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犯他人名誉权属于什么行为
侵犯他人名誉权是一般违法行为。这是一种民事侵权,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一般是通过造谣、侮辱和诽谤他人。但是如果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的,是要负刑事责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
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二、名誉损失怎么起诉
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3、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4、开庭审理。
5、宣判。
民法典规定名誉权侵权有诉讼时效的。
名誉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知道之日起算。而由于名誉权处于继续状态,那么即可使用诉讼时效中断,不受三年诉讼时效的限制。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四、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有哪些
1、侮辱行为。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漫画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
侮辱的表现形式有:以口头语言或动作(非暴力)侮辱他人、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以书面语言的形式侮辱他人。
2、诽谤行为。诽谤,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
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新闻报道失实,是指新闻报道与事实真相不符的情形。
4、评论严重不当。评论严重不当,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的评论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的情形。
五、侵犯名誉权如何举证
1、注意收集侵权事实的有关证据:
(1)以文字或音像制品形式侵权的,提供相应载体;
(2)以口头形式侵权的,提供证人证言或有关证明材料;
(3)以其他形式侵权的,提供相应证据。
2、侵权后果的有关证据:
(1)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证据;
(2)造成精神损失的,提供相应证据。
3、原、被告若为法人,应提供法人资格证明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一)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既可书面也可口头进行,但内容须事先经法院审查确认;
(二)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与侵权所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
(三)经济和精神损害赔偿,由当事人调解或法院判决;
(四)不执行判决为对方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法院可将判决内容公告、登报,并可按拒不执行裁判论处,那强制执行的责任就更大了。
七、名誉侵权纠纷的解决措施是什么
(一)及时与法律顾问研究对策,分析案件的利弊;
(二)及时组织和收集案件原证据;
(三)围绕报道没有失实,没有侮辱人格、诽谤他人和没有名誉侵权的重点进行调查取证;
(四)针对原告的起诉撰写我方没有构成名誉侵权的答辩状;
(五)按举证期限进行庭前交换证据;
(六)拟定抗辨和诘问的重点和策略;
(七)收集案件的有关法律依据和案例;
(八)在开庭前晓之以理动员原告撤诉;
(九)参加法庭调查、辩论和调解。
本文整理了与侵犯他人名誉权属于什么行为问题有关的内容供参考,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情节较轻的就要承担民事责任,需要对受害人进行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不良的影响。希望本篇文章内容能够对此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咨询律图网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