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员工在停工留薪期间所享有的工资待遇应该以原本薪资水平为准进行核定。而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对于停工留薪期限长度不同的情况,我们会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计算:
(一)若受害者在遭受事故伤害之前已经在用人单位连续服务超过了12个月份,那么就应当按照该员工在事故发生之前的12个月份当中所应领取的平均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助以及加班费等各项收入)来计算他的原工资标准;
(二)如果受害者在遭受事故伤害之前在用人单位的服务年限不足12个月,则应当按照他在事故发生之前实际工作的月份数所应领取的平均工资来计算他的原工资标准;
(三)若受害者在遭受事故伤害之前的工作时间还不到1个月,那么就应当按照劳动合同中所约定的月工资标准来计算他的原工资标准;若劳动合同中并没有对原工资额度做出明确约定或者无法确定原工资额度时,则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市上一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他的原工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六条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二、未认定工伤私了协议有效吗
若当事人尚未提起工伤认定申请,那么现阶段我们可以认为工伤私了协议并未具备法锁效应。
针对此情况,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需按照相关规定依法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以便获得应有的工伤补偿;倘若其中一方违背规定拒绝提出申请,那么该工伤私了协议极有可能由于触犯法律或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条款而被判定为无效。在此基础上,双方可在完成申请流程之后再重新协商并拟订相关工伤私了协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二)意思表示真实;
在遵循中国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中,对于劳动者因疾病、事故等原因暂停工作并享受带薪休假(即“停工留薪”)的时期内,其应得的工资待遇将按照其原先的薪资标准予以支付。具体的计算方法则会因为停工留薪的期限长短而有所差异:如果停工留薪的期限超过了12个月的服务年限,那么就需要按照该员工过去12个月的平均工资来进行计算;反之,如果停工留薪的期限未满12个月,那么就需要按照该员工实际工作月份的平均工资来进行计算;更为特殊的情况是,如果停工留薪的期限仅为1个月以内,那么就需要按照劳动合同中所约定的月工资来进行计算。然而,如果劳动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或者无法确定具体金额,那么就需要参照本市上一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参考标准进行计算。