三种情况:

1、为了追求一个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

2、为了追求一个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

3、在突发性案件中不计后果,动辄捅刀子的情形。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

2、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认、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

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结果发生或明知道必然发生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

3、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

4、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

故意杀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常见的如报复、图财、奸情、拒捕、义愤、气愤、失恋、流氓动机等。动机可以反映杀人者主观恶性的不同程度,对正确量刑有重要意义。《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故意杀人罪如何量刑

1、犯本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

属于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

如出于图财、奸淫、对正义行为进行报复、毁灭罪证、嫁祸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动机而杀人;

利用烈火焚烧、长期冻饿、逐渐肢解等极端残酷的手段杀人;

杀害特定对象如与之朝夕相处的亲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知名人士等,造成社会强烈震动、影响恶劣的杀人;

产生诸如多人死亡,导致被害人亲人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杀人;

民愤极大如犯罪人恶贯满盈,群众强烈要求处死的故意杀人;

等等。

2、犯本罪,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司法实践,主要包括:

(1)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

(2)义愤杀人,即被害人恶贯满盈,其行为已达到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而其私自处死,一般是父母对于不义的儿子实施这种行为

(3)激情杀人,即本无任何杀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将他人杀死,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其一,必须是因被害人严重过错而引起行为人的情绪强烈波动;

其二,行为人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一时失去理智,丧失或减弱了自己的辨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其三,必须是在激愤的精神状态下当场实施。

(4)受嘱托杀人,即基于被害人的请求、自愿而帮助其自杀

(5)帮助他人自杀的杀人

(6)生母溺婴,即出于无力抚养、顾及脸面等不太恶劣的主观动机而将亲生婴儿杀死。

如果是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作怪,发现所生的是女儿而加以溺杀的,其主观动机极为卑劣,则不能以本罪的情节较轻情况论处综合上述,整理有关故意杀人罪的相关内容。

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更多问题,成都律图网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服务。

通过上述文章中的内容,详细大家已经对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如何认定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建议大家可以多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相关的法律知识,才可以在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可以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针对上述文章中的问题,如果您还有不清楚需要了解的地方,可以直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和律师进行在线沟通。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4.6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87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如何认定
一键咨询
  •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50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73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76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836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7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64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17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31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1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4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1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8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04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48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4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你推荐
扬州188****7535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88****8981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52****2025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暴力犯罪辩护 > 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如何认定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