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之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想要获得减刑,其必须具备诸多条件,例如,严格遵守监狱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接受思想教育与劳动改造;确实存在悔过自新之表现或有立功表现;甚至是具有重大立功表现等等。然而,谅解书本身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刑法所规定的减刑条件,除非该谅解书能够充分证明犯罪分子确实存在立功表现或者真诚悔过,进而满足减刑所需的条件。因此,仅仅凭借谅解书并不能够直接决定是否给予犯罪分子减刑,而需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节以及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的具体表现进行全面评估。若谅解书能够充分证明犯罪分子的诚挚悔罪态度或者立功行为,那么在对其进行减刑处理时,这些因素将会被纳入考量范围之内,但是最终的裁决权仍然归属于法院,他们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实际情况做出公正的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
(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二、刑事拘留谅解书怎么放
依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要求,犯罪嫌疑人在获得受害者或者其近亲属所签发的谅解书之后,其审前羁押期限最长可被限制在37日内。这其中的7日是指由检察官进行预审审批和核准逮捕申请的这段期间。
根据法律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在拘留犯罪嫌疑人之后,倘若认为有必要将其逮捕,则应在拘留期届满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向当地人民检察院提出审查批准逮捕的请求。而针对那些流窜作案、多次作案以及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其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则可以适当延长至30日。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在我国,服刑人员若有获得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情况,其得以进行减刑必须遵守特定的规定,包括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积极参与教育改造活动以及深刻反省自身过错并争取立功等方面。然而,谅解书本身并不构成直接的减刑依据,除非能够充分证明该罪犯确实存在立功或者悔过的实际行为。在做出减刑决定时,需要全面考虑到案件的具体情节以及罪犯在服刑期间的表现,由法院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公正裁决。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