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供不一致的后果
若所提供之证言自相矛盾,然而经合理之解释能够化解矛盾,即可视为合理情况。
然而如证人故意制造伪证以图陷害他人或掩盖犯罪证据,则将被认定为伪证罪,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之处罚;若情节严重者,可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之惩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一)隐藏、转移、变卖或者损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扣押、查封、冻结的财物的;
(二)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
(四)被依法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在缓刑、暂予监外执行中的罪犯或者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人,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三条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第三百零五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口供不一致的后果是什么
对存在前后矛盾的供述如何进行审判定罪,这主要取决于供词所涉及的具体案件情况以及相关刑事诉讼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地证明了犯罪事实。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证据类型有以下几种:物证、证人证言、被害者陈述、被告人和其律师的辩护意见、司法鉴定结论、法庭侦查试验等等。其中,被告人和其律师的辩护意见是最为重要的一类证据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
(1)可以将案件事实作为证据加以证明。
(2)书面证据;
(3)证人证言;
(4)受害者的声明;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护;
(6)鉴定意见;
(七)检验、鉴定和调查实验记录;
(八)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决定的依据。
证言前后不一致往往会引发巨大的法律后果。在众多情况中,若证人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来解答其证词之间的矛盾之处,通常情况下这被视作是合法和正常的现象。然而,如果证人蓄意捏造虚假证言、意图诬陷他人或者掩饰自己的犯罪事实,那么他们所要承担的后果将会相当严肃。此等不当行为将被认定为伪证罪名成立,面临来自法律的严格惩处。具体而言,根据案情的严重程度,被告人可能需承受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之刑罚,甚至有可能遭受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重责。因此,提供真实且具有公信力的证言,无疑是每一位公民都应当履行的法律责任与义务。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