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未满十四周岁而蓄意实施伤害并导致他人死亡的案件中,已经达到法定年龄十二周岁且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批追诉的被告人,须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
然而,对于未能达到此年龄标准的未成年人而言,则无需承受任何刑事法律责任。在故意伤害引发他人死亡的情况下,司法机关通常会判处被告人不同程度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乃至死刑等惩罚措施,这一处罚力度与罪行的严重程度紧密相关。
《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未成年人实施猥亵儿童行为,仅在其年满十六周岁后才需承担刑事法律责任,涉案者将面临指控构成猥亵儿童罪,并可能因此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该行为发生于公众聚集之处或者公共场所,亦或存在其它严重恶劣情节,则量刑标准将会提高至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然而,在我国《刑法》中,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而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与辨别:
首先,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只要涉及犯罪行为,便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其次,已满十四周岁但尚未达到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在此期间,他们若触犯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导致他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等八项罪名,则应承担刑事责任。反之,如果所犯之罪并非上述八类,则无需追究刑事责任;
最后,对于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由于其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故通常不会给予刑事处罚,而是要求其家长或监护人对其实施严格管教,必要时,政府也可采取收容教养措施。
《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
猥亵儿童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对于尚未达到法定年龄14周岁却已经怀揣主观故意试图致他人于死地的青少年罪犯来说,即使他们年岁超过12周岁并且已经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列入追诉对象,仍然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然而,对于那些尚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犯罪者而言,会依法予以减轻或免除处罚。至于涉及故意伤害行为导致受害者不幸死亡的情况,司法机构将会依据犯案情节及恶劣程度给予不同等级的刑罚惩罚,包括短期至长期的监禁、甚至是终身监禁乃至死刑等严厉刑罚。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