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会判多长时间?
1、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主体是所有参加作战的军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战时造谣惑众罪怎么认定
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争的情况下或者在部队接受作战任务进行战斗动员后,由于贪生怕死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故意制造谣言,在部队中散布怯战、厌战思想或恐怖情绪,动谣军心的行为。认定该罪主要依靠以下几点:
(一)是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行为。
(二)将编造的谣言在公众中散布,散布的对象包括下级、同级和上级,但不是在履行职责。
(三)将虚假军的令直接传播给执行人,而是在公众中传播,对象是不特定的。
三、战时造谣惑众罪需要哪些犯罪构成
战时造谣惑众扰乱军心的认定方式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战时宣传舆论秩序。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战时情况下,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说的都是假的,会扰乱军心、瓦解斗志,仍加以宣扬、扩散。其动机,有的是怯战、厌战,通过造谣惑众,达到躲避战斗的目的;有的是因受批评、处分,或未能评功受奖,通过造谣惑众,达到泄愤、报复。
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会判多长时间,这个问题在上述文章中给出了明确的解答,在战争年代造谣的情况下,会扰乱中心,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是需要采取刑事处罚的措施。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按钮”咨询专业律师的帮助。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