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证据不足是如何判定的?

最新修订 | 2024-08-04
浏览10w+
李兵律师
李兵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915人
专家导读 在民事诉讼中,若证据不足以形成完整证据链或法律依据不足以定案,法院将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当事人需为自身主张提供充分证据,否则将承担举证不力的后果。证据不足或模糊,事实将难以确立。
民事诉讼证据不足是如何判定的?

一、民事诉讼证据不足是如何判定的?

在受理民事诉讼过程中,倘若认定所呈交的证据尚未达到足以构筑完整证据体系之要求,或诉讼请求所依附的法律依据不足以作为定案依据,那么便无从对诉讼请求做出判决裁定。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在处理民事纠纷时会严格贯彻执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对于那些声称拥有真理并为之提供证据的人,也就是主动提出相应主张的当事人,他们对案件事实需要负起举证责任。对于任何一方,无论是在阐述自身观点还是反对他人观点时,都必须提供有力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论点。如果当事人所提供的证据尚不足以支撑已提出的事实成立,或者因证据不足导致事实模糊不清,那么就应该由提出主张的当事人自行承担由于举证不到位而产生的不利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四条证明责任和职权探知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二、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一般规定

在民事诉讼法中,提供了诸多的证据类型可供选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当事人的陈述,即指原被告在法庭上所做出的各种申辩和陈述;

其次,还有一种能够直接证明案件核心事实的证人证言,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证据形式之一;

再者,包括能够证实案件主要事实的书面证据,例如书证和音像材料;

