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拾得物问题时,我们无法进行善意取得这一完善制度的运用。
然而,从理论角度来看,善意取得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项基本规范:
首先,在受让人接收财产之际,他(她)的主观动机必须是善意的;
其次,必须支付公允的金额作为对价获取该财产;
最后,对于依法应登记的所有权转移,必须已完成相关手续,而无需办理登记的,也必须实际地移交给受让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二、遗失物不属于侵占罪么
关于遗失物品经由他人之手所获取的行为能否视为侵占,需依实际情形进行判断:
首先,若拾得者擅自将他人财物占为己有,便构成了不当利益,然而在将财物归还给合法权益所有者后,通常这种情形并不构成侵占;
其次,对于明知是他人丢失的物品,拾得者应竭尽全力尽快将其归还给权利人。拾得者有义务立即通知权利人前来认领,或将遗失物送至相关部门。当相关部门接收到遗失物后,如已知晓权利人身份,则应立即通知其前来认领;若无法确定权利人身份,也应及时发布招领公告。在遗失物送交相关部门之前,以及在遗失物被认领之前,拾得者和相关部门都应对遗失物进行妥善保管。若由于拾得者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遗失物损坏或丧失,拾得者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最后,如果失主提出归还请求,而拾得者却拒绝归还,且遗失物的价值达到一定程度(通常指较大),那么此种行为便可能构成侵占罪,拾得者将会面临刑事追责。
根据法律规定,若数额较大,拾得者仍拒不归还,将被判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若数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拾得者将被判处两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在处理有关拾得物的问题时,我们并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从理论层面来说,善意取得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即受让人在接收到财产的时候,其主观状态是善意的;其次,他需要为该财产支付了合理的对价;最后,他还需要完成了所有权的转移登记或者进行了实际交付。然而,在拾得物这种特殊情况下,要想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善意取得制度在此种情境下无法得到有效运用。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