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行卡借给别人用会有什么后果
据权威解读表明,出借自己的银行卡给他人使用,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这取决于具体情形。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种行为本身属于法律不容许的,极有可能触及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红线。若被冒用者利用借来的银行卡实施了其他违法活动,那么作为出借人,他极有可能成为相关案件的共同被告,依法将会受到严厉的刑事追责。
其次,对于确实违反了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构成规定的行为,通常是先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等刑罚,同时还需缴纳至少一万元至十万元人民币不等的罚款。在这种情况下,确实涉及到牢狱之灾。一方面,将银行卡外借给他人,确实面临诸多风险。
其中包括:被他人窃取、复制从而进行非法提款操作;在借用他人的信用卡之后,未按时还款而产生信用不良记录,进而影响到自身的信贷信誉度;万一发生银行卡遗失的情况,所引起的所有经济损失都将由银行卡持有者承担。另一方面,申请办理银行卡的条件也颇为严格。例如:年满16岁及以上且具备合法身份证明之人(包括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可以自行前往银行办理相关业务。在此基础之上,未满18周岁的人士无法开通网银功能。对于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士而言,办理业务时必须经由法定监护人陪同,而且办理所需用到的证件通常为户口本。所以总的来说,把银行卡借予他人并用于犯罪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行为,有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洗钱罪等严重罪名。而个人申请银行卡时,应按照公安部门的规范要求,提交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供发卡银行审核通过。同时,银行卡及其对应账户权限仅能由发卡银行正式批准的持有人合法使用,严禁此类账户被租借、转让。
《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
个人申领银行卡,应当向发卡银行提供公安部门规定的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经发卡银行审查合格后,为其开立记名账户,银行卡及其账户只限经发卡银行批准的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转借。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3、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4、恶意透支的。
二、银行卡借给别人过账会怎么样
将银行卡借给他人进行转账操作之时,务必要明确知晓其是否涉嫌任何非法行为。因为倘若借用该卡进行洗钱活动或是参与了其他非法交易所涉的操作,这将会给银行卡的开户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且通常需要为此类行为负起相应的连带责任。对于那些非营利性质的存款人而言,若有出租、出借银行结算账户的行为发生,将会受到警告处分,同时还需缴纳1000元的罚款。而在租借方利用所借得的银行账户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情况下,作为银行账户的出借人和被挂靠者,同样应当依据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连带民事责任。至于银行卡帮助他人进行资金流转的问题,如果明知对方涉及诈骗活动却仍然故意提供银行卡协助的,则将依照共同犯罪的原则进行处理,最轻的刑罚可能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关于适用民诉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二条
借用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盖章的空白合同书或银行帐号的,出借单位和借用人为共同诉讼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银行卡借给别人用会有什么后果”,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