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造谣怎么办

最新修订 | 2024-07-20
浏览10w+
刘斌律师
刘斌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83人
专家导读 面对恶意诽谤与无端造谣,应对策略如下: 首先,尝试协商,要求冒犯者承担法律责任。 其次,若情况严重,向警方报案,他们有权拘留或罚款涉事者。 此外,通过民事诉讼维护权益也是选择之一。 最后,如确信对方行为构成诽谤罪,收集证据并向法院提出刑事自诉。维护个人声誉和权益至关重要,采取合适措施反击不实指控。
被人造谣怎么办

一、被人造谣怎么办

遭受他人恶意诽谤和无端造谣的应对措施包括:

首先,可以尝试通过协商来解决争端。受害方有权与冒犯者进行洽谈,并请求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次,如情况严重,可以考虑向当地警方报案。通常情况下,警方会依法给予涉事者五天以内的拘留处罚或五百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

此外,还可选择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维护自身权益。

最后,如果当事人坚信对方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诽谤罪,那么他们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向法院提出刑事自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二、被人造谣摆花圈去哪投诉

对于在网络上编造流言蜚语的行为,公民可选择拨打110报警电话,向公安机关予以举报。在接收到报警信息之后,110报警服务中心将依据具体情况调度警力开展相应处理。对涉及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益等紧迫案件(事件),不仅要立即派遣警务人员展开行动,还需立即向相关负责领导汇报此事,同时向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通报。并且,应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工作方案以及相关领导的指令,迅速派遣警务人员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对于遭受的恶意诋毁和无根据的谣言攻击,我们应当采取以下有效措施来维护自身的名誉和利益:首先,建议进行友好的沟通协商,以期能使侵权者为其不当言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若事件的性质恶劣且已超出了调解范围,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官方部门将有权力对相关责任人实施拘留或者罚款等处罚措施;除此之外,通过提起民事诉讼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亦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如果您坚信对方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诽谤罪,那么请务必搜集充分的证据,然后向当地法院提交刑事自诉申请。在这个过程中,保护个人声誉和权益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手段来抵制那些毫无根据的指责。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4.4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971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被人造谣怎么办
一键咨询
  • 158****82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08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661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765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60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03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4****615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3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37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65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68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86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021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50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70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沭阳152****5690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78****7889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56****1794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被人恶意造谣怎么办
蓄意制造并散布谣言与污蔑言论,侵害当事人名誉权,当事人可向法庭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若情节恶劣,可能构成诽谤罪,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等刑罚。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造谣,惑众,造谣,造谣造谣怎么处罚,造谣惑众罪怎么判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战时造谣惑众罪怎么认定 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才构成犯罪。而对那些在战时因对上级的命令、指示理解不同,而随意发表一些错误言论,或者遇到任务较重、伤亡较大、未顺利完成任务而埋怨上级和责怪友邻部队的,不能当成造谣惑众的行为加以追究。对行为人仅一般的传播战况不真实的消息,或将他人的谎言蜚语加以传播、渲染,尚未造成动摇军心后果的,不应视为犯罪。 区分本罪与谎报军情罪的界限 这两种犯罪都有虚构事实并加以扩散的情节,而且其虚构的内容可能很相似。但前者是将编造的在公众中散布,散布的对象包括下级、同级和上级,但不是在履行职责;而后者是将编造的情况按隶属关系和职责要求向上级报告,其表现形式是在履行职责。 区分本罪与假传军令罪的界限 前者的行为人也可能编造有关作战命令的。这种情况与假传军令罪的区别,在于传递虚假军令的方式和接受虚假军令的对象不同。前者不是将虚假军令直接传播给执行人,而是在公众中传播,对象是不特定的;后者则是将虚假的命令传递给依照职责应执行该命令的人,假传的方式往往是正常下达命令的方式,对象是特定的。 战时造谣惑众罪与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 战时造谣惑众罪与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法条竞合,本法对这两类犯罪的规定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对军人战时造谣惑众、扰乱军心构成犯罪的,应优先适用本章的规定,以战时造谣惑众罪论处。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971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造谣言论造谣扰乱军心罪怎么量刑
