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有哪些情况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下主体无法成为单位犯罪的实施者:
即除了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以及团体以外的其他各类主体。
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这些被法律赋予了特定身份地位或任务职责的主体所实施的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如果被法律明确规定为属于单位犯罪范畴之内的话,则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刑法》第三十条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的原因有哪些
关于何种形式的单位无法构成完整的单位犯罪主体,我国现行法律并未明确且具体的阐述,然而在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的相关规定基础上,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该单位必须是缺乏独立性特征的,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单一的整体,应当拥有独立的决策权力以及能够独自行动的能力,而这恰是其可以独立担负起犯罪责任的首要条件。
其次,该单位也需要是不具有合法性的,这里所谓的合法性包含两个层面:
既包括单位自身的合法存在,同时也是指在犯罪行为发生时,该单位所涉及的活动或行为是否合乎法律的规范性要求。
再者,该单位必须缺乏组织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有别于自然人,单位本身并非是由个体有机组合而成的,只有当单位内部的各个成员运用他们各自的意志形成了普遍的共识,这些相互交融的共识再进一步根据特定的方式聚合为整个团队的意愿,那么这个团队才有可能在法律意义上获得相应的人格地位,并因此具备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可能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有哪些情况”,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