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醉驾撞死人一般判多久判?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酒驾分为饮酒驾驶和醉酒驾驶,这二者的区别有:
(1)二者认定标准不同
饮酒驾驶的幅度标准是,人体血液中含有的酒精量在大于等于20mgml,小于80mgml之间;醉驾的幅度标准是,人体血液中含有的酒精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ml。
(2)二者的处罚标准有所不同。
饮酒驾驶是一种违法行为,醉酒驾驶则是一种犯罪行为。交通管理部门发现驾驶员醉驾之后,首先会依法吊销其驾驶证,然后约束驾驶员的行为、直至其酒醒。根据现行刑事法律的规定,醉酒驾驶的行为涉嫌犯危险驾驶罪,罪名成立的情形,驾驶员可能会被判处拘役的处罚。
1、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主要在于危害后果不同、法律责任不同、以及量刑的规定不同等。
(1)对于故意犯罪一般是属于严重的违法情况,而过失犯罪一般不是由于犯罪嫌疑人本身的意志来进行认定的。
(2)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主观上根本反对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因而主观恶性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3)《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责任”,“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体现了《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的精神。过失犯罪只有当行为已经给社会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构成犯罪。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就不存在过失犯罪。
(4)《刑法》对过失犯罪规定了较故意犯罪轻得多的法定刑。过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则条文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负刑事责任。如果《刑法》分则条文没有规定的,无论某一过失行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构成犯罪。
2、故意犯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抱着希望或放任的态度。
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认为是故意犯罪。希望结果的发生和放任结果的发生,这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在《刑法》理论上,前者称直接故意犯罪,后者称间接故意犯罪。故意犯罪的心理状态,就是指犯罪人在整个犯罪过程中,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它具有综合性、持续性、情境性、独特性和外露性的特点。
1、醉酒后危险驾驶属于刑事案件。
(1)行为人只要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即具有法律拟制的危险性,符合危险驾驶罪的客观要件;
(2)行为人明知自己饮酒仍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具有危险驾驶罪的主观故意;
(3)对于为挪动车位而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且行驶距离较短、速度较慢、未发生严重后果的,可以不作为犯罪处理;
(4)如果发生致人轻伤以上的交通事故,一般不宜认为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但结合具体案情,行为人的认罪、悔罪表现和赔偿情况,为体现从宽处罚精神,可以对被告人适用缓刑。
2、认定醉驾型危险驾驶案件中的犯罪情节轻微的方法:
可以尝试从醉驾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大小入手,以“定性 定量”的方式明确以下区分原则:
(1)对于没有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认罪、悔罪,且无其他法定或者酌定从轻、从重处罚情节的,一般可以认定为醉驾情节较轻;对于虽然发生交通事故,但只造成轻微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且被告人积极赔偿取得谅解,无其他从重处罚情节的,也可以认定为醉驾情节较轻;对于既有从轻处罚情节又有从重处罚情节的,是否整体上认定为醉驾情节较轻,应当从严掌握。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对醉驾情节较轻的,依法可以适用缓刑。
(2)犯罪情节轻微可以免予刑事处罚的,除不低于缓刑的适用条件外,还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被告人无从重处罚情节,原则上没有发生交通事故,即便发生交通事故,也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或者轻微人身伤害,且被告人积极赔偿,取得被害人谅解;
②至少具备一项法定或者酌定从宽处罚情节,如自首、坦白、立功、自动停止醉驾等;
③醉酒程度一般,血液酒精含量在160毫克/100毫升以下;(4)有符合情理的醉驾理由,如为救治病人而醉驾、在休息较长时间后误以为醒酒而醉驾、为挪动车位而短距离醉驾等。
(3)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可以不认为是犯罪的,除不低于免予刑事处罚的适用条件外,在“量”上应当更加严格把握,要求同时具备:
①没有发生交通事故或者仅造成特别轻微财产损失或者人身伤害;
②血液酒精含量在100毫克/100毫升以下;
③醉驾的时间和距离极短,根据一般人的经验判断,几乎没有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醉酒本身就是一种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即使在醉驾的过程之中没有导致他人死亡,也有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阅读此文后,如果对醉驾撞死人一般判多久判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