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涉及到的刑事案件,其处理方式须因具体情况而异。一般的处理准则是遵循“先刑后民”的原则。若是所涉及的是刑事自诉案件,若原告未对被告进行指控,则可依据民事案件的规定审理相关民事请求;但倘若原告意图追究被告的刑事责任,且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诉讼请求,那么此案便可移交至刑事法庭进行审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作为经济纠纷受理的案件,经审理认为不属经济纠纷案件而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已立案审理的经济纠纷案件,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认为有经济犯罪嫌疑,并说明理由附有关材料函告受理该案的人民法院的,有关人民法院应当认真审查。经过审查,认为确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并书面通知当事人,退还案件受理费;如认为确属经济纠纷案件的,应当依法继续审理,并将结果函告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关于是否能够适用缓刑之判决,必须基于每个案件的具体事实与情况进行判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有满足以下各项条件时,方能对罪犯作出缓刑的宣告。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对于那些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若同时符合以下各条规范,便可考虑给予缓刑的宣告。特别是对于不满十八岁的青少年、正在孕期的女性以及年龄已达七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这几种情形下,更应优先考虑给予缓刑的宣告。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罪犯所犯之罪行的情节较轻;
(2)罪犯具有懊悔之心并且已经有所表现;
(3)证明罪犯没有再次走上犯罪道路的危险性;
(4)宣告缓刑不会给其所在的社区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可以视犯罪的具体状况,在缓刑期间限制犯罪分子从事某些特定范围之内的活动,限制他们进入特定的地区、场所,以及限制他们与特定人群的接触。需要注意的是,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即使其所受的附加刑罚尚未执行完毕,也必须继续执行附加刑罚。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妨害公务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袭警罪】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