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现职员利用职务进行侵占可以选择报警
职务侵占罪是不在自诉案件范围之内,属于公诉案件。行为人构成职务侵占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的;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2、职务侵占罪在下列情况下无罪:
(1)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工作人员,改制后的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该职工不属于企业人员,不符合主体要件,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2)个体工商户股东、收银人员等工作人员不符合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资格,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3)合作关系、承包关系、挂靠关系人员不是被害单位人员,主体不适格,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4)行为人讨薪未果,与被害单位存在债务纠纷,行为人占有本单位财物以此寻求解决纠纷,不能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5)行为人获取的资金和领取的费用、借款主要用于公司正常业务,并没有非法占为已有,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6)行为人在任职期间,未入账的支出大于收入,无法证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
(7)现有证据尚无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所证内容缺乏其他证据印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8)指控侵占的数额不清,审计讲采用的证据不全等。
二、职务犯罪主体有哪些?
1、职务犯罪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等。
职务犯罪的主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2、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利用职务之便;二是滥用职权;三是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
职务犯罪主要是指掌握一定管理、支配公共财产、人事关系等多种实权的国家公务人员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侵犯公共利益的高层次、高智商犯罪。主要表现是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是腐败现象最突出的表现。腐败制造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冲突,对经济建设和政局稳定起着破坏作用,使国家和人民身受其害。
三、职务侵占罪的行为主体是谁?
1、职务侵占罪的行为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单纯从事个人经营或家庭经营的个体工商户,不属于本罪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其从业人员不属于本罪的行为主体。
2、职务侵占罪包括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窃取、骗取、侵占本单位财物的行为以及其他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己有的行为。
(1)首先,行为人必须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即利用自己主管、管理、经营、经手单位财物的便利条件。但这里的“管理”、“经营”、“经手”并不是指普通意义上的经手,应是指对单位财物的支配与控制;或者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本人职务上所具有的自我决定或者处置单位财物的权力、职权,而不是利用工作机会。
(2)其次,必须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按照通说,包括将基于职务管理的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侵占),以及利用职务之便的窃取、骗取等行为。其中的“非法占为己有”,不限于行为人所有,还包括使第三者所有。
(3)最后,必须非法占有了数额较大的单位财物。
单位若是发现职员利用职务侵占了单位的财产,可以选择到当地的公安机关报案。在报案的时候,需要按照公安机关职员的要求提交相应的材料。对发现职务侵占报警还是起诉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