最后,由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也是被认可为有效的证据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在此次民事诉讼过程中,若仅凭现有证据无法构成完整的证据链条或者法律依据尚且不足以支撑案件的判决,那么法院将会严格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原则。当事人必须为其提出的主张提供充足的证据支持,否则将面临因举证不能而导致败诉的严重后果。如果证据存在缺失或者含糊不清服务出现问题,请稍后再试。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3.3k字,预估阅读时间11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61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民事诉讼证据不足是如何判定的?
一键咨询
  •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528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65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63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64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4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48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1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3****43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6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20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68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2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02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46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3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民事诉讼案证据不足怎么判
民事诉讼活动中证据不足的,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会败诉,比如原告举证不足,法院最终的判决结果是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证据不足的,法院会判决支持原告的诉求,根据规定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不够充分的,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需要承担不利后果。
10w+浏览
诉讼仲裁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民事诉讼法证据不足法院能否取证?
民事诉讼法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满足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取证。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与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等情形可以申请法院调查取证。
10w+浏览
诉讼仲裁
民事诉讼的执行根据
[律师回复] 对于民事诉讼的执行根据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1、人民制作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民事判决书是人民对当事人双方实体权利所作的结论性判定。
2、人民依督促程序发布的支付令。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债务人自收到人民依督促程序发布的支付令之日起15日内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支付令可以作为执行根据。
3、发生法律效力而具有财产内容的刑事判决书、裁定书。例如,依据刑法作出的判处罚金、没收财产;判处犯罪分子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等
4、仲裁机构依法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由于仲裁机构不是国家的审判机构,对仲裁裁决没有强制执行权,因此,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申请执行。
5、公证机关制作的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与仲裁机构相同,公证机关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公证机关作出的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申请执行。
二、民事诉讼执行措施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人民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人民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61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民事诉讼原告证据不足的依据是什么
1、个别判断,逐个审查。即要对案件的每一个证据的证据力和证明力加以确定,紧紧抓住判断每一个证据的标准。2、运用比较、鉴别、分析的方法,进行综合判断,排除矛盾;3、实物检验的方法,又称实物验证法则。按照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案件中所有的言词证据,都要有实物证据验证
10w+浏览
诉讼仲裁
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包括哪些不足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目前调解之不足
(一)调解无期限和法官职权主义色彩过重。《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四条规定:“人民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第九十九条规定:“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应当及时判决”。但在实践中经常出现审判员一人主持调解和调解无期限的现象。由于实行审调合一制度,审判员往往在获得当事人调解意愿表示后,便自行提出调解方案,并利用其优势身份和调解无明确期限的缺陷,给予当事人以时间压力、经济压力、名誉压力等,迫使当事人一方牺牲部分合法利益达成协议,以解决纠纷。
(二)变相剥夺了当事人的上诉权。《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第三款规定:“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也就是说,双方当事人在签收后,调解书便对双方产生约束力,当事人不得反悔和上诉,即便是显失公平也无法救济。如此以来便出现了变相剥夺当事人上诉权的现象,对于法官专横和调解无期限的缺点造成的不自愿调解也就缺乏监督和解决方法。
(三)当事人的民事权利易受侵害。因为法官的职权影响等原因,使得调解的成功往往是以权利人作更多的让步为代价的。实践中常出现的情况便是法官“以判压调”,由于的考核中,调解结案越多,政绩越好,为了绩效考核,很多法官经常违背当事人的意愿,以判决相要挟,或者诱使当事人双方服从法官的调解方案,导致双方权利失衡。
