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案件,法院通常会根据案件的犯罪事实、犯罪性质以及严重程度,并综合考虑对社会的影响等因素,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量刑审判。从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来看,其所针对的往往是犯罪行为相对轻微的情形,因此,法院在审理此类案情时,基本上不会给予严厉的判刑处罚。
同时,被取保候审者还有较大可能获得缓刑的权利。所以,被告人有权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法院宣告缓刑。只要在缓刑期间内没有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那么他便不必真正接受监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一条
【量刑的事实根据与法律依据】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第六十二条
【从重处罚与从轻处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第六十三条
【减轻处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二、取保候审法院判决有期限吗
取保候审有着明确的时限规定,这一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在此期间,对于案情的侦查、起诉以及审理工作都不得有所中断。一旦发现行为人不应再受到刑事追诉或取保候审期、监视居住期限届满之时,应立即解除相关措施。而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之际,也须按时地告知被取保候审人、监视居住人和相关单位。以下情况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依法获得取保候审:
2、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导致社会危害性增加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是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同样不会引发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已届满,案件仍未审结完毕,需要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取保候审的执行工作将由公安机关负责。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在司法实践进程中,对于取保候审相关案件的量刑判决,往往是基于对犯罪情节、犯罪性质以及其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全面考虑,并且要严格按照法律条文和规定来予以判定。取保候审制度的适用对象主要是轻微刑事犯罪案件,因此在法院审理此类案件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并不会施以过于严苛的惩罚措施,而且被取保候审者还有机会争取到缓刑的判决结果。在此基础上,被告人可以提出缓刑申请,只要在缓刑执行期间内没有任何违反法律规定或者纪律规范的行为发生,那么就不需要实际入狱服刑。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