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诈骗金额巨大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网络诈骗的特点包括犯罪工具高科技化,作案过程非接触化等。
网络诈骗通常是指犯罪行为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网络上以各种形式骗取他人财产的诈骗手段。如果犯罪的主要行为发生在互联网上,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来骗取大量公私财产。
此外还具有以下的特点:
(1)作案目标具有不特定性,资金流向具有复杂性;
(2)作案依托网络技术为实施犯罪提供支持,手段呈现智能化;
(3)作案过程具有隐蔽性,作案时间短。
二、网络诈骗案抓不到人能结案吗
1、网络诈骗案抓不到人通常不能结案。
(1)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同时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
(2)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的,应当记录在案,随案移送,并在起诉意见书中写明有关情况。
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2、刑事案件的结案方式:
(1)如果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认为案件尚未达到立案的条件,可以做出不予立案的结果来结案;
(2)如果是在检察院阶段,检察院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会做出不起诉决定来结案;
(3)如果到了审判阶段,法院会做出判决来结案。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包括主体要件不同、犯罪对象不同、犯罪的行为不同等。具体的区别如下:
1、主体要件不同
职务侵占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而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犯罪对象不同
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本公司企业的财物,这种财物实际上已被行为人所掌握,而诈骗罪的对象是不为自己实际控制的他人财物。
3、犯罪的行为不同
职务侵占罪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的财物;而诈骗罪则是用虚构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的财物。
四、计算机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1、网络入侵,散布破坏性病毒、逻辑炸弹或者放置后门程序犯罪
这种计算机网络犯罪行为以造成最大的破坏性为目的,入侵的后果往往非常严重,轻则造成系统局部功能失灵,重则导致计算机系统全部瘫痪,经济损失大。
2、网络入侵,偷窥、复制、更改或者删除计算机信息犯罪
网络的发展使得用户的信息库实际上如同向外界敞开了一扇大门,入侵者可以在受害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侵入信息系统,进行偷窥、复制、更改或者删除计算机信息,从而损害正常使用者的利益。
3、网络诈骗、教唆犯罪
由于网络传播快、散布广、匿名性的特点,而有关在因特网上传播信息的法规远不如传统媒体监管那么严格与健全,这为虚假信息与误导广告的传播开了方便之门,也为利用网络传授犯罪手法,散发犯罪资料,鼓动犯罪开了方便之门。
4、网络侮辱、诽谤与恐吓犯罪
出于各种目的,向各电子信箱、公告板发送粘贴大量有人身攻击性的文章或散布各种谣言,更有恶劣者,利用各种图象处理软件进行人像合成,将攻击目标的头像与某些黄色图片拼合形成所谓的\写真照\加以散发。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发送成千上万封电子邮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其影响和后果绝非传统手段所能比拟。
构成诈骗罪根据诈骗的数额大小判定对应的量刑,一般数额较大最低判处管制,数额巨大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最高判处无期徒刑。想要了解更多网络诈骗数额巨大判几年相关的法律问题,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为您匹配专业律师为您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