(四)不利于提高审判工作质量,虽然《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事实,进行调解”,但在实际上调解往往不需要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只要当事人能达成协议就行,由此便会造成部分是非不分甚至违法的调解案件。
(五)双方合意中会存在非法选择。由于双方当事人的妥协退让以及对法律法规的不了解,协议内容有可能违反法律规定,倘若法官急于求成只管高效结案,不注意合法性审查,则会导致调解协议的内容违法。
二、调解不足之成因
出现以上不足之处的原因是复合性的,客观方面表现为:
(一)调解生效后,当事人即使反悔也无上诉权,这样便会缺乏上级的监督,法官在调解过程中职权主义色彩过重的弊端也就得不到有效遏制,由此便形成了调解制度中法官专横的现象。
(二)缺乏确保调解原则实现的具体监督措施,如调解原则规定调解必须查明事实、分清是非,但调解书又不要求写明调解理由和适用的法律法规、政策依据。对法官违法调解和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以及他人合法权益达成调解协议缺乏监督制约的法律规定。
(三)调解无审级限制。当一审判决结果对当事人双方都不利时,当事人双方往往不顾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利益,合意推翻原判决,通过二审调解来修正弥补给他们带来的不利,从而致使调解不合法,即形成双方合意中的非法选择,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司法机关裁判的严肃性。
主观原因是个别法官的素质有待提高,法官的主观心理直接影响着调解案件质量,其主要表现在:偏袒心理导致法官专横式的非自愿调解。偏袒一方当事人,利用审判职权采取压制、胁迫等办法迫使另一方当事人放弃部分权利,使双方当事人往往达成一个看似自愿合法其实并不公正的调解协议。同时,法官“和稀泥”式的无原则调解,往往导致达成协议后当事人(包括第三人)反悔,协议不能履行,拖延了诉讼,削弱了法律的惩戒功能。另外,趋利避害心里导致马拉松式的无限期调解,法官对于拿不准的、难判的案件则拖着不判,调解结案。
三、解决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民事审判实践中发现的调解制度的不足之处,笔者阐述以下几点建议:
(一)实行调审分开进行的调解制度。
这种调审分开的调解制度的模式为:将我国的民事诉讼程序分为庭前程序和庭审程序,调解在庭前程序之中进行,同时依据庭前程序和庭审程序中法官的职能不同分别设立庭前法官和庭审法官。庭前法官负责案件调解,庭审法官负责案件审理。庭前法官在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如果双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或调解不成功则转入庭审程序由庭审法官审理。在庭审程序中,法庭不再进行调解,直接依法作出判决。这种调解模式的优点有:
1、将调解权与审判权分离开来,使得当事人的合意免受审判权的干涉,实现合意自由,从而有利于实现调解结果的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通过出示证据以及法官对举证责任的分配,帮助当事人重新估价自己一方的立场和主张,促使双方当事人和解或以撤诉等其他方式结案。
3、符合我国的国情。在我国,部分法官的专业素质不够高,而庭前程序的内容对法官素质要求相对较低,且调解结案方式仍是我国运用最多的一种结案方式,因此将庭审法官与庭前法官分开设立,并且把调解置于庭前准备程序之中,可让有限的高素质法官专门从事庭审程序中的审判工作,以保证审判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二)明确调解期限和调解的适用范围。
明确调解期限,是防止法官久调不结的有效方法。另外,明确调解的适用范围,相关法律规定的:“适用特别程序、监督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还债程序的案件,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定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民事案件,人民不予调解。”,其他依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案件应包括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案件;受害人未参与诉讼的案件;调解协议违反法律法规的案件;民事行为无效应当采取罚款、追缴或其它民事制裁的案件;以当事人无处分权为标的的案件。
(三)明确调解的方式。
在调解制度中,有时会存在一种“背对背”的调解方式,即双方当事人不直接对话,而是由法官各自单独面谈,而后形成合意,达成一致。而这种方式有时会由于法官暗箱操作,形成了违背当事人自愿原则的调解。所以调解方式应当明确禁止“背对背”调解方式,保障调解自愿原则的实现。
(四)补充完善能够确保“自愿”原则实现的规定。
当事人自愿调解是调解的本质要求。如果让步是自愿作出的,无论让步的幅度有多大,也不会与合法性发生冲突。但若让步并非出于权利人的自愿,而是在法官或者另一方当事人或明或暗的强制下不得已而作出的,则调解协议的合法性就值得怀疑。因此,调解工作能否健康发展,调解功能能否真正有效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够保证自愿原则实现的法律监督措施。
1、规定受案时应告知当事人双方的申请调解权,并要求愿意接受调解的在法定时间内必须递交书面申请,有一方当事人不书面申请调解的迳行进入判决程序。这一规定主要是保障尊重原告的诉权,有效防止法官压服原告搞变相调解、行政和解和非自愿撤诉。
2、规定调解书必须简要写明调解的过程和当事人放弃让步的权益内容,以约束法官和当事人必须遵循自愿调解的原则,同时敦促当事人积极履行调解书所规定的义务。
3、规定调解书必须写明若一方当事人迟迟不履行调解书所规定的义务,则另一方当事人可申请追加执行原在调解过程中已经让步放弃的合法权益部分。过去,合法权益受损失一方当事人为了尽快实现自己的诉讼目的,对自己的合法权益作出较大的放弃,但对方当事人为了拖延时间作出虚假承诺,而达成所谓的调解协议。当调解生效,便拖着不履行,这就从根本上失去了以调解方式结案的意义。根据现有的法律规定,受损当事人已无法申请执行原来因调解放弃的合法权益,而被申请执行人以合法的方式从而侵占了这部分不属于自己的利益。
4、规定调解书生效后,对当事人有证据证明法官在调解过程中出现违反法定程序或审判纪律,导致调解协议明显不公的,所附条件未成就或所附期限届满时义务人仍未履行的,当事人(包括无请求权的第三人)可以反悔,要求裁定调解无效,再行判决。
总之,民事诉讼的调解的目的是缓和并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有效的解决民事纠纷,提高审判工作的效率,节约司法成本。但是因为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以及法官素质不高等主客观原因,导致民事审判中调解产生许多不足,因此对调解制度的完善和改革对司法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民事诉讼证据不足法院会怎么判
根据《民事诉讼法》有关司法解释中的规定,对于民事案件,若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并不能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那此时该当事人需要承担不利的后果。一般法院会驳回其诉讼请求,案件通常也是败诉。
10w+浏览
诉讼仲裁
民事诉讼串改证据犯法吗
[律师回复] 对于民事诉讼串改证据犯法吗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快速解决“行政类”问题
当前361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民事诉讼证据有哪些分类?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
3)向人民提交物证,应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或照片。3、视听资料,是指录音带、录像带或者电脑所贮存的数据资料等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虽然视听资料有类似于书证与物证之处,但是,视听资料不同于书证、物证的核心在于,视听资料作为证据使用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仪器来揭示证明力,如借助录音机听录音带所录制的内容,借助电脑看电脑或者软盘中所记载的内容等。4、证人证言

