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仲裁机构和法院的区别
以下是仲裁与审判两种处理争议方式在性质、对案件的管辖、审理组织的组成原则等方面的异同点:
首先从性质层面看,仲裁由仲裁机构即仲裁委员会依据当事人之间达成的自愿达成且有效的仲裁协议进行运作;而审判这一职能则是由法院执行,法院作为国家机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力的重要机构。
其次在对案件的管辖权限方面,仲裁机构以双方当事人明示同意的仲裁协议为基础接受并处理相关案件,该种管辖权乃源自当事人双方的明确授权。
反之,若没有仲裁协议或仲裁协议被认定无效,那么仲裁机构便无法受理此类案件。
至于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力的法院,它们则是强制行使管辖权,无论争议双方有无明示约定,只要其中任何一方当事人向上诉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该法院便可依据法定程序予以受理。
再者,审理组织的组成原则亦存在差异。
仲裁庭的组成在大多数情况下需当事人双方选定(或是联名选定),或者是通过仲裁机构的指定,因此仲裁庭的成员构成绝大部分情况是依照当事人的意愿产生。
然而到了审判阶段,审判法庭的组成则是由法院通过指定产生,而不是基于当事人的自由选订流程。
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审判人员的指定过程,但是他们仍然拥有依照法定程序申请回避的权利,而相关是否需要撤销某位人员的职责,最终要取决于法院的相关决议。
另外,仲裁庭对于案件的审理通常采用不公开的形式,包括案情与裁决结果均不会对外公布,这样做可以很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商业声誉。
相较而言,法院在处理案件时则普遍采取公开审理的方式,但除非涉及到依法应当保密的内容外,其余信息均应依法披露。
最后,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双方签订的合同规定,如果出现仲裁条款,那么一旦仲裁庭作出仲裁裁决,该裁决将会立即生效,且任何一方均不得将此事上诉至更高一级的法院。
而在法院审判的过程中,通常会遵循两审终审制度,也就是说当事人在一审法院的判决若未获得满意的回复,仍有可能对二审法院的判决向上级法院提出异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二、仲裁机构和法院的区别是什么
1、性质不同。仲裁是由仲裁机构即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委员会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或其他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的专门仲裁机构,而审判则由人民法院负责,法院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机关。
2、对案件的管辖不同。仲裁机构即仲裁委员会是根据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受理案件,其对案件的管辖权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授权,没有仲裁协议或仲裁协议无效的案件,仲裁机不能受理。而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法院则是强制管辖,只要一方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就可依法受理案件。
3、审理组织的组成原则不同。组成仲裁庭的仲裁员是由当事人各方选定或共同选定或委托仲裁机构指定,其组成是基于当事人的选择,而审判庭的组成则是由人民法院指定,当事人无权过问,只能依法定程序申请回避,是否回避由人民法院决定。
4、仲裁庭审理案件一般不公开进行,案情不公开,裁决不公开,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商业信誉,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实行公开审理原则,但依法不应公开审理的除外。
5、依法实行一裁终局,裁决一经仲裁庭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上诉,而法院审判则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可上诉于上一级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仲裁机构和法院的区别”,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