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有以下几个法律特征:
1、行为主体是自然人。
一般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在实施与其年龄和智力相适应的见义勇为时,也应成为见义勇为的行为主体;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见义勇为时是否成为行为主体,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依据我国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其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进行,否则其行为便无效。
不能辨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因缺乏自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
未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因有独立的的认识能力,可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
如一九周岁的儿童救助了与其一起玩耍落入浅水不能爬起而有生命危险的幼童,其行为不能因其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认定不是见义勇为行为。
另外,外国公民对我国公民和本国公民在国外实施的见义勇为,也应成为见义勇为的行为主体。
2、行为人主观上有为他人人身或财产权益避免或减少损失的意思。
这是见义勇为成立的主观要件。
也就是说行为人是在明知他人生命或财产有险的情况下,而自觉主动地去救护,其目的和动机是使他人的人身或财产免遭或少受损失。
3、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保护他人人身或财产权益的具体行为。
对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或援救,使之免遭或减轻损失;
主动抓获,扭送在逃或者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脱逃的罪犯,或者协助侦破重大犯罪案件,等等。
5、行为人无法定或约定的救助义务。
无法定义务是指行为人无法定的权利或义务,行为人如有法定的救助义务,就不构成见义勇为。
无约定的义务是指行为人与被救助人之间无因约定而产生的救助义务,这种约定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
6、见义勇为一般是在紧急的情况下作出的。
这种紧急情况既可以是人为造成的,也可以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以上知识就是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法治社会需要倡导、培育和维护公序良俗,谴责、制裁、摒除各类缺德行为或丑恶现象,需要大
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所面临见义勇为法律特征有哪些的问题。平常我们可以多多学习了解法律知识,这样在面临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时,我们就能够通过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的法律问题,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为您匹配专业律师在线为您提供帮助。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