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挪用公款罪具备什么条件
要构成挪用公款罪,必须要同时符合以下四个关键要素:
1.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是被依法委托负责、管理或者支配公共资金的人士;
2.被告在实施犯罪时,主观上存在明确的故事情怀,即明白自己正在挪用公有资产;
3.他们的行为缺乏法律依据,且无正当理由而不归还挪用的款项;
4.无论从涉案金额还是其他情节上看,都已经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所规定的程度,比如涉及较大规模的挪用资金,或者将公款用于获取不当利益的活动,或者将公款挪作他用以进行非法活动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二、挪用公款罪具备缓刑条件包括什么
关于挪用公款罪被判定缓刑的相关规定:
首先,涉案者需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其次,其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较低,情节轻微;
再次,涉案者应具备真诚的认罪悔过态度;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涉案者是否存在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以及其判决结果对于所在社区的潜在负面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挪用公款罪具备什么条件”,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