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侦查取证困难。犯罪分子在网络犯罪中常用的手段有:
1、采用假身份证注册银行卡;
2、使用专门用于作案的手机;
3、拥有多个网络注册名,且名称各异;
4、为逃避侦查,往往是流动上网,在诈骗得手后销毁相关网上证据。
相比于传统的犯罪,网络诈骗犯罪风险较小,并且因网络传播迅速、快捷,往往难以确定作案嫌疑人和作案地点。此外,网络诈骗往往是使大批的网民上当受骗,受害人数众多,涉及范围广泛,这些都给公安机关的侦查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办案成本过高。由于此类案件具有跨地域性,涉案范围较大,因此,公安机关在侦破此类案件时,往往要辗转全国各地进行取证,办案成本远远超出办理一般的诈骗案件。
网络诈骗4000元可以按照诈骗罪立案,网络诈骗行为侵犯的是行为人一切的社会关系,主要是用虚拟的网络,对当事人进行诈骗,以谋取非法利益。在客体方面侵害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触犯这种行为的人,要具备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
诈骗罪与绑架罪的区别是很大的,诈骗罪属于利用欺骗的手段对当事人的经济财产进行侵犯,而绑架罪一般则是通过暴力的手段要求当事人的亲属支付一定的资金,两者在实际犯罪事实上的手段和方法都是完全不同的。
1、诈骗罪
(1)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及其正常活动。
(2)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故意,其犯罪目的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
(3)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的行为。
2、绑架罪
(1)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健康、生命权利及公私财产所有权利。
(2)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的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
(3)主体。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具有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的目的。
在我国的刑事案件处理的司法实践中,犯罪行为人犯诈骗罪的,此时是比较常见的,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行为人实施诈骗行为的同时,也实施了绑架的行为的,或者是在绑架过程中进行了故意伤害的,此时都是需要进行合并处罚的。
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按钮”咨询专业律师的帮助。
三、关于诈骗罪的规定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达到以上数额,又具有以下情节的,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事实上,诈骗案件中还钱本身就是嫌疑人应尽的义务,但是,嫌疑人主动还钱和被公检法机关责令退赔的法律后果是不一样的,一审之前能主动退赔的,对嫌疑人的量刑也是有利的。
希望通过上面文章中的法律知识,应该已经帮助您解决网络诈骗犯罪的查处难点有哪些?相关的法律问题了。其实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就能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去解决了。看完上文内容如果您的问题仍未得到解答,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在线咨询专业律师。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