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如年幼者从事计时性工作却未能获得应得薪资等状况下,劳动者有权实施以下措施以解决问题:
首先,劳动者可以尝试与雇主进行友好的沟通和协商,以求能够追回相关的薪酬;
其次,劳动者亦可选择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投诉。若雇主的行为违背了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额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那么劳动者便有权利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将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此类事件进行严肃处理;
此外,劳动者还可以向调解机构申请调解。如果双方都不愿意接受调解,或者在达成调解协议之后,雇主未能如约履行,那么劳动者就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追讨自己的工资;
最后,如果对仲裁结果仍然不满,劳动者还有权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九条
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二、未成年人打工违法吗
在法律上,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能力进行评估取决于其年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凡年满十六周岁者,皆可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然而对于十六周岁至十八周岁之间的公民而言,如果他们能依靠自身的劳动获取稳定且主要的生活来源,则也可以被认定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任何用人单位都不得招聘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五条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未成年人打工不给工资怎么办”,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