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在如实供述案情并接受处罚之后申请获取保释的结果并非总显得情形较为严重,这主要视乎其所涉案情的独特性以及法庭的最终裁决结果。所谓保释,实质上是刑事诉讼程序中对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特殊强制措施,允许他们在审判过程中的一段时间内继续过正常的生活,但是在这期间却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条件限制,例如严禁擅自离境出国,以及按照指定日期定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个人行踪等等。假如在这个阶段被告人能够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同时表现出良好的认罪悔罪态度,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得到法庭的宽大处理。
然而,倘若被告人在保释期间违反了上述规定,那么他们的保释资格就有可能被取消,甚至还可能面临更为严厉的刑事制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二、认罪认罚后上诉的后果
在被告自愿承认犯罪事实并愿意接受司法机关所做判决后,如若被告选择上诉,检察机构将有权提起抗诉。此时,抗诉的结果将变得尤为严重。这是由于被告在认罪认罚后选择上诉,说明其对法院的决定存在不认可,缺乏认罪认罚的诚意和遵守法律的决心,因此在接到检察机关的抗诉通知后,被告人将面临更严厉的惩罚。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
对于认罪认罚案件,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时,一般应当采纳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议,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二)被告人违背意愿认罪认罚的;
(三)被告人否认指控的犯罪事实的;
(四)起诉指控的罪名与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
(五)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情形。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量刑建议明显不当,或者被告人、辩护人对量刑建议提出异议的,人民检察院可以调整量刑建议。人民检察院不调整量刑建议或者调整量刑建议后仍然明显不当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在被告人具结陈述且接受法律惩处之后,保释的最终结果将取决于案件的独特性质以及法院的裁定。保释作为一种特殊的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其目的在于保障被告人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但同时也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条件和要求。如果被告人能够遵守这些规定并且真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他们有可能获得从轻发落的机会;反之,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定,那么他们的保释资格就有可能被撤销,从而面临更加严厉的惩罚。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