[律师回复]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根据刑法第377条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加重处罚事由 犯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而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这里的造成特别严重后果,是指因故意提供虚假敌情导致作战部署作重大调整的;造成我方人员重大伤亡的;造成特别重要的或者多件重要的武器装备、军用物资和多处重要军事设施毁损的;致战斗、战役失利的等。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客观方面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向武装部队提供虚假敌情的行为。武装部队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和其他参加的武装力量。敌情是指敌人的军事情况,包括敌军的作战计划、军事布防、部队组成、军种、番号、武器装备、军事设置、作战意图、军事行动等一切与作战有关的情况。 一、提供虚假敌情的行为必须发生在战时,才能构成本罪。这就是说,战时乃是构成本罪在时间上的必备要件。不在战时而在平时,即使有向武装部队提供虚假敌情的行为,也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战时,是指国家宣布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受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 二、提供虚假敌情的行为。所谓提供,是指采取各种方法将虚假的敌情告知武装部队,以让其知道。既包括书面的,又包括口头的;既可以当面提供,又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电报或由第三人代为转告而不当面提供。既可以是主动提供,也可以是武装部队向其询问时而予以提供。不论方式如何,只要提供的属虚假敌情,即可构成本罪。所谓敌情,是指与我为敌的一方的一切有关信息情报,主要是军事情报,但不限于军事情报。 三、造成严重后果,是构成本罪的必要条件。造成严重后果,是指因提供虚假敌情而扰乱了部队的作战部署,干扰了部队的军事行动,破坏了指挥人员的作战计划和安排等 。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个人名誉被造谣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行为人通过新闻报导、舆论监督捏造事实,歪曲事实,或者没有审查别人提供的不实内容而直接发布,又或者用侮辱性的言辞贬低他人的名誉,则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被贬低名誉的当事人可以控告行为人侵权,要求行为人赔偿当事人的损失。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971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被人发微博造谣怎么办?
被人发微博造谣的,受害人可以向网络平台反映并收集证据,要求造谣者承担侵权责任,如发生纠纷协商不成,受害人还可以收集证据起诉对方,由法院判决对方侵权。如造谣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受害人准备好自诉状后去法院立案。
10w+浏览
损害赔偿
男方造谣离婚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离婚是指夫妻双方通过协议或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终止夫妻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针对离婚后男方造谣,可以从以下着手: 一、控制情绪,避免采取过激行为,冷静应对。 二、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一定要有证据意识,及时收集侵权人违法犯罪证据便于后期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例如,及时报警,保存相关的录音、录像、等证据材料。 三、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虽然离婚了可能男方有心结没有释怀,女方可以积极主动找男方沟通,化干戈为玉帛,不免造谣继续扩大化。 四、通过法律维权。如果是一般的造谣,可以进行行政拘留并罚款。民事方面,可要求赔礼道歉、恢复名誉、赔偿精神损失等。性质恶劣的,可进行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微博被人乱造谣怎么办?
微博被人乱造谣道的解决办法有:向平台举报要求其尽快处理不实言论;要求造谣方删除造谣言论并公开进行道歉;协商不成的向当地法院进行起诉处理。法院将会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以转发量作为主要的判刑标准。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造谣言谣扰乱军心罪,什么是军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是指在战时制造、宣扬失败情绪、扩散各种危害作战利益、蛊惑军心、扰乱军心的流言蜚语,使部队丧失作战能力的行为。造谣,是指编造或者散布不符合事实的信息并将其扩散的情形。 第三百七十八条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战时造谣惑众,扰乱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防利益、参战部队的作战利益。 二、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 1、战时编造、扩散各种、蛊惑人心、动摇军心; 2、危害作战部队利益、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3、造谣扰乱军心的行为是发生在战时。 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除军人以外的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四、本罪在犯罪主观方面表现是故意,即行为人是在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在战时造谣扰乱军心,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五、本罪以“战时”、“故意”向武装部队提供虚假敌情“造成严重后果”作为犯罪构成要件。如果行为人是平时向武装部队提供虚假敌情,或者是过失提供虚假敌情,或者是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均不构成犯罪,但可酌情给予行政处罚。 六、行为人如果参与组织、投敌叛变后或者实施武装、武装行为,意在危害我国国家安全面故意向武装部队提供虚假情况的,则属牵连犯罪,对之应当择一重罪治罪科刑,而不实行数罪并罚。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971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造谣被判刑的人怎么办?
