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分裂症砍伤人怎么赔偿
关于精神病患者致人伤害的赔偿问题,其具体的赔偿标准如下所示:
首先,从财务损失的角度来看,根据各类损失出现之时的市场价格或者通过其他合理方式来进行物质补偿费用与精神抚慰费用的精确核算;
其次,针对人身遭受侵害的情况,需要赔偿的范围涵括了医疗费用、护理费用、交通费用、营养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用等等,这些都是为了治疗与康复所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同时还有因为误工导致收入减少而形成的经济损失。倘若给受害者带来了身体上的残障,还需承担辅助器具费用及残疾赔偿金;若不幸导致受害者死亡,则还须赔偿丧葬费用以及死亡赔偿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响继承财产吗?
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需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关键是否能够在犯罪行为实施的过程中分辨和控制自身行为。具体分析如下:
1、若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能够分辨或不能控制自身行为时导致了不良后果,并且经过法律规定的程序被鉴定为患有疾病无法做出自我认知及控制的境况下,则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然而,应当责成其亲属或监护人严格履行看守及治疗义务;如有需要,可由政府采取强制性医疗措施。
2、对于正处于疾病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虽未完全丧失分辨或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但犯下了罪行,仍应对此负责,然而可以因情节轻微故申请从轻或减轻刑罚。
3、在偶尔犯病时达到精神健康状态下的间歇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虽然清醒时能够识别自身所做之事的道德本质和社会影响,但在犯罪行为发生之时却可能难以自我约束和控制,因此也应承担刑事责任。此刻,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均不可降低或减轻处罚。这是因为精神健康状态下拥有充分的辨别和控制能力。
如何界定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能力是指个体对其行为在社会意义上的性质和影响有清晰的理解,并能控制和约束自身行为的能力,简单理解即为自我认知和自控能力。分述如下:
1、辨认能力,即是指个体识别自身特定行为在社会意义上的本质、影响以及潜在结果的能力,其中涵盖对事实真相本身的认识能力以及对事实开展道德、伦理评判的认知能力。
2、控制能力,则是指个体依据自我意志操控和指挥自身行为的能力。
3、在实际应用中,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必须同时具备,才视为可认定为存在刑事责任能力。换言之,当个案中的行为人在具备了清楚识别和有序控制自我行为能力的前提下,有意实施了对社会有害的行为行为后,方能构成犯罪并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关于精神疾病患者致使他人受到伤害时的赔偿事项,其具体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按照市场现行价格或者最为合理的计算方法来衡量并核定物质上所遭受的补偿费用;同时也需要支付相应的精神抚慰费用;对于人身权益受到侵害的受害方,应赔偿其在医疗、护理、交通、营养以及住院伙食补助等方面所产生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此外,对于伤残人士,还应当赔偿其所需的辅助器具费用以及残疾赔偿金;如果该行为导致了人员死亡,那么还须承担丧葬费用以及死亡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