1)证人的资格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证人不存在回避问题,证人即使和当事人有特殊关系,也不需要回避。

2)证人作证
A根据《证据规定》第57条,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证人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的语言。
B根据《证据规定》第58条,证人不得旁听法庭审理;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人民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让证人进行对质。
C证人具有不可替代性。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和其他密切关系的人如果了解案件事实,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作证,但他们所提供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可信度和证明力较低,一般低于其他证人提供的证言。5、鉴定结论,当事人申请鉴定,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出。
民事诉讼证据有哪些分类?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
3)向人民提交物证,应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或照片。3、视听资料,是指录音带、录像带或者电脑所贮存的数据资料等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虽然视听资料有类似于书证与物证之处,但是,视听资料不同于书证、物证的核心在于,视听资料作为证据使用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仪器来揭示证明力,如借助录音机听录音带所录制的内容,借助电脑看电脑或者软盘中所记载的内容等。4、证人证言

1)证人的资格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证人不存在回避问题,证人即使和当事人有特殊关系,也不需要回避。

2)证人作证
A根据《证据规定》第57条,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证人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的语言。
B根据《证据规定》第58条,证人不得旁听法庭审理;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人民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让证人进行对质。
C证人具有不可替代性。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和其他密切关系的人如果了解案件事实,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作证,但他们所提供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可信度和证明力较低,一般低于其他证人提供的证言。5、鉴定结论,当事人申请鉴定,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出。
民事诉讼证据的证人证言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证人对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为证人证言。证人证言作为一种证据,必须是证人亲眼看到或亲耳听到的,臆想推测的、道听途说的、未来预见的等等,都不能作为证人的证言。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
根据此条的规定,证人的范围包括:

一,证人不仅是自然人,而且包括单位,如果某些单位因业务了解案件事实,不是以个人身份作证,而是以单位代表人身份作证。

二,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和能够正确表达意志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并且是一种义务,不得无理拒绝。