当事人造谣污蔑诽谤,对他人的生活造成了影响的,一般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情节严重,还会构成犯罪,就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处罚了。更多关于造谣被判刑的人怎么办的问题,可以从下方文章中了解。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造谣诋毁诽谤罪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网上造谣诋毁能否认定为诽谤罪 通过网络进行造谣捣毁的,能不能认定为诽谤罪,要依据造谣的情节而定,如果符合诽谤罪认定标准的,可以认定诽谤罪。 诽谤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 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 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 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 这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 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二、网络的内涵与传播特点 网络是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或者被歪曲的信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学习办公、交友联络、表达感情的重要工具。微博、博客、社交网站、视频网站、网络的兴起和应用,更使网络传播成为当今信息传递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但与此同时,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和隐秘性也使其成为负面情绪宣泄的主场所。网络充斥着网络空间,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干扰着社会的正确导向,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加强网络防范,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手段,是建设诚信社会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公民言论自由的有效方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根据现有立法,在我国,法律意义上的是指那些虚假并且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的信息。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传播的网络较之传统意义上的有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网络以网络为媒介,其数字化、超时空、全球性特征使其远远超越传统的人际传播。每一个线上网民都是网络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反馈者和传播者。尤其是在微时代来临后,拥有众多粉丝的微博就像是一份个人海报。这种突破时空限制的传播方式,使得网络一旦发布,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可以形成浏览、转发、评价数量的几何式增长。方便快捷的发布方式、数量庞大的信息接收群体,都为网络的传播提供了更便利的载体和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传播渠道多,扩散性强。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网络的普及,网络社区、微博、微信、、聊天室、博客、贴吧等众多媒介平台便利了网络的传播,几乎没有任何成本的复制与粘贴方式使得一些网民无意中成为的传播者。大范围的传播强化了的欺骗性,又进一步加剧了接收者的迅速扩散,最终形成“锁链式传播”模式。 迷惑性兼破坏性越来越明显。现阶段,我国网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一些人自编自导,刻意制造一些蛊惑人心的,引起社会恐慌;一些人试图利用网络平台谋取利益,将平常小事用性语言无限夸大。一些不负责任的新闻媒体为争夺点击率,不注重核实事实真相,随意传播那些博人眼球的假新闻,肆意制造它的轰动效果,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和稳定。
甲造谣诽谤乙后,仗着乙除了一名证人外没有其他实际证据,反咬一口要起诉乙诽谤罪,请问这种情况甲能胜诉吗? 甲与乙本来是关系不错的朋友,但乙偶然间通过甲的朋友丙,得知了甲长期以来,一直在造谣诋毁乙,并且传播乙的丈夫出轨这样的谣言,乙没有找甲对峙,而是决定远离甲,随后甲乙二人没有再联系,但是断绝联系的近一年中,甲多次骚扰乙的家人,对乙造成了严重困扰,乙忍无可忍,提起了甲传播谣言并诋毁乙的丈夫出轨一事,质问甲为什么至今仍然不知悔改骚扰他人生活,可谁知甲竟然反咬一口,抵赖说自己没有诋毁乙,并要求乙必须提供证据证明甲的造谣行为,如果乙提供不出证据,甲就要将乙起诉到法院…而乙也确实是没有实际证据证明甲造谣一事,只有甲的朋友丙可以证明甲的造谣行为,可是甲声称,丙与乙串通一气污蔑她,拒绝承认丙的证言。乙跟丙提出与甲当面对质,因为甲不但造谣诋毁过乙,也造谣诋毁过丙,而且乙的手机中存有大量的聊天记录能够证明甲对丙的造谣诋毁,甲得知乙手中有大量她诋毁丙的聊天记录后,拒绝与乙丙当面对质,并一口咬定是乙跟丙制造谣言诬陷她,威胁乙丙,并且要就乙提出的甲诋毁乙一事起诉乙诽谤罪…想请问一下,这样的情况法院是否会受理呢?如果甲想要胜诉,她都要提供什么样的证据呢?乙现在除了丙这位证人,就没有其他实际证据证明甲诋毁了她,而甲又一口咬定,是乙丙联合起来诬陷她…这样的情况,丙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为乙证作证吗?如果法院受理此案,而甲提供不出有力的证据证明乙的诽谤罪,乙是否可以追究甲的刑事或民事责任呢?谢谢律师~
[律师回复] 你好,提供甲要求还款给丙的证据,可抗辩甲的起诉,并可追究甲企图骗取不当利益的法律责任。否则,你只能根据情况起诉丙返还不当得利,或者报警丙诈骗。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名誉毁谤 > 被人造谣怎么办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