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肇事逃逸如何判断
交通肇事逃逸的判断标准如下:1、从嫌疑人事发时的行为表现上进行认定;2、从对事发中行为人对事故的明知程度进行判断;3、从事发后行为人的行为表现上来进行判断,审查嫌疑人是否具有逃逸的情节;4、从对事发后行为人对现场遗留证据的态度来进行判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二、如何才算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有以下标准:
1、肇事者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仍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肇事者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3、肇事者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4、肇事者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5、肇事者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6、肇事者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如何认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认定肇事逃逸的具体如下:
(一)主观方面
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
(二)客观方面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三)逃逸后的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虽然没有逃离现场(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理时畏罪逃跑,虽然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构成的,也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所面临肇事逃逸如何判断的问题。平常我们可以多多学习了解法律知识,这样在面临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时,我们就能够通过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的法律问题,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为您匹配专业律师在线为您提供帮助。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