三,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这是指那些生理上有缺陷或精神病人或年幼不能辩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对于某些有生理缺陷,如聋人、盲人等,就其看到听到的事实可以作证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间歇期间,能辩别是非、正确表达意志的,可以作为证人对未成年人,如果他所表达的事实与认识能力大体一致,也允许作为证人。虽然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不能作为证人的人的范围,但在诉讼实践中通常认为下列两类人员不能作证:一是诉讼代理人不能在同一案件中既是代理人又是证人。如果诉讼代理人对正确查明事实有重要作用,应通知被代理人终止委托代理关系,让其作为证人,这样就可以解决证人的陈述与诉讼代理人地位矛盾的问题。二是办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辩护人员和检察人员也不能同时是本案的证人,不能自己作证、自己审判、自己抗诉,这样会影响案件的正确审理。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61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民事诉讼证据不足是如何判定的?
民事诉讼中认定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就是说所提交的证据不足以形成完整证据链,诉讼请求所对应的法律依据不足以认定,无法对诉讼请求作出判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严格推行谁主张,谁举证,对案件事实负有举证责任者为提出相应主张的当事人。
10w+浏览
诉讼仲裁
民事诉讼证据有哪些常识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证据应在什么时间提交?
当事人必须在受理案件以后的一定期限内提交证据,这个期限可以由根据案件情况指定不少于30天的期限,也可以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并经认可,这个期限叫做“举证期限”。当事人逾期提供的证据,一般不予采纳。
参考法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三条、三十四条
二、、偷录的视听资料可以作为证据吗?
证据不仅本身必须合法而且其取得的途径也必须合法,才能用以证明有关的事实,非法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如果使用法律禁止的手段窃听、偷照或以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手段获得视听资料,就属于非法证据。未经他人同意私自录音录像,只能在没有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或者没有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的情况下,才可以作为合法证据采纳,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而不能简单认定一概合法或一概非法。
参考法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八条、第七十条
三、证人一定要出庭作证吗?
为了保证证人如实作证,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不能逃避。只有当证人由于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或由于特殊岗位确实无法离开,或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出庭,或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出庭及其他特殊情况不能出庭时,可以经许可提交书面证言或录音录像或通过双向视听传播技术等手段作证。
参考法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六条
四、同时存在的数个证据哪个更有效力?
有数个证据材料证明同一事实时,就要判定其证明力的强弱,一般遵循以下规则: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的证明力;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的证明力;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
参考法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七条
快速解决“行政类”问题
当前361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民事诉讼的证据包含哪些
[律师回复] 对于民事诉讼的证据包含哪些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1、书证、物证
书证、物证是以物品或者文字为表现形式的实物证据。物证是用于犯罪或与犯罪相关联的,能够证明犯罪行为和有关犯罪情节的物品或痕迹,如作案工具、赃款赃物、血迹、指纹、脚印等。书证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文件或其他文字材料,如毒品犯罪分子进行联络的往来书信;犯罪分子涂改的单据、账本等。物证的特点是,不具有任何主观的东西,而只以其客观存在来证明案件的事实。对物证必须妥善地加以保管,以保持物证的原有的形态。如果不能保持原来形态或者物证有可能灭失的,必须采取措施予以保全。
2、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是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司法机关或有关人员作的陈述。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刑诉法对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向司法机关作证规定了义务,即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证人不能随意指定,也不能由他人代替。行政处罚法规定,在对行政处罚案件进行调查时,“被调查人应当如实回答询问”。这是因为,在处理行政处罚案件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因此,在调查时,被调查人必须据实陈述所了解的真实情况,不作伪证。
3、当事人陈述。
当事人的陈述是指当事人向执法人员所作的关于案件真实情况的叙述和承认。
4、视听资料
视听资料是指能够作为证据的录音、录像、电脑储存的数据等,是一种被固定、被保全的证据。它比较可靠,更接近于真实情况。但是视听资料必须经过审查,才能认定作为证据。
5、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是鉴定人运用自己具有的专门知识对案件中专门性问题所进行的分析、鉴别和判断。它是一种的证据。如法医鉴定、指纹鉴定、笔迹鉴定、化学物品鉴定、精神病鉴定等。
民事诉讼的证据包括哪些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1、书证、物证
书证、物证是以物品或者文字为表现形式的实物证据。物证是用于犯罪或与犯罪相关联的,能够证明犯罪行为和有关犯罪情节的物品或痕迹,如作案工具、赃款赃物、血迹、指纹、脚印等。书证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文件或其他文字材料,如毒品犯罪分子进行联络的往来书信;犯罪分子涂改的单据、账本等。物证的特点是,不具有任何主观的东西,而只以其客观存在来证明案件的事实。对物证必须妥善地加以保管,以保持物证的原有的形态。如果不能保持原来形态或者物证有可能灭失的,必须采取措施予以保全。
2、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是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司法机关或有关人员作的陈述。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刑诉法对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向司法机关作证规定了义务,即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证人不能随意指定,也不能由他人代替。行政处罚法规定,在对行政处罚案件进行调查时,“被调查人应当如实回答询问”。这是因为,在处理行政处罚案件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因此,在调查时,被调查人必须据实陈述所了解的真实情况,不作伪证。
3、当事人陈述。
当事人的陈述是指当事人向执法人员所作的关于案件真实情况的叙述和承认。
4、视听资料
视听资料是指能够作为证据的录音、录像、电脑储存的数据等,是一种被固定、被保全的证据。它比较可靠,更接近于真实情况。但是视听资料必须经过审查,才能认定作为证据。
5、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是鉴定人运用自己具有的专门知识对案件中专门性问题所进行的分析、鉴别和判断。它是一种的证据。如法医鉴定、指纹鉴定、笔迹鉴定、化学物品鉴定、精神病鉴定等。
民事诉讼的证据包括哪些?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是指一切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有下列七种形式:
(1)书证。指以文字、符号、图画等出现在纸上、布上、金属上、木料和塑料上或其他物品上,能表达一定思想,其内容能证明案件事实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诸如合同书、遗嘱、票据、产权契证等物品。
(2)物证。是指能以其存在、形状、质量、特征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物品。如损害赔偿纠纷案中的被损坏的物品,购销合同纠纷案中的货物本身,皆是物证。
(3)视听资料。是指利用录音录像、摄影及音响、图像,或电脑储存资料等来证明案件事实。录音带、录像带、胶卷、电脑软件、传真资料等皆属之。
(4)证人证言。是指由证人向所作的口头或书面陈述(证人,是除诉讼当事人之外的了解案情事实的其他人)。
(5)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诉讼时自己向所陈述的有关案件事实和对事实的承认。
(6)鉴定结论。是有关鉴定人员利用专业知识或行业经验通过科学分析而对案件中某些专门问题所做出的专业权威结论性意见。
(7)勘验笔录。是指由审判人员对争议的有关现场或物品进行检验勘察,或请专业人士协助勘验后,将有关情况与结果作如实记录所形成的一种证据。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证据调查 > 民事诉讼证据不足是如何判定的?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